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探访韩江源头_福建长汀汀江源龙门 |
[游记]探访韩江源头_福建长汀汀江源龙门 |
2007-07-16 guzhenu.com |
人类的历史,都离不开孕育本民族的河流。从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到中国文明,每一条河流,都赋予各民族一段骄人历史。正像潘主席所说:“一方水土,一段风月”。一万年前的非洲中部维多利亚湖,向北奔流汇入青尼罗河的河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地中海,在临近入海口处,冲积成了土壤肥沃、绿草茵茵的三角洲。到公元前的四、五千年,尼罗河流域成为古埃及人的家园;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冲积平原上,引来了苏美尔早期人类;发源于岗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的印度河和恒河,赋予了印度文明,长江和黄河,繁衍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 作为潮汕人,我们有必要知道一点韩江的知识。广东省的第二大河----韩江,是我潮汕子民的母亲河,她发源于福建武夷山脉的汀江,漳州平和县九峰镇的梅潭河,广东紫金县乌凸山的梅江,三河在梅州境内的三河坝汇合成韩江,流经梅州、揭阳、潮州、汕头,从澄海注入南中国海。流域面积3.01万平方公里,养育了近千万潮汕人民。 对于汀江源头,我早就想前往一看,更由于有了新西兰女作家露易.艾黎所说的话:“中国最美的古城有两个,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一个是福建的长汀”,受此诱惑,八月八日,我随汕头民俗摄影协会的几个影友前往福建长汀采风。 早上九时从汕头出发,四百八十多公里的路程,驱车走了九个多小时,晚上七时左右才到长汀。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我们就出发到三元阁拍照了。三元阁又名广储门,位于长汀西门街和平路,城门座北朝南,砖石结构,始建于唐代,是元朝以前长汀的州、郡、路治所的古老城门。是日的太阳就像我们睡不够的眼睛一样,咪咪睎睎就是睁不开。拍了一会儿,转而去拍古城墙。但古城墙修复得很新,失去了古老的魅力。倒是汀江江边的洗衣妇女,把影友的镜头吸引过去。她们挥动着木棍,卖力地拍打着衣服,胸部随着手臂的起落而跳动,虽是燥热的酷暑,但站在桥上居高临下的影友还是嗅到春的气息,偶尔看到春光乍泄。 最经典的望文生义故事发生在早餐后,有人提议要去拍古城,结果路又跑错了,车子开到了四十多公里以外的江西瑞金,在红色之都兜了一圈之后,回来总算找到古城,进村一看,才发现古城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而已,村名就叫——古城镇…… 下午,我们继续驱车到二十多公里外的庵杰乡涵前村看韩江源头——龙门。 《三秦记》载有“鲤鱼跳龙门”的神话:“江海鱼集龙门下,登者化龙。”所指为黄河河津与韩城之间的“龙门”。这里的龙门鲤鱼是跳不过去的。庵杰的龙门很怪,平地耸起一座巍峨陡岩,中间劈开一个巨洞名叫龙门峡,山泉小溪在崇山峻岭中回环曲折,流到庵杰后,汇集了峡中一条地下河水,从陡岩下如飞箭穿云而过,沿途汇入众溪之水而成汀江,奔腾至汀城龙潭,转而向南流向韩江。据说,每至春夏之交,雨水淋漓,山洪暴发,洞内波涛翻腾,水流从洞口喷涌而出,似巨龙喷水,浊浪排空,发出震耳的涛声,真是“潭底蛟龙蛰,山头雷雨惊”。岸边立有一块花岗岩石碑,上面写着:“客家母亲河——汀江源龙门”十个镏金大字。登上龙门洞顶,上面建有龙神庙,神农庙,云遮雾绕中宛若仙阁。从龙门顶上眺望,北面山坡立有一座“客家母亲”的塑像,长汀城内汀江边也有一身,这是全世界客家乡亲公祭“客家母亲河”的地方。 第三天早上,我们匆匆地参观了“双阴塔”之一的“府学阴塔”。在县政府内的花圃东侧,建有一亭,亭内竖有“府学阴塔”原碑,亭下有一口阴塔井,俯视井内,黑咕隆咚地深不见底。据说,阴塔井上窄下宽,呈圆形,为青砖砌成。跟相距直径不到200米,在县公安局内的“八卦龙泉”合称“双阴塔”。虽说是塔,倒不如说是井还贴切些。关于此“双阴塔”有一则传说:古时有一位外省籍人在汀州为官,因朝廷中另一位汀州籍的官员得罪了他。于是,他怀恨在心,图谋报复,便不怀好意地在城关东西的山头各建起一座万魁塔和辛峰塔(均毁),遥遥相对,似两把利剑镇住卧龙山的盘龙,使之无法升腾。此计后被汀州人识破,便在与地上阳塔相对之处,各建一座地下阴塔,以阴制阳,以保护汀城卧龙腾飞,人文昌盛。 短暂的旅程结束了,三天共跑了1100多公里,穿越广东、福建、江西三省,虽是走马观花,但长汀庵杰汀江龙门—母亲河留给我的记忆却是永久的。 |
转自:http://www.guzhenu.com/Article/200702/Article_20070216100313_12961.html59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