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MM徒步翻越高黎贡山游记 |
[游记]MM徒步翻越高黎贡山游记 |
2007-07-16 msr.cc |
从保山驱车,沿怒江河谷前行,我的眼睛就忙碌起来,路边生长的植物多数是我不曾见过的。有一种高高的树,枝头开满黄花,据说这树越砍长得越快。木瓜树上还挂着青色的果实。开着白花的剑麻,居然能长到2米高! 河谷地带有开阔的农田和村庄,被统称为“坝子”。这里有傣族、傈僳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生活。道路两旁,随着大地起伏的,是甘蔗、小粒咖啡、荔枝树和香蕉树。这里出产的小粒咖啡,是中国品质最好的咖啡。 这里虽然是河谷,但气候干热,亚热带水果产量相当大。路边常能看到农民兜售新鲜水果,青木瓜在这里每斤只卖5角,拳头大小的番石榴也只卖1元。 路过一个地方,司机停车,说下面的峡谷就是当年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方。峡谷植被很好,全然没有古战场肃杀的感觉。沧海桑田,大抵如斯。 这里古时应该有很多野象出没,因为有个地名叫“象槽山”,当地还留有硕大的石制象槽。地方志记载说,元代时(约1277年),缅甸蒲甘王朝集中士兵6万人,驱赶800余头大象、万余匹马入侵怒江西岸,企图攻占永昌、大理。元朝军队与缅军大战,收复怒江,俘虏200余头大象,并选了12头进贡朝廷。 中午路过一个傣族村寨,打尖,居然惊动了村长。热情的村长邀请我们去看舞蹈,不大会儿功夫,叫来了十几个姑娘、小伙子。姑娘们穿着粉红色的民族服饰,大家聚到村头的大树下。 每个傣族村寨里,都有几棵巨大的榕树,被称为“社树”。他们相信这树有灵魂,能够保佑村子的平安。有的说法是,建寨时,最先死去的长者的灵魂,就附在树上。所以,每年在特别的时候,都要在树下举行祭祀仪式,要杀猪、鸡,贡上香烛,请祭师祷告。祭祀结束后,大树身上会被缠上几道竹篾,犹如腰带一般。 村里有什么热闹的活动,一般都在大榕树下举行。榕树巨大的树冠,遮住了阳光。傣族姑娘们头上别着艳丽的假花,端起酒来先敬客人。然后便围起圈来跳舞。舞蹈的动作很简单,三两圈后,我们也加入了。 短暂的舞会后,午宴开始。席间有很多我不认识的野菜。村长从屋外拿来几根晒干的长草,剪断了用来泡水,说是可以解暑。闻着有类似薄荷的清香,确实提神醒脑。席间再次领教了少数民族的热情,要不是我们还要赶路,非醉倒一大片不可。 下午赶到百花岭。百花岭村位于高黎贡山南麓,居住着傈僳族等少数民族。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还沿袭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主要以打猎和伐树为生。 2002年12月一天早晨,一只从高黎贡山蹿到山下掰苞谷的黑熊,扑倒了正在田间劳动的妇女,在她的肩膀、腿上咬了七八处伤口。闻声赶来的30多人用木棒、锣鼓吓走了黑熊,才救了她一命。 30年前高黎贡山上还有老虎,曾咬死过牛和驴,均被村民用鼠药药死。然而这一次,村民只是救下了妇女,没去伤害黑熊。因为现在,村民都知道,黑熊是受保护的动物。 这里已经在保护区的边缘。曾经最让保护区头疼的问题是怎么制止周边社区居民上山砍树。当地人做饭、取暖都要烧木材。一位傈僳族村民说,如果按照他们过去那种生活方式,以现在的人口数量计算,高黎贡山只怕要不了多久就成为一座秃山了。如果放任村民按以前的生活方式打猎、伐树,肯定不利保护,如果强行禁止,则村民无法生活。所以,一些环保机构和政府合作,免费帮村民建起沼气池,可以解决一部分照明和做饭用气,就不用再砍树了。另一方面,鼓励种植经济作物,比如咖啡、柑橘。年头好的时候咖啡收购价每公斤60元。 最让我感慨的是,出钱给这里的农民建沼气池的,居然是荷兰人!这一行动从1998年就开始了。 傈僳族人大多信仰基督教。我拜访了一个小村子,村里的小学和教堂是合一的。所谓教堂,其实就是一间普通的教室,只在黑板上方,挂着一个红色十字架。小黑板上,有一些傈僳族文字。 在傣族的村寨里,更常见的是佛寺;回族居住的地方,是清真寺;汉族的村子里,也能看见道观。在怒江地区,多 |
转自:http://bbs.msr.cc/thread-374-1-2.html35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