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天堂380多年来得到保护,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不少文章赞扬新会人的环保精神。不错!当代新会人的环保观念、绿化意识突出,但我们不能将今人的环保意识桂冠戴在古人头上呵。还是从古人说起—— 该陈族在石头的二世祖陈巧(考)(1242-1369年)最为后代推崇。陈巧字仲义,号凤壑,道名景夷(彝),陈氏祠堂立为“景彝大真君”,有128岁长寿。他生于九月廿六,因此每年九月廿六那天,石头、天马两地都舞龙庆祝。相传他于元代中期遁入庐山修道,传说骑鹤升仙。如今天马和相邻的梅江村一些陈姓村民喜欢在屋门前贴印有“陈巧祖师”的“符”(当地称“伯公符”,见下图),以纪念祖先和保佑一家平安。既然鹤是祖宗升仙的座驾,是吉祥物,打鹤就是大逆不道,据说要是哪个不孝子孙胆敢射鹤,就要装入猪笼掉入河中,所谓“浸猪笼”。这实际等于小鸟天堂的鹭(当地称鹤)及其栖息的“雀墩”受到“特殊政策”保护,而其他鸟类并未享受到优惠待遇。爱鸟及树!那棵大榕树还被当成该村人丁、生意的兆头来看,如果哪一年树相壮旺,就是一年生意好的兆头,“雀墩”(小鸟天堂)的兴旺成了关系全族的兴旺、福荫子孙的象征。经几百年来保护,大榕树无拘无束生长,白鹤、灰鹤自由自在栖息其间,以天马村为中心的陈姓,更是人丁兴旺,村民团结,人口向周围扩张,成为雄盛一方的大姓。这个“雀墩”是外姓不敢碰、历代战火烧不到的鹤的世外桃园。“文革”破“四旧”,它也未受很大创伤。 小鸟天堂与文学大师的缘份 1933 年著名作家巴金来到新会乡村师范(在今江门篁庄)讲课,新会3个分别是天马、天禄、茶坑乡的朋友带巴金到他们的乡下游玩,游兴很高。之后,他写了一篇《鸟的天堂》的散文,文笔生动,描写细致入微,在写鸟的同时,描绘了“美丽的南国的树”——榕树,利用“树”与“鸟”互相映衬。文章发表后,客观上将“雀墩”提升到“鸟的天堂“的高度,使她由古老的“风水树”变为美妙的风景名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她添上了扬名的翅膀。假如没有巴金这篇游记,她还是“雀墩”、“鹤洲”的档次,决没有“小鸟天堂”那样美丽动人。美妙的自然景观,更需要配上美妙的名字啊! 建国后,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小鸟天堂闻名遐迩。改革开放后,发展经济,保护环境,这棵面积为亚洲最大、可能也是世界最大的古榕,身价飙升,斐声海内外。如今的天马人、新会人真正从环保和发展经济的角度,重新审视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与创建文明单位结合。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十几年前就将过境公路改线,将鸟岛辟成公园,建了观鸟楼,设了“巴金亭”,增加划艇环岛观鸟项目。近年又请专家进行了全面规划,大规模投资,建设以“鸟”为主题的生态公园,与旁边的现代农业基地相映成趣,旧景添新貌,成为热点旅游线。 上世纪80年代初,新会的朋友去信请巴金为小鸟天堂题字,由于题书用的是钢笔,放大后笔画较细,1984年6月再次函请,要求用毛笔书写。1986年10月,旅游区正门栅栏上,横贯“小鸟天堂”四个大字,落款“巴金”。大师其时已80多岁高龄,与那篇游记发表相距足足半个世纪。 那篇《鸟的天堂》,后来还收入小学课本,小鸟天堂的形象已沁入童心。如今的小鸟天堂在国内外著名度很高,慕名参观者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文人墨客、外国政要、党和国家领导人。新闻报道累见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也多次上电影。名人题词、各种体裁的文艺作品,如散文、诗歌、绘画、摄影、书法、曲艺、音乐等足可结集出版。小鸟天堂除优美的自然环境外,她的文化含量也与日俱增。 (《新会侨刊》2004年 第63期) 田汉《游小鸟天堂》诗有不同版本 1962年,时任全国文联副主席的著名剧作家田汉(1898—1968)来新会视察,游览小鸟天堂后写下了《游小鸟天堂》。由于这首诗写得好,又是名人之作,更兼小鸟天堂是著名景点,因而经常被引用。但是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诗中有些字传抄中有出入(见第3行、5行、7行的黑体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