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峰塔位于河源市东江边的龟峰山上。传说神仙因同情终年为水所害的河源人,遂动了恻隐之心,选定在新丰江与东江汇合外的下游边,放一只大水龟,让它变成一个山包,然后建一座塔以镇水妖,故此山称之为龟峰山,塔名曰龟峰塔。    该塔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属佛塔斯社,是广东省公有绝对年份可考的南宋早期楼阁式砖塔。龟峰塔平面为六角形,首层外壁边长为5.4米,墙体厚为3.3米,塔心室边长1.6米,通高42.6米。塔正门向东,塔外观为七层,内为十四层,一明一暗,有如竹子,节节上升,层层收分。各层设有杉木楼板加铺方砖。其中暗层有穿墙上下两个门,四个佛龛;明层有一门通往另一层平台,另有五个门孔通往外边平座栏杆。平塔属青砖结构,平座和出檐均用隔层狗牙砖叠垫出挑,出檐较其它塔宽而厚。平座设有木栏杆,每层六角均有角柱,柱间饰横架栏额相联,是典型的宋代仿木楼阁式砖塔。每层塔檐现改用灰色琉璃瓦,施瓦当滴水,角梁下悬挂铜钟。龟峰塔经870多年的风雨侵蚀,台基被尘土堆积埋没,塔檐与平座崩塌,瓦面无存,塔内各层原有木楼板亦已毁尽。1989年,河源建市后,在广东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以“修旧复旧”、“不改变文物原貌”为原则,市政府着手重修。由铁铸覆盆、宝瓶、九级相轮及宝珠等组成的塔刹,就是维修时设计的。    龟峰塔历来被列为“河源八景”之首,又享有“东江第一塔”美誉,是广东省首批公布的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