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豆沙石门关-云南/昭通-景点/游记图片/旅游攻略/地图 |
[游记]豆沙石门关-云南/昭通-景点/游记图片/旅游攻略/地图 |
2007-07-27 kuailv.com |
所在地: 云南 >>> 昭通(点击查看该地其他文章) 详细地址: "豆沙石门关"旅游景点介绍 · · · · · · 盐津县豆沙镇石门关风景区,距县城22公里,位于云南省滇东北云川交界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起伏地带,乌蒙山脉关河(朱提江)深谷的中段,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入滇的要隘之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劈就了锁滇扼蜀的雄关天险;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留下了众多灿烂的文化遗产。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僰人文化和古滇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独领风骚的朱提文化,即“三川半”文化。这里,新石器时代就有了人类居住,公元前四世纪南丝绸之路就从这里经过。自那时起,这块闭塞落后的荒凉之地,就进入了喧嚣沸腾的开发时期。尤其是先秦开僰道,秦开五尺道,汉武开南夷道,隋唐开石门道以来,更加速了开发进程。有史记载:豆沙镇诸葛亮南征后始见繁荣;隋史万岁南征后闭石门道,一度冷落;公元630年为南通州石门县治;南诏时就置石门镇;公元794年袁滋赴云南册封异牟寻为南诏时开路置驿;清雍正九年为昭通镇标左营豆沙讯,派把总,驻兵;清乾隆时为转运京铜岸站之一;清宣统三年为大关厅豆沙乡。豆沙关景区已创下国家级文保单位唐袁滋题记摩崖,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大名牌,现正在争创豆沙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国防教育基地两大名牌。 豆沙古镇遗存文物众多。在豆沙古镇10平方公里以内遗存的历史,史料价值高,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物有古老神秘的僰人悬棺,距离最长、保留最完好的秦开五尺道,维修复原,屹于关隘的隋代古城堡,闻名遐迩的唐代袁滋题记摩崖,明末清初如意斗拱装饰的三重檐歇山顶式建筑观音阁,玲珑精致的清代三观楼塔,老木城西侧马蹄石上的十余个极深且大的马蹄迹,石门关五尺道上大小243个马蹄迹,石门关前的古今四道交通风景线,五尺道北岩壁上的清代、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的摩崖群,保留和迄今为止出土的木、石碑刻,清乾隆年间铁钟、大鼓等。列其主要历史文物资源如下: 僰人悬棺。位于豆沙镇石门关口,关河南岸悬崖绝壁半腰间,距关河水面约60余米高处的一天然斜洞内,洞内现存有悬棺九具11件,造型别致,工艺精湛。 秦五尺道。五尺道位于豆沙石门关口,现存长约350米,宽1.7米,是迄今秦五尺道上保留最长、最完好、马蹄印迹最多(243个)的古驿道。 隋代古城堡。古城堡雄居于豆沙古镇南约500米处的五尺道间,始建于隋朝,是利用五尺道雄奇险峻的自然形势,用大石条砌成的一座军事性城堡,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唐代袁滋题记摩崖石刻。在关河北岸,豆沙石门关口巨石悬岩上,唐贞元十年(794),御史中丞袁滋奉命赴滇,册异牟寻为南诏,途经石门关,为纪其行,特摩崖题纪。摩崖面积0.44×0.36米,自左至右,全文直书八行,每行3-21字,左七行字为楷书,末行“袁滋题”三字为篆书。按摩崖史实纪载,学者称为“民族友好的标志”,并校正了《云南志?程途篇》中的讹误,其书刊遗迹,是西南边疆文献中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它有“维国家之统,定疆域之界,鉴民族之睦,补唐书之缺,正在籍之误,增袁书之迹”的重大历史作用。1963年拨款修建保护摩崖的风雨亭。1965年省人委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风雨亭重修,改作钢混结构、磁镶宝顶脊,翘角飞檐,巍然屹立。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对摩崖亭进行了改建。 古今四道交通风景线。在豆沙石门关口。有开凿于秦代,经历代续修的五尺道,是古代中原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坚硬坎域的石阶磨得乌里发亮,马蹄印迹突里,历经二千四百多年风雨,绵延至今。石门关下的朱提,江水滔滔,碧波荡漾,清乾隆年间多次疏浚,规模宏大,乾隆九年(1744)通航,东川的京铜,昭通的朱提银都从石门关下起航运往北京,年转运京铜一项就达395吨,商贾云集,盛极一时,码头遗迹,依稀可见。解放后,50年代末修筑的昭(通)——筠(连)公路、70年代中期修筑的昆(明)——水(富)公路,都经石门关下,南来北往的车辆川流不息。1958年破土动工,1997年复工,2003年10月竣工的内昆铁路,火车汽笛响彻峡谷,经石门关下飞奔而去。 清代观音阁。观音阁位于豆沙石门关北崖峭壁间的青莲洞口,原寺建筑年代久远,仅存遗址。现存观音阁重建于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是四川省庆符县静修和尚募捐建造,系如意斗拱装饰的三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是滇东北少有的古建筑之一,其左、右、后三面均依岩石为壁,阁门飞悬洞口,峻拔挺立于悬岩之间,在四周群峰的攒拥烘托下,大有飞阁凌空、气象万千之势,阁内石壁中,钟乳石倒立,天然地构成各种形态,其中有一钟乳石极象南海慈航普渡的观世音菩萨,千百年来,为这一带虔诚的佛教信徒所敬仰。 清代三官楼石塔。三官楼石塔矗立于豆沙镇驻地北约150米处的山腰,背靠万丈崔嵬的老君山,前临碧波荡漾的朱堤江。塔为沙石质的密檐仿楼阁式五角形五级石塔,其塔身向西南,通高5米,5重檐,底层檐直径2米。塔身自下而上逐层内收,底部一边长2米,呈正方形台基。塔的各层均有叠涩的塔檐,出檐较长,转角处略微翘起,凌空伸展,造型古朴优美。角柱上雕有各种花草图案,第二、三层浮雕人物、动物、花草,第四层空雕几何图文,造型独特。 五尺道上的马蹄印迹。开凿于秦代的豆沙关五尺道,经历代修筑置驿,形成了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中原进入云南的要冲。历经2400多年的沧桑巨变,古道至今犹存。 "豆沙石门关"论坛 · · · · · · 第一个在这里发言 "豆沙石门关"游记/攻略 看完欢迎点击“有用”或“没 |
转自:http://www.kuailv.com/info/show/94280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