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茶马古道 |
[游记]茶马古道 |
2008-05-22 sina.com.cn |
一条神秘的古道,绵延在云南高原的险山奇水和原野丛林间,历经了千年风雨,这就是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就是用骡马向西藏以及尼泊尔、印度、缅甸输送云南茶叶,再换回各国各地的特色物产的一条古南方丝绸之路。在马蹄声声的千年岁月里,茶马古道两旁不计其数的集市应运而生。但是,随着交通路线的变迁和交通工具的改变,茶马古道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许多依托古道兴盛一时的城镇,不是消逝得无影无踪,就是变得面目全非。如今,在茶马古道上,只留下惟一的一个古集市--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城西北20多公里处的沙溪镇寺登街。2001年10月,寺登街被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2002年保护名录》,排名居于长城之前。消息传出后,寺登街一时名声大振。近日,我慕名来到这里,看到了完整无缺的古戏台、客栈、寺庙、老民宅…… 黑惠江畔的古集市 从剑川县城出发至沙溪,行程共20多公里。途中经过一条清亮的河—黑惠江。河水由北向南穿过沙溪镇,在沙溪百米长的江畔,有一片古建筑群,建筑群之中是马蹄印深深的街道,道路用红砂石或青石镶嵌而成,街道周围的铺面、马店犹如似睡非睡中晒太阳的老婆婆和老爷爷,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老态龙钟--这就是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古集市寺登街。住在寺登街的人家都是白族。当我走进寺登街,凝视街上的古道、古屋、老马店时,思绪不由得穿越了时空,仿佛听到了千百年前的马铃声从街两头传来,走南闯北的马锅头赶着马帮进得街来,或直入马店、客栈,或直接进出古街赶路,或在马店、客栈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在赌桌上赌上几把,或做点儿买卖……一提起寺登街当年的繁华景象,古街上的老人们总是赞不绝口。据说四五十年前,寺登街还有马帮过往。 四方街上的“老古董” 顺着沙溪镇中心的石板小道往下走,就能看见被一片老屋围绕的一个四方形古集市,这就是四方街。外来人都戏称四方街和四方街上的老人、店铺是“老古董”。条石铺成的街面历经千百年沧桑,马蹄印犹在。四周的裁缝铺、剃头铺、杂货铺铺台依然古旧,店铺里的老人的穿着都还古旧--不是长衫,就是中山装。他们操着清末的熨斗或剪刀,一丝不苟地为老主顾们服务着。四方街中有两株五六人才能合抱的古槐树,巨伞般撑开着,几乎遮蔽了集市的大半个天宇,为古镇上的人们挡风遮雨。 人来人往的老民宅 欧阳古院是寺登街最吸引人的老民宅之一。白族典型建筑风格“三坊一照壁”的欧阳古院建于清末,欧阳家族的祖辈欧阳跃光是当年的马锅头,从茶马古道上赚得钱后,盖了这座1300多平方米的大院。欧阳古院精致的格子门和木雕窗,让人想到剑川木匠的巧手。大门是石头结构,圆形拱顶,有气派、豪华的狮子浮雕。二门是大院正门,以木结构为主,四面出角,两边绘制不同书法的字画。正房二楼中间摆着个大型佛龛,这是欧阳家族的祖宗灵屋。雕有龙、凤、鸟、狮子等各种图案,十分精制。正房带天井,天井中的井水甘甜清凉。由大院深入,便到了后花园。后花园自成体系,树木丰茂、花香扑鼻。花园的旁边还有当年的马厩和客房。当寺登街沉寂多年又热闹起来后,欧阳家重操旧业,把古院再度变成仿古客栈。茶马古道上马蹄声消失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欧阳大院几乎没有外地人进入,现在却每天都要接待四五批游人。 古集市上的“魁星阁” 走在四方街,抬眼便可见到街东部的一座古戏台。古戏台叫“魁星阁”,建于清嘉庆年间,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重修。戏台为3层,底层是商铺。中层是戏台,分前台和后台前台两边加盖檐厦,可安置伴奏的乐队,同时还增添了整座戏台重叠壮观的景致,后台供演员化妆更衣。三层为魁星阁,供着魁星老爷。整座戏台飞角高挑,层层叠起,结构独特,全国少有。远远望去,三重檐式设计的戏台略显斑驳,它的静默更增添了寺登街的厚重。如今,魁星老爷依然端坐戏台,两旁供奉着“文光普照”、“有愿皆从”等。老人说,这些都是当地学子考前求魁星老爷庇护时留下的,这个习惯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a0721010007bm.html32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