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大峡谷穿越 地理介绍及背景资料 一只苍鹰久久盘旋于峡谷上方,面对奔腾的江水和两岸如同斧劈的山峰迟迟不肯离去,难道是这从贯千里的大峡谷引发了它无限的向往和留恋? “好风景在路上”,不知是谁第一个说出了这样经典的话,但怒江的好风景真的是路上。号称世界第二大峡谷的怒江只有一条沿江而筑的干线公路,由南至北溯江而上,随着滔滔怒江水蜿蜒曲折,一直延伸到最北端的丙中洛乡。从六库到丙中洛,碧绿的怒江始终不离我们左右,江边的芦苇花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巍巍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夹峙两岸,白色的雪冠时隐时现。 峡谷两岸千万树烈焰般熊熊怒放的木棉,在蓝天白云的映初之下是那样的动人心魄,一树木棉就是一片壮丽的云霞,就是一片燃烧的美丽,那样夺目的红与举目可望的高黎贡山之颠寒光闪闪的皑皑白雪遥相辉映,蔚为壮观。 老虎跳滩、飞来石、石月亮、怒江第一湾、贡山石门关……怒江的美景都在路上。沿江边走边看,一路皆是景,看你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了。 一、 地理介绍及背景资料 怒江及怒江大峡谷介绍: 怒江大峡谷,也叫“东方大峡谷”,曾号称为世界第二大峡谷。 怒江峡谷位于云南西北部,是从雅鲁藏布大峡谷继续向东南,在云南境内又是一处地理奇观之所在。三条大江在此处并肩奔涌,他们是怒江、澜沧江、金沙江。 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南麓的吉热拍格,往东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之间的峡谷中,于贡山县齐那桶(秋那桶)涌入怒江,当地的怒族人称为阿怒日美。进入贡山后,由北向南,纵贯怒江、保山、临沧德宏州。流入缅甸后,称萨尔温江。我国境内长1540千米,怒江州内长300余千米。 怒江奔腾于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之间,两岸山岭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因落差大,水急浪高,十分壮观。两岩多危崖,又称"水无不怒石,山有俗飞峰"之称,每年平均以1.6倍于黄河的水量像骏马般奔腾向南,撞击出一条山高、谷深、奇峰峻岭的东方大峡谷。 怒江大峡谷收于受印度洋西南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垂直气候,经常是河谷茂林葱绿,炎热似夏,山坡花俏草黄如春如秋,峰顶冰雪世界,一派降冬景象。 怒江东有碧罗雪山,西有高黎贡山,两山南北逶迤、雪峰环抱。怒江最险要的齐那桶峡谷等。齐那桶峡谷,位于怒江上游丙中洛至齐那桶的那恰洛一带,长65千米,几乎无一点平地。江两岸陡壁直立,两边原始森林一望无际。江东与西藏交界的牙关河有不少瀑布。 这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且还保存着独特的民族民俗风情。怒江州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都保留着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生活在独龙江峡谷内与世隔绝的独龙族人更是充满了神秘色彩。 傈僳人把自己的年节叫“阔时节”。 傈僳人有自己独特的自然历法。每年有十个月,依次叫做花开月、鸟叫月、烧火山月、饥饿月、采集月、收获月、煮酒月、狩猎月、过年月、盖房月。每个月的天数不一。因此,过年也没有统一固定的日子。这也是一种奇特的民俗:由老人根据对物候的观察来决定每年的阔时节。而除夕这一天,则一定是在月亮消失的这一天。 过去,阔时节一般要过上十五天,每天都有不同的惯例活动。现在,傈僳新年不那样繁复了,但也需七日之久。与任何一个民族俗风一样,饮食娱乐庆新年,傈僳人有许多必有的节庆活动。 男人们要在阔时节里举行专门的弩弓射粑粑的比赛。寨边空场地竖起竹桩,上面吊着一个个包着蕉叶的糯米粑粑做成的箭靶。射中目标则预示着来年好运,丰衣足食,人畜无灾。射中粑粑次数最多的弩手便将获得这块象征战利品的当作射靶的粑粑。如果这赢家是个青年,他往往要把这满是箭孔的粑粑送给自己的意中人…… 年青女人们则要过一回“埋沙子”游戏的瘾。她们在江岸白色沙滩上挖好沙坑,再结伙把聚集江边的小伙子逐一埋进沙坑。这还是傈僳男女间示爱结好的机会呢。据说,被埋进沙坑的男子会从姑娘的哭声中,辨认对自己有意的女人…… 全族人共同有的快乐,当然是江边的集体歌舞了,视“唱调子”为第二语言的傈僳人会毫不吝啬地放出歌喉,随着煮杵酒的大铁锅在石头搭起的三角架上散发出阵阵香气,沙滩上到处是载歌载舞的人们,有人从铁锅里一勺一勺泌出杵酒分到各人的碗中;端着酒的人们加入到“刮克克”的舞圈;跳“千俄千”舞的队伍里发出热烈吹呼;人们争相互邀喝起“双杯打”—— 一种象征待客崇高礼节的二人共饮同心酒的形式…… 僳僳族澡塘会: 每年大年初二到初七,住在高山峡谷的傈僳人都要携家带口相会到怒江边有温泉的地方。他们在简易的石砌温泉澡池中,洗去满身的污垢,舒展疲劳的筋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相聚在热气腾腾的温泉水中一边搓洗,一边说笑,嘻戏打闹,其乐融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最著名的是六库的登埂河温泉。在那里,你可以尽情摄影,也可以自己下去泡一泡,那泉水清澈温烫,舒服极了…… 过溜索: 到了怒江,你就能亲眼看到过去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怒江当地人过溜索——细细一根钢索,“嗤溜”一声就到了对岸,让人看得心跳。其实过溜索并不可怕,只要你鼓足勇气,请当地人带着,也可以飞渡江面! 怒江无处不飞桥,在怒江上“过溜”是件刺激的事———两根钢索跨江斜拉,当地人用一根麻绳栓住腰腿把自己挂在铁钩一端,另一端钩住钢索,再随手抓把野草预备刹车时攥钢索用,仅凭俯冲之力,人便“飞越怒江”。 听无伴奏合唱: 居住在碧罗雪山上的怒族村子多信奉基督教,教堂是村子里的主要建筑物。村民们的无伴奏合唱赞美诗尤如天籁,听过之后真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知肉味之感……碧罗雪山半山上的老母登村的无伴奏合唱赞美诗闻名中外,曾应邀到国外巡回演出。 此行的看点 1:僳僳族、怒族、独龙族民族风情 (春节期间还可以看到僳僳族澡塘会、上刀山、下火海) 2: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核心区域——怒江大峡谷的壮美景色。 3:怒江上有各种桥梁,各有特色,特别是当地人的“溜索过江”简直就是生活中的“杂技”。 非淡泊无以明志,唯宁静方可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