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之行(二) 第二天一早7:30就爬起来吃早餐,眼睛有点肿,主要是昨晚把空调关了,后来实在是热得受不了,差不多半个多小时没睡着,后来还是把空调开到早上才睡得香,难怪之前有人说,在广州没空调是受不了的。和我晚睡晚起的习惯不同,导师起得很早,习惯于每天早上打太极拳。吃饭的时候,他说起自己上学时身体弱,于是以后每天打太极拳,经常游泳练身,所以现在身体很好。导师67岁,不过看过他的人都会以为他只有50多岁,头发乌黑,行动较健,说话简洁、很有条理,跟旁边这位头发已白、有点佝偻的郭老师相比,可能谁也不相信郭老师仅比他大1岁。导师说起自己带过的博士来,如数家珍,各人的特点都能娓娓道来,和那些只收学生而不带学生的兼职博导比起来,到时可算是尽心尽职,即便和那些全职博导比起来,也有过之。 吃完一顿奢华的早餐,我们径直前往这次调研的目的地,东莞某直属粮库及粮油企业。东莞是以工业区闻名全国的,这里有着世界500强中的45家,还有众多的跨国企业、国内优势企业,去目的地的路上,看上去是一大片平原,被一个个工厂厂房占据着,有些原本优质的土地被征收撂荒在那,不禁让人摇头。在看到一个个几十米高直径十几二十多米的大罐子时,我们知道目的地要到了。穿过武警把守的大门,汽车驶进粮库中部的员工倒班宿舍,其实是一个小型招待所,在放下行李之后,我们几人着手调研。副总和粮库负责人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大罐子,储存着大量粮食的大罐子由于通风要求比较高,走进去有点阴森森的感觉,还好有人陪同。坐电梯到顶部,穿过机械装备,我们来到顶部阳台,这里可以眺望整个新沙港。港口一个个长臂猿在忙碌工作,港口上各种制造业成品停满了仓库区,一盘繁荣的景象。今天天气有雾,所以看得不远,据说天气晴朗时,对岸都看得很清楚,包括我老乡关天培生前所在的虎门炮台都可以看得很清楚。从港口延伸过来到粮库的一条输油管道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据介绍,这条管道年输送粮食200万吨,但是现在每年仅达到40-50万吨,远远没达到设计能力,资源存在浪费。在转到大罐子另一边时,看到的是现代化的粮食储备仓库,一个个大罐子都靠全自动化设备操纵。加上在办公大楼里看到的仪器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培养室以及中央控制室,感叹现代科技带给粮食系统的巨大变化。参观完粮库,我们去往紧邻的粮油企业,在会议室里接受副总及其财务总监给我们介绍的粮库和粮油企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目标与困境,通过副总那绘声绘色、富有感染力的介绍,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了这次课题的目标与方向,更感受到基层企业对与政策支持的巨大渴望。现在想想,面对一个行业的巨大要求,我做这篇论文还是不吃亏的,至少它能够对实体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符合我学以致用的方针。 午觉之后来到导师的房间,我们一起讨论了课题的相关事宜,导师还是用不紧不慢的语速给我们强调一些课题的关键问题,可能是我昨天没睡好,加上中午时分的闷热天气,差点睡着了,不过还好挺过来了。晚上,导师接受分公司的邀请,在广州体育馆旁的酒店赴晚宴,酒店老板娘的精于世故和善于言辞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印象。吃完饭,在中山纪念堂观看了德德玛草原歌曲演唱会,老实说之前还真不知道德德玛是何人,翻开节目单,只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从草原来》 还有些印象,不过中山纪念堂90多的上座率足以证明这位歌手曾经的辉煌。听完了演唱会之后,感觉这位年近60的女艺术家确实用其女中音给我们献上了音乐盛宴,优美的歌声久久回荡在耳边。导师因为年纪相仿,看得非常高兴,最后站起来报以掌声,久久不愿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