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余荫山房游记!

[游记]余荫山房游记!

2008-06-10    tianya.cn


(景点简介: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位于番禺市南村镇。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占地1598平方米。余荫山房为番禺南村人邬燕天所建。邬在清同治六年考中举人,后来其长子和次子也先后中举。在古代,一门有三个举人,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喜事。为显示自已家族的荣耀,邬燕天聘请了许多建园名师,在家乡大兴土木,前后历时5年,花费白银近3万两,建造了余荫山房。余荫山房的主体建筑是深柳堂,它原是园主人读书的地方,是装饰艺术和文物的精华所在。深柳堂面阔三间,分别为厅堂、书斋、卧室,室内宽敞明亮。由于园主人曾在北京做过官,所以他用白色和紫色玻璃来镶嵌窗格,透过满洲窗(一种垂直推拉窗,上面镶刻有图案或书画的单面彩色玻璃,为广州传统建筑特色之一)向外望去,园内宛如一番严冬下雪的景致,不由使人怀念起北国风光。
余荫山房的北部是均安堂祖祠,均安堂门外是两株酸杨桃树,与堂内的龙眼树、紫荆花树组成“子孙成龙”的寓意,表示园主人希望其子孙后代都能继承先祖的余荫,永远昌盛繁荣。
余荫山房在设计上,采用了藏而不露、缩龙成寸的手法,结构布局巧妙,各种要素搭配合理,在只有几亩的土地上造出了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深广阔的境界,富有小巧玲珑的艺术特色。)

对于余荫山房慕名已久,前一段时间正好有个偶然的机会可以去这座名园看看,于是再不耽搁,欣然前往。
经过南村的巨大牌坊后,直面涌来的是熙熙攘攘热闹无比的外来工人群,右边的邮政储蓄所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左边的邬氏宗祠则安静如常,只有两个孩童在里面轻轻嘻笑。对于祠堂,我向来有种敬畏,而且也常常痛切于自己的家族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各种动迁与时代浪潮中淡漠了旧时家园的记忆,据说祖先曾在江西居住,后迁移至湖北监利,后又迁徙。监利一地曾建“清湖堂”,我却从未前往缅怀与祭拜。
继续穿行在越来越窄的街巷中,说实话,我越来越失望,我很难想象在一个充斥着各种廉价广告、面色慵懒的路人和播放着无比巨大声浪的发廊的街巷尽头,会出现一个清幽安静的所在。
不过,忽然的一个转角,周围安静下来,树在前面,一扇小门在前面,我于是更加失望,难道这就是余荫山房吗?绕墙而行,见到空调突兀地一个接一个立在二楼,又有庸俗无比的卷闸门充斥其下,已经散了八分游兴。
木然由人买票引入,更见那修缮一新的大门和一尘不染的对联,不由得持续冷笑。
经灵龟池,瞻旗杆夹,进入善言邬公祠,南边有空房一间,内设不得触摸家具、伪家具、字画以及伪字画数件,特意观察了窗棂的设计,便以急不可待的心情直扑北房的美食双皮奶和姜撞奶而去。虽然,我对故宫里面开个星巴客很不以为然,但是当自己坐在余荫山房里吃姜撞奶时还是颇感惬意。
再进一层,就是一个大的庭院,前后都有屋檐高高立起,形成一个既通气又通风的天井,我在木椅上坐下,不一刻竟然就要在清风徐来中睡去。面前是安静的舞台,各种乐器蒙上红布藏于后台,安静极了,也似乎有咿咿呀呀的唱腔传来。
由庭院穿小门即是全园主体建筑——深柳堂,取名沿自“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的句子。此堂乃主人会客聊天、侃天说地吹牛皮之场所,我对堂内的各种所谓木雕、书画作品完全不感兴趣,倒是十分羡慕堂前的一方鱼池。立于树下,凝神观水,万事皆空,悠哉乐哉。
左侧有浣红跨绿桥廊(图片见最上方),再远便是玲珑水榭。浣红跨绿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怡红快绿”,进而想到怡红园以及潇湘馆等等,站在浣红跨绿桥上,肥胖如我者虽然让看客毫无诗意观感,但我自己却似乎找到古人过桥时的感觉。玲珑水榭者,水中八角亭而已,大则大矣,我却不太喜欢,坐在中间的大桌子上,环顾四周的靠背木雕椅,心中暗想,这个地方借给宋江哥哥倒是不错,众好汉在这个宽阔的地方议事,既可以互相怒目而视,又可以当场厮打,端得是个好亭子。
在深柳堂对面的临池别馆买了一把拨郎鼓,轻轻晃动,搅动了这旧书房的沉闷气息。

转自: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901765.shtml41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