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馀荫山房与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现在也属于佛山了)、佛山梁园合称清代广东四大名园。园 子门口,已停有几辆车。 穿过一个大院落,先进入的是潜居、善言两座祖祠。街上虽然人迹稀少,祠中 人却不少。香火更盛。祠顶下挂满大萝筐似的贡香,状如荆条,色呈浅褐,名盘香 。香顶端泛红,燃着火,自上而下,螺旋上盘,在雨中兀自不灭。香中悬挂红纸, 上写着祈愿和名姓。后院更满,几乎被密密麻麻的贡香遮盖,侧脸看天,斜雨飞速 穿香而下,好象更急骤了。而烟雾仍缭绕厅室间。 由东面进园,是八角池和玲珑水榭。榭也是八角形,窗大开,八面环水。显得 水榭的空大。厅内沿墙是些古式桌椅之类,榭周围的桥、廊、径,都与八角边或垂 直或平行。而北园墙却有一个小亭,却是半圆形的,可容坐两人,谈天、观雨、品 茗,亭前置一小桥,更添亭之清雅离尘。 浣红跨绿桥将园子分隔,又起有机结合的作用。这一边却都是方形。石砌方形 河池,池北有方形深柳堂,池南有临池别馆。深柳堂前,植以二棵苍劲的炮仗花古 藤,开花时宛如一片红雨,绚丽非常。房舍建筑细部装饰,玲珑精致。使之可居可 赏,佳美无限。 临池别馆后是山房的正门。在门厅,我看见了描绘本园特色的门联:“余地三 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园名取联前两字。该园始建于清同治三年。园主聘 名工巧匠,吸收苏杭庭园建筑艺术,并考虑了本身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融入乡 土文化。既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风格,又具有地方特色。这也是岭南园林的特 点。具体来说,其庭园潇洒,层次分明。建筑重视选址,造型洗练简洁,色调明朗, 装修重本土特色,朴实素秀。 山房紧邻是稍后的瑜园,现也归属园内。它原为园主家人的住所,故有房宅。 高者为船厅,现辟为“小姐楼”,登楼不仅可俯瞰全园,还可喝茶,听小姐伊呀弹 唱。看到小姐,我恍然有悟。岭南园林仿佛她们,介于北方姐的庄重和江南妹的纤 秀之间。象个大家闺女,通透典雅。 宅院也有门联:“书田菽粟皆真味,心地芝兰有异香。”深以为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