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声色广州,体验真的城市生活-保定鳞爪-游记攻略 |
[游记]声色广州,体验真的城市生活-保定鳞爪-游记攻略 |
2007-07-16 gznet.com |
城市,是我栖息的地方;工作,是我谋生的手段。短暂的逃离,往往也很受用。 刚刚忙完老板特地交代的任务,闲在了,身心反而觉得有些疲惫,成天就想着寻个假期出去偷偷闲、透透气。朋友推荐的京南保定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天津近,花销又不大,还有驴肉火烧吃,顺便也感受一下“兄弟”城市的风情,全当走趟亲戚了,呵呵。 “保定”,曾是数百年来一个神圣的名字。这普普通通的两个字,一直承载着其建城以来的历史风云、往昔沉积。它是一座拥有近300年郡都历史的古城重地。因为对保定古城向往已久,所以在没有真正亲近它之前,很自然地会让人有些憧憬,甚至遐想联翩。 (保定的味道) 脚步匆匆的保定之行 记得我一朋友,几年前曾经骑单车去过保定,其中最深刻的印象是保定人的热情。 保定曾是河北省的省会城市,位于河北省中部,与京津呈三足鼎立之势,相距均约140公里。西界山西省;北邻北京市、张家口市;东临廊坊市、沧州市;南接石家庄市、衡水市。保定市城区总面积54平方公里,现辖三个城区。保定历史悠久,是尧帝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燕就在境内建都,具有三千多年历史,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在周边兄弟城市的眼中,保定传达出了未来“新兴古城”所具有的历史、人文、民情及时代发展的各方面信息。在华北的城市中,其价值的重要程度,仅在京津之后。2005年底的冬春之交,终有机会得以亲近这座泱泱故城,得以近距离地去体验它的脉搏和呼吸。心有所感却又时间仓促,随手留下的点滴文字难免浅薄,但这实在是一个外地人眼中真切的今日保定印象。 对于选择什么样的季节去保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座北方的古城在变化分明的四季,有着截然不同的韵味和风情:春夏秋冬、风霜雨雪、阴晴冷暖……完全取决于旅行者的情趣。我选择冬季!若想获得惟一而真切的感受而游览保定古城,最好的时机莫过于冬天。只有冬天的保定,才能体会到是纯粹的、凝练的、简洁的、写意的古城历史氛围! 北市区西大街 [形成于老城区的城市印象] 保定市区的公交车多是无人售票,每票1元。保定存自行车还和北京原来一样,给个小木牌挂在车上,凭牌取车。 有人形容保定城区的发展外扩就像一个比萨饼由6寸到9寸再到12寸……不断地越摊越大。保定的这种城建尺寸,让初到此地的人不由自主地感到这座城市的宏大。说实话,相对于更现代一些的城市,站在保定的街道上,抬头仍然可以望见相对于其他城市更多的蓝天白云,也可以更明显地享受风从身边的穿流。 保定府是举国文明的古城,明代时就是北方重镇,曾和正定(真定)(县)一起组成了内长城真保镇。自从近代直隶省省会由天津迁到保定以来,这儿就一直是直隶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保定的老城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虽然如今古城墙已经残缺不全了,但是护城河、古建筑遗迹以及古老的街道却依然沉睡在那里。 位于保定北市区的西大街西通西关,东面与东大街相连,是保定古城最具历史文化的一条古老街道。近年,保定市政府大力维护西大街的传统风貌,并以条石铺筑了整条街道,保持了清末民初的风格。 (一所随性的城市) 保定街道民居 [安静的街道,普通的街巷] 保定市区的商业比校发达,大商场很多,但买东西时明显感觉价格不算便宜。商业区内人多车也多,行人车辆相互抢行,交通秩序有些乱,这也让一个城市的商业街区少了很多值得关注的地方。 走进民居街巷,在这里则呈现出与外面商街上车水马龙截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迎着风,高大的杨树树冠,牵动着早已没有叶子却依旧随风摆动的枝条,与四周灰色矮小的民居建筑相得益彰,树显得比往常更加秀颀。没有了绿色但仍然顽强的爬山虎拼尽全力占领了残旧的院墙,躲在遛鸟人笼里的八哥正不停地呱噪着。 午后明亮的阳光打在幽深的街巷里,显得很突兀,而反射在对面房子青灰的瓦面上的光,虽然耀眼,但却反射不出一丁点儿热,如同盐投于水般悄悄地溶解了。 街道在眼前不停地延伸、拐弯或分岔,似乎没有尽头。每一处院落的门前,或支着簸箕晒着鱼干,或扯着铁丝晾着被单,或有几辆单车随意地靠在旁边。不时见到三三两两的儿童在追逐打闹,年纪相当的大妈们围在一处唠嗑闲聊,大叔们则围坐在小石台旁下棋或是泡一壶浓茶伴以录放机里的河北梆子享受着午后阳光。远处高楼朦胧的剪影如海市蜃楼般虚幻。 时空的交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忽然间,有种熟悉而温暖的感觉在心头荡漾,仿佛此时不是置身保定,而是正处于北京后海的某个大院旁。 保定,自古就是北控三关,南通九省,与京、津呈三足鼎立之势的要塞之地,自元明清代建都北京以后,保定又一度成为联络表里翊卫京师的门户重地。保定文明历史悠久,人文文化灿烂。现有二十余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更是上百处之多。保定,是河北省第一文物大市。 (直隶总督署后书房) 直隶总督署 [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 清康熙八年(1669年),保定成为直隶总督署所在。直隶总督署建于雍正七年(1729年),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清代省府衙门。参观总督署使人切身感受到清朝的盛衰史。 直隶总督署位于市中心,是清代总督的办公处所,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仪门”、“戒石坊”森然立于面前,匾额上赫然三个大字“公生明”(古时官场的箴言,是谓公生明,偏生暗之意)。 大堂、二堂、三堂一一呈现眼前。大堂上悬匾额“恪恭首牧”。二堂上悬“政肃风清”牌匾。三堂中间为过厅,东侧屋为“内签押房”,用来处理公务,西侧为“书房”。步经三堂,明显地感觉到了饱经沧桑的总督衙署的威武雄浑之气势。四堂为总督及家眷居住之所。 据署志记载,直隶省辖宣府镇、顺天府、永平府、真定府(现正定县)、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现大名县)、河间府等八大府镇。那些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都曾做过这里的主人。“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正是这半部清史,开启了中国近代社会文明的帷幕,这座威严的总督衙署也因此成了中国现代文明的策源地之一。 在一个无风的傍晚,我登上了保定古城的钟楼,俯望这座城市。在落日的余辉照映下,老城浩荡,气势恢弘,一片片金黄如霞的屋脊从近至远舒展地铺开直到视力尽头的天际线。 古莲花池 [几疑城市有蓬莱] 一泓碧水,玉栏环护,杨柳依依。其间一小岛,上有水心亭。亭高约三丈,八角双层重檐攒尖顶,攒金柱间装饰着棱花隔扇门窗。其造型玲珑雅致,挺拔秀气。 水心亭是保定古莲池公园的精华所在。凭栏四望,园中美景尽收眼底。亭北,曲径桥衔亭接岸,势若游龙戏珠;亭南,宛虹桥凌空飞架,犹如长虹饮涧;亭东,水东楼掩映在柳帘之后,秀容可辨;亭西,君子长生馆临漪潇洒,卓然傲岸。而水心亭出自碧水之中,好像画船凌波。 古莲池,地处保定市内闹区,正门坐南面北,初名“雪香园”,约建于公元1227年至1234年,与望湖春饭庄隔街相望,俗称为“莲花池”,总面积24000平方米, 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水心亭居其中。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园中诸景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莲池实为北方古代园林明珠,曾有“几疑城市有蓬莱”之说法。 古莲花池与江南贡院齐名,里面有唐宋以来名人的碑刻,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康熙帝的“龙飞”二字。据说这是康熙8岁那年写的,字体遒劲,怪不得人家当皇帝呢! (古莲花池的冬日残荷) 保定光园 [历史名人的印记] 在直隶总督署西侧,永华大街东侧,市区中心的裕华路上,还有一处值得发掘的历史建筑,叫“光园”,那可是很多历史名人住过的地方。最早是真定府迁至保定府时的府衙,后来直隶总督军曹琨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成了曹公馆(直奉、直皖大战就是在曹锟公馆密谋的)。只因曹琨仰慕民族英雄戚继光之英名,遂将这里命名为“光园”。 此外,奉系军阀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京津卫戍总司令阎锡山,国民党保定行营主任钱大钧及蒋介石等人物,也都曾在此园寓居过。 大慈阁 [不到大慈阁,就没到保定] 大慈阁是保定的象征,有“不到大慈阁,就没到保定”之说。大慈阁香火很旺,只是烟雾缭绕,有些污染环境,门前管理也不太好。 大慈阁位于市区中心的裕华路北侧(中华小区附近),由元代蔡国公张柔创建,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现为保定古八景之一,史称“市阁凌霄”。 现存的大慈阁是清乾隆年间遭受火灾后,经多次重修的古建筑。目前,大慈阁里面供奉着观音菩萨,木质菩萨有42只手臂,栩栩如生。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大慈阁和关帝庙等。在大慈阁背后的那座关帝庙,始建于明代,因其坐南面北,故称倒坐关帝庙,在全国罕见。 冬日午后,太阳庸懒的挂在天上,阳光撒在身上暖暖的。信步走在保定古城的大街上,常常与身边百多年前的某个遗迹擦身而过。 钟楼 [金大定年代的古老铁钟] 保定钟楼又叫鸣霜楼,紧邻大慈阁。楼内藏铁钟一座,钟体通高2.55米,口直径2米,重约8吨,铸成于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声音洪亮,敲击时几十里外都能听到。钟壁上还铸着金代一些大将军的名字。该钟铸造年代早于西安钟楼的大钟203年,早于北京大钟寺的钟王552年。 该钟造型庄重,以生铁为原料,在国内外实为罕见,具有很高的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千百年来它经受了无数次的撞击和风雨侵蚀,至今仍完好无损,体现了我国古代冶炼技术的高超技艺。 淮军公所 [淮军公所与李鸿章祠堂] 在保定旧城区西南隅,有一处在北方地区少见的建筑:房屋高大,“封火墙”随墙脊阶梯式地高出,房基和柱石也比通常房屋高。看上去敞亮明快,气魄壮观,具有明显的江淮建筑风格,这就是清同治九年(1870年)李鸿章奉旨率淮军至保定,接替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后,于此建的淮军公所。 同时,还在此为其在南京镇压太平天国而阵亡的将士建了昭忠祠和祭场。李鸿章死后, 将昭忠祠改为李鸿章祠堂。昭忠祠正堂的四周墙上及两庑壁间,都嵌有刻石,记载淮军的“功绩”和“烈士”的事迹。 清真西寺 位于保定市清真寺街,保定市原有穆斯林清真寺9座,现已开放8座。清真西寺是其中规模最大、历史最久、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修有正殿3间、讲堂及水房,清未民初又有几次扩建修整,始具如今的规模。 吃保定 吃过颇具特色的驴肉火烧,又匆匆地出发了。留给这次保定之行的惟一纪念是那些阳光下若有所思的样子,还有身后那个高大厚实的青灰色城墙,突然领悟到我们拥有的也许不仅仅是厚重的历史。 驴肉火烧。去保定呆了很短的时间,吃了N多驴肉火烧。味道如何,不言而喻; 张嘴烧饼。张嘴烧饼是保定一种民间传统特色小吃,老悠很喜欢,还带了些回来送朋友; 清真卤煮鸡。马家老鸡铺的清真卤煮鸡,色艳形美,肉嫩骨酥,味道醇香,为这里的美食特产之一; 最差的饭。焖面(就是炒饼)、荞麦干菜板条(就是雪里红煮面条),味道一般,就不予推荐了。 (斑驳的历史印痕) 尾声 [一座古城和它留下的历史] 保定府古城中,众多的名胜古迹所讲述的只是百年以前的历史故事,但这并不能禁锢我们对于保定的关注热情。今日保定更多的魅力在于建立在这些悠久历史文化、文物古迹名胜之上、能够看到的本地人和发生在本地人生活中的事情。 其实,保定还有许多文化和古迹,迫于时间关系没来得及游览,留个念想下次再来吧,呵呵。 Tips: 住宿:保定市中心区拥有多家星级宾馆,住宿方面不是问题。保定宾馆 0312-2026901;保定火车站北边铁路局办的旅馆,条件也还可以,3人间15元/床。 交通:北京往返、途经保定的列车班次不少,游客无须有购票顾虑,单程票价约25元/人;另外,每天还有北京、保定两地对发的长途客车可以乘坐;如果是自驾车去保定就更方便了,从北京六里桥出发,上京石高速,保定北口下,全程130公里,10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 门票价格:直隶总督署20元/人、大慈阁5元/人、古莲花池10元/人、光园5元/人、钟楼2元/人 游览提示: 直隶总督署主要以历史人文景观为主,除非你有深厚的知识,要不,来这里也只能是实现拍拍大头照、留影的粗俗目的; 从火车站乘1路、4路12路公交车在钟楼商厦下车即到钟楼,或自驾车可由京深高速保定北口下道向西直行3公里向南拐入莲池大街到裕华路东行50米即可到钟楼。 MSN切磋: nickcui2000@hotmail.com 详细的线路地图、图片与攻略请访问我的个人博客:http://blog.163.com/c_3000/ |
转自:http://ctrip.gznet.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8307928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