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深圳第一山--9月23日梧桐山之行 我敢说SERINAH和我一样,决定响应9月23日龙坛(一个老乡会)组织的梧桐山之旅,其实是起了那么一点点“賊心”的。或说醉翁之意不在酒,钓鱼者不为鱼只为钓。而我们一开始却并非完全怡情于山水,只为“酒”和“鱼”去挑战深圳第一山----梧桐山。 天气骤变,22日空气里尚夹带着夏天的火热,23日早便下起了小雨,空气变得冷湿。突如其来的雨水使不少队友临阵逃脱。中午11:00终于等齐了最后一位队友,这时雨也刚好停了。驻立山脚,并不见山之顶,是因为刚下过雨的缘故吧,远山云雾缭绕,烟雨朦朦。浓浓的雾气恍若一层白纱,使山顶变得神秘而又高深莫测,同时也激起了我们征服的欲望。“今天我一定要把我们的队旗插在梧桐山顶!”一男队友壮志豪情。(可惜后来我发现他体力好像不咱地,呵呵) 梧桐山底叉分两个支口上山:一条是人工石阶,一条是自然的幽深小径。我们选择从小径直登山顶,并且约定在三个钟内一定要到达顶峰。队友们雄赳赳气昂昂地向山顶挺进。越过一条小溪,便是陡峭的山路。路很窄,两边长满了杂树长滕,光线很暗,猫着腰穿行于道间,仿佛在原始森林上行走。山路越来越陡,不少同事不久便落在后面,前面的同事不断地给后面的队友打气:“坚持啊,还有半个钟就到山顶了,到了山顶有车下山呢。”后来才知道那叫激励法,离山顶还远着呢,而车也是“11路”的。体能好一点的居然能隔山对歌,歌声响彻山头。 “唱山歌嘞-------” “巾帼不让须眉”,50分钟后,男队友居然被我们远远的落在后面。“嗨,后面的,快点啊,等到了山顶给你们棒棒糖哦!”我这叫物质鼓励法。大概在原地歇了10多分钟,男队友才狼狈地赶上来。一个个喘着粗气,顾不得多说一句话,便一屁股坐在湿湿的石头上。 山路越发陡峭起来,丛林越来越密,湿气也越来越重了。在海拔500米的高处,可以看到漂渺的雾气在林间缭绕,如临仙境。途中,认识的不认识的相互打气,相互关心,形成一个团结互助的团队。矮树丛变得稀少,光线也明亮起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芦苇,她们在云雾中随风飘摇,刚毅却不失阿娜多姿。一个队友拔了一个带穗的芦苇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嚼着:“以前红军过草地的时候,水源紧缺,就是这芦苇穗救了红军的命。”之前在书本上也知道一些关于芦苇的知识:可以编成草席,帽子,可以搭成草屋,战争时期还起了很好的蔽护作用。我深情地看着眼前这一片芦苇,喜爱之情更加浓烈起来。 “前面就是好汉坡了,我们歇一歇再走吧!”因为雾气太浓,仍不见最顶峰,但好汉坡却如一个害羞的姑娘,”犹抱琵琶半遮面”,若隐若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由于下过雨,山里湿气又大,歇了一会大伙便冷得直发颤,经受不了冷冷的空气,我们只能慢慢地向好汉坡挺进。前往好汉坡的山路渐渐变成碎石路,可能是前几天天气较为干燥的原因,碎石路上有不少死掉的蚯蚓,干瘪的躯体成了蚂蚁的美中餐.忽然有点怅然。历时50多分钟后,我们终于登上了好汉坡,风夹带着浓雾迎面吹来,冷冷的,站在高高的石岗上,对着山的那一边,我们大声地欢呼!呵,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还记得读书的时候,每次爬上山顶,都会对着山的那一边大声地呼喊,一天的繁忙与压力就这样随风飘到了山的那一边!剩下的是无尽的欢愉。 好汉坡海拔900多米,山路很陡,爬上山顶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令我诧异的是这里居然还有小贩在出售水果,瓶装水之类的.小贩是个中年妇女,大概四十多岁的样子,皮肤带点高原红.脚下摆着三四个麻织袋,鼓鼓的,每个大概有四十多斤,真不敢想像她是怎样背上来的。从山底到好汉坡就算空手最快也要两个半钟,那么她呢?为了生计,她是几点钟开始上山的?又是怎样背上山顶的?那是怎样的一种艰辛啊?我们买了半个西瓜,尽管那天的天气不适合吃西瓜。 最顶峰是海拔1100多米,简单的歇息之后我们一鼓作气直登山顶。越是高处,路边的花看起来越是刚毅,不像山底的花那么娇气。爱好摄影的朋友顾不得劳累,扣动按钮,美艳与刚毅在那一瞬永远定格。 登上山顶,放眼望去,不见来时曲曲折折的山路,雨雾迷漫着整个山腰,让整座山变得漂缈。“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是我爬上山顶的动力。 (后注:4点多我们才下山,天又下起了大雨,我们往仙湖方向下山,湿湿的石阶让我举足艰辛。在我看来,上山容易下山难。近来的几天,我骨头像散了架那样。)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