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1日经过几百公理的长途跋涉,晚上21:30分到达了怒江州的州府所在地六库。当天的晚饭是在一个距离六库约38公里、非常独特的地方进行的,这个地方叫“分水岭”,这个地方是大理、保山和怒江州三地交接的地方,这个地方的公路边有一条淌着清清溪水的河,清水沿着河中的石头婉转流淌,并发出巨大的水流声,坐在开动的汽车里都能够很清楚的听得到;在公路和小河的两边是高高的原始森林山体,站在路边,伴随着小河的流水声,还可以隐隐约约听到山上树林中野鸟的鸣叫声,风声、水流声、鸟鸣声、公路上开动的汽车声音还有自己早已饿得咕咕叫的声音构成了一首美丽动听的音乐乐章,此地的风景也只能够用一幅美丽的山水风景画来形容了,青青的山边草地、茂密的原始森林、清澈遄急的小河真是美不可言。 在路边一个以“杂锅菜”命名的餐馆,全家三人只点了一锅由许多生态蔬菜和肉类烩制的菜,伴随着餐馆外的美景,将这锅菜来了个碗底见天,好爽啊!晚上住进了在怒江同学安排的宾馆,好好休息一下,准备第二天的三江并流区域的怒江大峡谷之游。 五月二日:由于整个怒江大峡谷的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在通往峡谷内部的部分路段经常被山水或泥石流冲毁,自己租来的轿车开进去会比较困难,只有换乘同学找来的越野车,在同学的陪伴下同游峡谷了,今天的目的地是位于贡山县的丙中洛乡,这个地名在当地傈僳族语言中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之意,今天就是要到这个地方去做一回神仙,体验神仙的感觉。驾车逆怒江而上,沿途的风光可以这样形容,天空的狭小,怒江的水势时而宽广平缓,甚至看不出一点水流动的波纹,甚至听不到和感觉不到水的流动;时而波涛汹涌,甚至放一块大石头都要被水流冲出很远,并且在很远处都能听到水击打河中石块和河床的声音;公路和怒江两边是高纵入云的山,许多少数民族就分散居住在两边山中腰,并且每一户之间相隔很远,似乎给人的感觉是他们之间是老死不相往来,但也有一些地方由许多户组成了村寨,他们的房子整齐划一,基本被淹没在房子周围的树木林丛之中。公路两旁的山感觉都非常的高,但同学介绍说,这一躺怒江之游要让我体验什么叫“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感觉;另外在峡谷底部气候炎热,但在两旁的山顶上可是长年积雪,整个山顶白雪皑皑,表现出了怒江大峡谷的奇特自然景观和垂直分布的气候特征,我想这就是怒江大峡谷的神奇之处吧! 沿途经过了怒江州的福贡县和贡山县,途中的许多路段因为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原因使道路遭到损毁,许多轿车通过这些路段非常艰难,甚至车中的其他人都要下车才能够保证车辆通过,否则这些轿车的底部就要被路上的大石头所撞击,而我们则体验到了越野车在这些道路上行驶的优越性。经过近六个小时的艰难行驶,终于到达了这次怒江大峡谷之游的目的地丙中洛,也就是说到了神仙居住的地方了。这个地方是以傈僳族、藏族为主和其他民族聚集的多民族乡镇,他们各自信仰天主教、基督教和佛教,奇特的是信仰不同教的人之间可以通婚,如藏族信仰天主教,一家人信仰不通的教种,他们长期以来和睦相处,在丙中洛有一位藏族老大妈,人称丁大妈,她就是一位信仰天主教,并且管理着一座天主教堂,同时经营着自己的旅游餐饮和住宿实体,许多外来的旅游者到了丙中洛首先要到她这解决食宿问题。 在丙中洛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石门关”,这个地方是怒江州内可以通向西藏的地方,道路两旁的山体悬崖如斧劈般直立在怒江两侧,尤如打开的两扇大门,因此此处得名“石门关”也就不足为怪了,在那像石门的悬崖峭壁上据说还有莽蛇出没,听了真是让人胆战心惊。 5月3日早晨,吃完早餐后,同学带着我们驱车上山,上山的路是一条绕着山而上的盘山公路,只要汽车每转一道弯所看到的是不同景象的风景,远处山顶的白雪在漂浮不定的积云的衬托下,显的格外的迷人,汽车开到了有路的山顶时,再向远处的山体望去,自己所在的海拔高度也只是在远处山峦的半山腰上罢了,先前在峡谷公路上行走时,那些远处的大山被峡谷两旁的山挡住了视线,站在这里再看看远处的山自己的确很矮,这才体验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感觉;望高处看是这样的情景,那再往山下望去,那又是另外一种风景,可以远眺丙中洛全景,在街道上行走的人如同芝麻粒在飘动,公路上不断进出的载着游客的汽车,如小小的包谷粒一样在公路上游动;在集镇周围的农田整齐划一,梯田错落有致,农民的住房与这些场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相互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图。所有的这些给我这样一种冲动,今后一定要创造机会一定要再来此地重温眼前的美景,但今天就这样离开此地,的确是一种遗憾,但这种遗憾同样将成为再此造访此地冲动。 后记:1、距离怒江38管理处叫分水岭地方的杂锅菜,值得一吃,2、不到丙中落枉来怒江,3、最好带上野营装备,4、有条件的话,租辆越野车再带上野营装备,可以进入到独龙江,最精华的风景就在独龙江。 评论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