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走进红树林-华南农业大学湿地使者日记-了解廉江的第一选择 |
[游记]走进红树林-华南农业大学湿地使者日记-了解廉江的第一选择 |
2007-07-18 524400.com |
7月18日 傍晚瓢泼的大雨为我们的湛江之行拉开了序幕。晚上9:30大家踏上了开往湛江的火车,开始了我们漫长的旅途。在火车上熬一整晚是比较难受的,所以大家决定打牌、聊天,度过这个不眠之夜。我在想:到底廉江的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会遇到什么东西呢? 随着列车的启动,谜底离我们也越来越近了…… 7月19日 早上8:00到达湛江之后,在湛江林业局里与当地领导和外国专家进行了简单的交流之后,我们了解到当前保护区的工作仅仅归属于湛江林业局下辖管理处的保护站,应该成立的保护办仍然未设立。之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地向101公里外的目的地——廉江市高桥镇奔去。到达高桥镇的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保护站已经是中午11:30了。保护站的陈正桃站长接待了我们,并且提醒大家在今后的活动中注意安全,尤其是潮汐的涨退(经我们查阅资料,该地区海湾位于广东最西部,潮差为全省之最,最大达到6.25m)、有毒植物(如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有害动物(如水蛇、海蛇、蜂)等,并且提醒大家:不要想着有什么可以带走,注意自己会有什么留下。 我们落脚的地方是高桥镇红寨管理区的村委会。从之前村委会为大家召开的短会里面,我们了解到保护区附近一共有红寨、德耀2个管区,各有居民7000多人。当地农民的主要来源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经济比较落后(没有自来水),我们到达的当天就碰上村民前来上交公粮。吃过午饭,大家把行李、席子简单地打点好之后,又马上到保护区的外缘进行简单的观察。 保护区离我们住宿的村委会大约有5km,我们徒步了40分钟,才到达了从村委会望过来很近的海堤。登上海堤,我们都被眼前一大片连片的红树林所震撼了!很壮观、很舒服、很绿的感觉啊!因为红寨位于英罗湾的顶部,已经到达洗米河河口,所以与对岸的广西山口只有1km的水域相隔,让人感觉两广的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了!由于接近黄昏,不宜深入林地,我们初步选定了3个样地准备明天的调查。 晚上小组内的张浩、黄国华就马上到海堤上进行昆虫诱捕,他们带上250W的水银灯,据野外调查经验丰富的黄国华说,这个大功率的灯可以把方圆3~4公里内的昆虫引诱过来。虽然我没有去,但是当他们在晚上12:00回来的时候,看着两人身上密密麻麻的被小虫子叮咬的包包,就知道以后几天大家要面对的是什么了! 7月20日 早上6:00大家准时起床,吃过早餐之后开始分工合作。3人留下搞宣传工作的准备,其余5人前往保护区内进行调查。迫于高潮的时间是中午12:00左右,为了争取那40多分钟时间,我们决定打摩托车去。 由于小组内大部分人是第一次到红树林进行调查,所以“脚上”的装备并不完善,结果穿球鞋、凉鞋的最后都要把鞋子脱了,因为泥泞不堪的林地实在叫人难以前进,多数情况下淤泥甚至深达大腿。我们必须穿越部分树林到达样地。牢记着保护站的护林员谭叔的教导,我们留了2个人在岸上叫喊着指路,红树林一般只有2~3m高,而且密度十分大,确定林内人员的方位只能靠摇动树枝和前人走过的脚印;假如迷路了要爬上树冠看岸上了望站的国旗,一直向旗子的方向就可以上来了。我们基本上碰到了植物群落里面的主要红树植物种类: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秋茄(Kandelia candel)、海漆,并且在木榄林内发现了鸟窝和鸟蛋、幼鸟。首日工作,大家的热情很高,中午饭都是在海堤上让谭叔帮忙解决的,晚上工作到7:30天黑之后才从树林出来,而我们竟然没有感觉到饿!调查进度比原计划要稍微快一点,进展还算顺利;但是最惊险的莫过于遇见3条海蛇了!由于下午还没有完全退潮我们就进入了林区,结果在一棵红海榄和桐花树下面碰到了3条海蛇,当时大家都惊呆了,只知道不能也不敢动,看着蛇头潜入水里更叫人害怕;最后还是平安的离开了。今天有3位当地的小学生加入了我们的行列,帮忙捕捉昆虫标本。 回到住宿处,我们发现村委会附近已经被WWF发给我们的宣传资料和我们的横幅、海报装扮一新了,看着2位同学的劳动成果,我们都欣慰的笑了。负责宣传的同学从当地人的口中了解到:50年代之前,村委会前的地还只是一片红树林,“围海造田”之后,推毁了大约5km的红树林,建造了现在离村委会5km远的海堤。他们在今天的活动中知道有一个女子,是村委会旁小学的一位老师的女儿,是教中学生物的。晚上,我与罗晓莹前往小学拜访她,得知她是湛江师范学院的97届毕业生,也是罗晓莹、林潮发、谭艳娟他们的师姐了,现在在廉江市13中学教生物,工资约1300元/月,在当地是比较高的水平了;而普通农户每年纯收入一般不足1000元,养虾则比较好,几年前效益好每年收入几万到十几万不等,今年价格低,收购价基围虾只有7~8元/斤。据她说村民每天都有人下海挖“泥丁”(后经我们调查是一种星虫),运气好半天(因一天只有一半时间退潮)可以挖10斤,卖到集市每斤约7~8元,红树林每天就这样无私地向他们提供了不需要本钱的70~80元收入。当我们问及现在是否还有人破坏红树林时,她说因为60年代海堤在台风中溃缺过,大家知道红树林可以抵挡风暴潮,所以一直破坏较少;现在即使有钱想挖虾塘赚钱的人,家里也没有人了,子女都到珠三角地区打工了,而有劳动力的家庭只能以耕地作为收入来源,没有资金。 聊完天,已经是晚上11:30了,我在为第一天的工作达到预期目的的同时,还在想:以后的工作还会碰到什么呢? 顺便说一句,今天张浩的包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痒,他吃了我带来的“息斯敏”也没有用。惨了!看着他脸、手臂、腰、大腿上面密密麻麻的红包,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才好,难道我们的旅程没过1/5就要损兵折将?唉!…… 7月21日 今天凌晨下了一场暴雨,不过天亮的时候停了,对我们的工作影响不大,而且还让我们看到了一条巨大的彩虹横亘在农田与海堤之间,给人以很清新的感觉。在谭叔的带领下,我们首次沿着潮沟淌水进入中下潮带的样地。由于水下地形复杂,我们前进的速度比较慢,约50分钟才从海堤到达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的林地,终于看到了久闻其名的“海滩先锋”。不过由于对潮水上涨的速度不了解,我们工作的速度没控制好,结果只完成了1/3就要走了。当我们离开样地时吓了一跳:本来只有小腿深的河水经过2个小时竟然涨到了腰!!结果我们只能小心翼翼地淌回去,身上的贵重电子物品还要用袋子挂在脖子上呢!刚才我们的样地是潮沟环绕的一个“岛”,比低潮时的水面高出2~3m,却很难想高潮时海水会淹没其2m左右!后来我们发现上岸的地方不是我们下水的地方,问谭叔才得知:这里回了望站远了,但是登陆是最快的;按他们的经验,刚才如果按照原路返回,我们走的速度是赶不上不过潮水上涨的速度的,最后会被困在树顶上一直等到退潮!呵,“历险”了还不知道呢! 在潮沟里面,我们亲身感受到了红树林区生物多样性的丰富:虾蟹满地、飞鸟处处、鱼游成群,村民们一早就来挖泥虫、电鱼、捞贝壳,都在享受红树林无私的贡献。由此我感到: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应该有度,否则最终还是会导致“人鸟争食”等问题,破坏生态平衡。 下午到附近几个自然村进行了试探性的宣传工作,感到要向居民解释红树林湿地的生态效益比较困难,而经济效益则比较容易理解。在与一位村干部谈话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保护区目前也准备搞生态旅游,但是并不是要进行大开发,只是为了提高当地的知名度。我想这样也好,免得过度开发,导致生态旅游反过来变成破坏生态。 7月22日 中午时分大家又与农户进行了交谈,得知今年公粮收购价格是0.45元/斤,正常收成是500~600斤/亩,加上稻谷种子、化肥、农药等费用,每年的纯收入并不多。因为地土比较酸、咸,所以除了种植稻谷,只能种植木薯、花生等作物;养虾收入较多,但征收公粮费用、地租、养殖税的“三重压迫”令其负担也颇重。因省政府下达命令把电价压至1元以下,所以电费降至0.99元/度,最近又降至0.79元/度。 下午下起了大雨,大家留在村委会查阅了管理区内的相关资料:该管区下辖16个自然村,包括垌心、长田、九坟、坡井、江角、谭福、东坡、长岭、坡禾地、抗土、江盖、独根坝、独竹根、山脚、红坎、新居,人口约7000多;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并不理想,根据公布的平均生育率为2.2,但实际情况可能更高。 张浩的包包越来越红了,看了当地诊所的医生后,才知道是水土不服啊!现在他的包包已经开始向水疱转化了;另外还有一个坏消息:陈超也可能是水土不服,本来的牙疼也搞得脸都肿了,许涵的嘴巴和膝盖因为微小的擦伤也变得和张浩差不多了!我想:昨天我光脚下海被桐花树刮伤的伤痕不会也变成这样吧?难道是“此地不宜久留”? 7月23日 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而且打雷闪电,令我重返星期日白骨壤样地的计划泡了汤!于是我们又与村民们聊起了天。当我问到现在还有人抓鸟没有的时候,他们都说:有!不过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啊,每年稻谷收成的时候,就有很多“禾花雀”在晒谷坪上啄食稻谷;对此,无奈的村民只有用网捕捉。因为这种鸟落网后很容易死,所以无法放飞,因此每年那个时候又有了一些贩子在公路边收购禾花雀,用冰直接冻成一盘一盘的卖到珠三角的广州、顺德等地,年年如是。为什么会出现“人鸟争食”的现象?难道是因为外出讨海的人比较多(占人口的1/3左右),造成鸟类的食物减少?这个问题值得让我们深思,也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下午我们的另外两位使者——湛江师范学院的林潮发、谭艳娟也在他们考完试后从市区坐车赶来了,我们的人到齐了!于是我们马上决定对各个自然村进行访问式的问卷调查。因为我们当中只有4个人会说白话,所以我与林潮发一块、罗晓莹与谭艳娟一块带着其余成员兵分两路进行访问;我与林潮发负责西片,罗晓莹与谭艳娟负责东片。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都感到村民们都比较淳朴;交谈中也知道村里的治安很好,没有犯罪记录,村民生活水平都很低,问卷调查显示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占了绝大多数(问卷调查结果附于后面)。村民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我们访问过的仅2人读完了高三,受中国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女子多数不识字!这叫人多么痛心啊!调查当中我们还了解到当地没有工厂,所以水污染的唯一根源是虾塘排放的废水,当中还有农民向我们诉说自己的稻田被虾塘排放的废水倒灌导致水稻烂掉的情况。 7月24日 今天涨潮时间比较晚,所以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到星期日白骨壤样地进行调查,顺便把海洋动物也捕捉回来。到达样地之后,我们很顺利地完成了数据收集,并且在充裕的时间内捕捉了大量水生动物的标本。今天看到的动物真多,至少有3种招潮蟹、2种弹涂鱼、中国鲎、难解不等蛤、中华相手蟹、沙蟹、珠带拟蟹守螺、黑口滨螺、尖齿灯塔蛏、截形鸭嘴蛤等等,真是多不胜数啊。 经过1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了山口红树林保护区。该林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一片连片红海榄群落,位于一个背山面海的大海湾里面,其中绝大部分为红海榄,也有秋茄、桐花树等混杂在内。我们到达的时候不走运,赶上涨潮,所以未能到林区内走走。我们沿着栈桥和浮桥到了一个码头,租船出海。在船上,我们看到了大片的红海榄在海水中飘摇。到达湾外,看到了我们进行考察宣教的保护区所在的英罗湾,也看到了与高桥相邻的车板镇、营仔镇和雷州半岛的遂溪地段。当我们的船回来上岸时,碰到了在这里等候多时的广西中医学院“绿莹”的负责人朱印同学。两个WWF的湿地使者队伍在不同的考察宣教地点的情况下居然见面了,这是多么的令人激动啊!我们一行人到了他们的住宿处参观交流,从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就住在海边,比我们方便多了,而且考察、宣教方面有红树林方面的专家现场指导,条件比我们好一点。我想:假如我们一部分人也能住在海边就好了,调查起来一定很方便和节省时间!我们没有忘记用照片留下美好的回忆,因为我们知道两面WWF湿地使者的旗帜走到一起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告别了“绿莹”的同学,我们又到了丹兜海的儒艮保护区走马了一下。 晚上,我在想:毕竟到过广西了,今天真是不枉此行啊! 7月25日 原计划前往德耀管区观看保护区内最大的连片红海榄群落,但是因为清晨的一场滂沱大雨,使得潮沟内充满了当地居民称作“白水”的淡水洪水,“白水”大概就是跟红树林区内又咸又黄的海水区分开来的的叫法吧。居民们说“白水”来时整个林子里面涌出哗哗流的淡水,潮沟内的水位顿时上涨至平时涨潮的水平。因为雨势加大了,于是我们只能原地整理标本,整理出大约50多种动物标本。我们深知50多种动物仅仅是一小部分,只能作为对保护区内底栖动物调查的一个初步报告。 下午大雨仍然未停。我在与谭叔的谈话中得知林内还有高8m左右、胸径40多cm的木榄大树,红海榄单株的支柱根面积也有10m2,位于了望台以下200m左右,因为滩面向下越来越低,但在了望台看到的林冠却是齐平的,因此可以推断越向下走林木的高度越高,年龄也越大。但谭叔有告诉我,若要深入100多m以上,必须在白天全部退潮、晚上全部涨潮的时候去,这样才有充足的时间进去再出来;只是我们这次来得不是时候,等到潮汐适合的时候要10天之后啊! 因为我们知道假如以后都是下暴雨,我们在当地的活动是无法进行的,况且我们计划在当地做的东西已经完成了。于是晚上我们将东西收拾好了,准备明天前往湛江市区继续考察和宣教。我们把特意剩下的WWF的宣传资料交给了住在小学里97级的湛师师姐,让她把资料带回县城里她工作的13中学协助我们进行宣教。如是一来,我们这次的宣教除了遍布当地村庄、中小学之外,还涉及了县城里面的中学。 张浩他们的水疱进一步恶化,看来明天假如能够下海,他也无法下去了!我们必须离开这里到市区了。睡觉之前,我在想:明天还有机会去德耀看红海榄吗?难道我真的要带着这个遗憾回广州?唉,听天由命了,希望天公作美啊…… 7月26日 早上起来,我一直在看着外面时断时续的雨,心情也时好时坏。直到8:00雨停了,我才请谭叔带我们去,但是他告诉我现在这样泥泞的路,摩托车很难走,走路去要1个多小时。我们没有多想,要求走路去。谭叔也很干脆的带我们上路了。穿过村庄、树林,跨越了高桥河,沿着数不清的虾塘基围和海堤前进,我们终于在步行了1小时40分钟后,到达了红海榄的林沿。尽管无法下海深入林区调查,但是我们也不失时机地进行拍照、了望、抓虫。 最后我们抓到了一种危害红海榄的蛾子,并且把它带回去继续饲养以便得出结果。碰巧林内有一对母子摘红海榄的胚轴出来,向谭叔询问才知道原来保护站为了收集种源造林,向村民收购胚轴,每条0.015元。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保护站无须特意招募人手进行种源收集(收集的季节也并非全年),另一方面有富余人手的农户就可以增加收入了;此举可谓一举两得! 午饭过后,我们依依不舍地向居民们道别,得到了居民们最淳朴真挚的祝福。我也从陈正桃站长手中接过了接近100条红海榄的胚轴,准备带回广州进行淡水种植试验。在保护站,我们一部分人坐上了回广州的半路客车,因为我们当中还有2人要在28日之前赶回广州参加西藏和南岭保护区的资源调查。 晚上,我们一行5人到达了湛江师范学院。 7月27~30日 在湛江师范学院的几天是最郁闷的,因为我在等待丁青小姐,向她汇报我们的工作情况,所以我不能离开电话半步。不过我们也没有闲着,一边整理之前的数据一边搞好以后用的宣传资料和地图,准备在今后几天继续考察湛江市区特呈岛的红树林,并且我在盘算:是否连茂名市电白县水东湾里面的红树林也一块考察呢?反正茂名、湛江只是隔了100公里多一点。 但是最让我头疼的是我们的资金还没有到位,这样我们手头的10多筒胶卷就无法冲洗出来,我们考察的成果将会逊色很多啊! 到了30号下午,我仍然没有接到丁青小姐的电话,于是我决定前往我的一位住在湛江郊区的师弟家里安顿下来,因为他家离特呈岛比较近,而且也在海边,说不定也有红树林呢。至于丁青小姐的电话,我已经交带有通讯手机的成员转到固定电话上了。我没有多想,迅速收拾行装前往湛江郊区北月村师弟的家。 7月31日 上午起来就马上骑车前往北月村的海堤。说来也有趣,这个村子甚至是雷州半岛说的是雷州话,属于闽南语系的,所以跟闽南话有点像,跟潮州话倒挺相像;至于起源,有文献记载,这里就不赘述了。走过一段约3~4公里的田基,登上了海堤,眼前的景象也把我吓了一跳:海堤下面都是密密麻麻的白骨壤,跟我想象的光秃秃的沙滩截然不同,林子的立地是混有淤泥黑黑的沙滩。一株株白骨壤作为先锋植物群落长在了海滩上,在它的后缘出现了秋茄和木榄等演替后期的种类。因为这里没有保护起来,所以海滩上竹竿林立,多数渔民在这里圈地养螺。群落人为干扰严重,林相单一,平均高2.5m,胸径约20cm左右。我们来的正是结果时候,所以有许多居民到林区里面摘收白骨壤的果实,回去供喂鸭或者食用。看到有居民在红树林的水坑里面捞螃蟹、贝壳,摸到最大的青蟹有2斤多,比养殖的还大。红树林为里面的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和优越的栖息环境再一次得到了证实。下午在地图上寻找特呈岛的红树林,为明天的考察准备。 8月1日 上午横渡湛江港,从市区的码头前往特呈岛。一路上海风习习,空气清新,不过与之不相称的是港区的海水污染较重,不过相对于我们24号在丹兜海儒艮保护区看到的海水,这里的情况还比较好。到达特呈岛沿岸,这里的水质比2公里的对岸要好。我们看到很多浮排在利用网箱养鱼,规模之大,简直就像一个海上村庄,这么多的养殖浮排,也可能是海水污染的来源之一。 上岛之后,我们徒步行走了1个小时,经过问路,在村民的指引下到达了与东头山岛相对的一片海滩。这里生长的也是白骨壤纯林,只是“纯度”比北月村的更高。白骨壤高约2~2.5m,胸径在30~40cm左右,俨然一棵棵又粗又矮的盆景树。这里的人为干扰较北月村轻,但也有人下海捞海。在白骨壤林的后缘沙滩上,生长着剧毒植物海芒果(Cerbera manghas),它们结出红彤彤的诱人果实,但是这些果实里面的乳汁含有海芒果碱和氢氰酸,人施用1g足以致命!海芒果果实外表皮松软如海绵状,内果皮木质,中空;这完全是适应海水漂流传播的特征。海滩上密密麻麻的牡蛎、贻贝、海鲎壳再一次告诉我们红树林内蕴涵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8月2日 今天终于迎来了丁青小姐。我向她汇报了我们在这14天里面进行的活动;她说我们的小组是比较专业的一支队伍,希望大家以后作能够投身到这个行列中来。虽然与丁小姐的会面只有短短的1个多小时,但是我也感觉到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一大半了。 下午返回北月村后,我们再一次到海堤外面的白骨壤林内拍照记录。 8月3日 收拾好行李之后,我联系好了家在茂名的表姐,打算去她那里住1天,顺便去20多公里外的电白考察一下水东湾的红树林。 晚上,我独自一人踏上了开往茂名的汽车。 8月4日 早上起来之后,我坐车从茂名出发,来到电白的县城水东,然后坐车前往10多公里外的海滩,试图寻找红树林的踪迹。当我踏上海滩的时候,我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海洋生物尸体:有胀鼓鼓的河豚、活的乌贼(看到其体表色素的变化)、触手抓住小鱼的水母、沙蟹、寄居蟹……,走了大约1个多小时,我犹豫了:这么长的沙滩,怎么可能有红树林呢?水东湾是一个大的泻湖湾,红树林应该分布在湾内而不是在风浪较大的湾口外缘啊。于是我决定按汽车走过的路线,徒步返回位于水东湾畔的县城。 在走完了5个多小时的路之后,我终于在内湾的边缘看到了我要找的红树林——不过场面真的有点恐怖:原本连片的红树林被鱼塘分割得支离破碎,剩余下来的也只是分布在池塘的土堤旁边,在那里苟延残喘。所见的种类包括了白骨壤和秋茄2种,基本上可以自然更新,但是从鱼塘深水处看到的枯死的树冠可以看出其因为长期淹水较深,已经死亡。从其目前分布的地点估计,其原有面积十分可观,但在目前养殖业盛行的情况下,恢复成林将会遇到很大的阻力。看来水东湾的红树林要恢复,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8月5日 结束了为期17天的考察和宣教活动,我将要回到广州了。在着17天里,我学到了许多平时在学校无法学到的东西,不论是科研上的还是待人处事、当地的民俗民风等等,都受益匪浅啊!感触还是很多的,留待自己的成果出来之后再给支持我们的WWF、父母老师同学一份满意的答卷吧!9:50,我乘左的开往广州方向的列车徐徐地离开了茂名东站,我们的湛江之旅划上了一个小小的逗号,真正的总结还在广州等着我…… |
转自:http://aboutlj.524400.com/html/ftmq/2007/03/1174805422.html190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