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转帖斗门黄扬金台寺 |
[游记]转帖斗门黄扬金台寺 |
2007-07-19 jflx.net |
-- [转帖]*****斗门黄扬金台寺******* 黄扬金台莫问因,洁净无私述忠臣 一路曲径通幽, 微风四伏.空气怡人! 行走大概十分钟, 向上仰望, 就看到金台寺的侧面"阿弥托佛","阿弥托佛:是梵语 Amita , 义曰:无量光,无量寿,又义甘露(密教称为甘露王)。他原是世自在王如来时的法藏比丘,发愿成就一个尽善尽美的佛国,并要以最善巧的方法来度化众生,后来成佛,创造西方极乐世界。法藏比丘则成为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记载阿弥陀佛故事的经典,早在东汉即有翻译。六朝时强调往生极乐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弥陀佛信仰上。并逐渐形成后来的净土宗。随着净土宗在中国的普及,阿弥陀佛成为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弥陀佛四字成为一般中国佛教徒间相互问候语。 「南无阿弥陀佛」义曰:皈依阿弥陀佛。「南无」是梵文 Namas 的音译,意为致敬,归敬,归命的意思,是佛教徒一心归顺与佛的用语。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亦称为无量寿佛。 始建于南宋末年的珠海金台寺,作为珠海十大景点之一,已成为珠海一个宗敎旅游热点。 在珠海市斗门区,有一座被誉为“珠江门户第一峰”的黄杨山,在青苍的群山中,一座金黄色琉璃瓦屋顶的仿古建筑引人注目。这就是名闻遐尔的黄杨山金台寺。 金台寺原名金台精舍,黄杨八景之一。南宋未年,诸忠臣护卫着祥兴帝赵昺在广东新会崖门海面摆开千艘战船抗击元兵失败,丞相陆秀夫背负年幼的祥兴帝投海殉国。大将张世杰率领余部突围,却在南海遇上狂风舟覆而亡,其尸漂流至黄杨山下的大赤坎,被村民安葬于黄杨山麓。遗臣承节郎赵时从、大理寺丞龚行卿、翰林学士邓光荐等人则隐入黄杨山卡筑舍而居,取名“金台精舍”。史载春秋时燕昭王于易水筑“黄金台”以召天下仕。赵时从等人于黄杨山筑舍也自比贤士聚会,读书吟句为名,密谋抗元为实。金台精舍乃金台寺之前身。 清乾隆壬辰年(公元1772年),光镜大师发起扩建金台寺,有《重建金台寺碑记》以志其详:胜地必待名贤而后得,名贤必择胜地而后居住。地与人之相交也往往然矣。考邑志,时赵公避宋乱而寄迹于黄杨山,光存邓公,行卿龚公,宋之尽臣也,与赵公友善,亦避乱而啸咏于此,则三贤之有取于斯山传,斯山亦因三贤而益著也。不有志据,鸟可考哉。乾隆庚申年赵氏因其胜而创立一寺,为高僧行杖驻锡之所,榜之曰“金含”。然规模犹未广也。迨乾隆壬辰年,光镜鼎新之,志而为叩募,赵氏即倡此举,四方之高人雅士亦乐为之助。高其垣墙,广其堂宇,明神显灵之地,遂大改前观。而水秀山青,云行雾合,不仅为贤士大夫游宴之所,亦为讴吟之资哉… 扩建后的金台寺主体三厢,中座为大雄宝殿、东厢供奉南宋三遗臣像,后座为二层的魁星阁。寺门楹联:金身永在,台镜常明。系在广西任巡抚的斗门人黄槐森所题书。每逢佛诞及习俗节日,山上游人如云,寺内香客如潮。百十年间,住持几易,中有东莞人直印大师于1933年进山,凡十余载。其佛学与文学颇具造诣,常与乾雾香泉寺住持一峰大师谈禅论道。其诗作《金台寺》云:“金台久有鼓音传,每到朝朝集瑞烟。一段锦纹离垢地,千寻白炼湿花天。霏霏带雾清晨聚,漠漠连云晓日悬。此情此景谁会得,应知桐里有逃禅。”其后,金台寺屡遭兵焚,日渐寥落。大跃进三年被拆掉主体建筑,後因兴建金台水库,终剩残墙断壁。 天王殿的左右两侧就是人人皆知的四大天王 他们本是古印度神话中的神。佛教认为,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四周是大海,海的四面各有一洲,分别由一位天王率夜叉大将镇守佛国一方,这四大天王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四大天王手持的法器,各有象征寓意:青脸的增长天王手持宝剑,象征"风";白脸的持国天王手持 琵琶,象征"调";绿脸的多闻天王手持一伞,象征"雨";红脸的广目天王手持一条蛇,象征"顺"。合起来,"风调雨顺",象征着五谷丰登。所以四大天王看上去似乎个个面目狰狞,其实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年景、太平生活的向往与祈祷。 四大天王中,最得意者是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据说他与吉祥天女是夫妻,(一说是兄妹),在古印度他是佛教中的一位主司施福护财善 神,又各施财天王,在印度古神话中,他既是北方的守护神,又是一位“大财神",故在四大天王中他的信徒最多。中国敦煌壁画中的 毗沙门画像:画他渡海布道之际,常常散下金银财宝。 四大天王在中国寺庙里,不但形象被彻底汉化,皆为中国古代虎将打扮,而且将四神赋予中国式寓意。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奉太上 元始之命,敕封魔四兄弟道:“今特敕封尔为四大天王之职,辅弼西方教典,立地水火风之相,护国安民,掌风调雨顺之权,永修厥职, 毋忝新纶。 ,大概受此敕封,古印度的佛教护法神,就成中国式的护法神了。 据清?霍灏《通俗篇》载:寺内四大金刚各执一物,俗谓“风调雨顺”四字;执剑者,风也;执琵琶者,调也;执伞者,雨也;执龙者, 顺也。风调雨顺,预祝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之意。而四大天王之塑像,却被造神者塑成横眉怒目、凶猛威武形像,说明佛教护法神之庄严 可畏。 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主守东方,据称他能护扶国土,故称东 方持国天王。“多罗吒”,乃梵文译音,“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他住须弥山黄金棰是主乐神,故手持琵琶,表明他要用音乐 来使众生皈依佛教。 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白色,穿甲胄,手中缠绕一龙。“毗留博叉”梵文译音,意为 “广目, 。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扶人民,他住须弥山白云量,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龙,也有称赤索,看有人不信佛教,就 用赤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 首期工程大雄宝殿,在香港善信黄氏伉俪的支持下于1993年8月正式动工兴建。其后历经本地及周边地区、港澳同胞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佛教弟子的大力护持,尤其是得到了澳门永善莲苑宏智、宏越两位师父以及张维果女士、李先生等众姓护法檀越的发心支持。经十年的艰苦努力,从当初的荒山一片到如今初具规模,在30亩的土地上,相继建成了大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钟鼓楼、僧房、客房、斋堂以及其它的配套设施、专线电缆、光缆、近2公里的排污工程。为保持水土、美化环境、植树5000余株、各类竹子1000余丛,以及7000余立方米的挡土墙工程。该寺法师多次应邀出访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与他们架起了一道道友谊的桥樑。1998年8月金台寺入选《中国佛教2000年》大型纪念画册;同年12月在广东省800多家开放寺院中,被评为20家文明寺院之一;2001年4月入选文化部编篡的大型中英文宣传画册《中国边疆文化》;同年6月入选珠海市十佳旅游景点之一;2002年在广东省5000多家宗教活动场所中,荣获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局颁发的宗教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先进集体,住持弘如法师荣获先进个人;同年又在全省1000多家开放寺院中,再获20家文明寺院之一。近年来,金台寺在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再次规划征地950亩,制定出一套更宏伟、更完善、更科学的计划,在寺後将建一座13层的万佛宝塔,寺院右後方建造极乐园一座,寺院右前方鳌鱼山下将修建一座容纳2000余人的般若讲堂以及素餐馆、慈善安老院等设施;一尊20余米高的白衣大士观音菩萨,将供奉在鳌鱼山顶,护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民安乐。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寺院实施电脑化、网络化管理,大力培养宏法利生、寺院管理、佛教唱颂等专项人才。当代诗人刘君续如一首诗,正是古今金台寺的写照:旧寺浮沉莫问因,雪山海水说忠臣。侍郎故宅文章老,宝殿重光福地新。远照佛灯开味锁,积行德善启斯民。镜心身树殷勤拂,净洁无私不染尘。 欣逢盛世,政通人和,为让广大信教群众有一个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经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1992年,弘如住持、界心监院应邀前来主持金台寺的重修工作。金台新址于黄杨山南麓(将军卸甲处),前眺崖门海口,後枕主峰;青龙山绵延于左,白虎山骑伏于右;前临一泓碧水王保水库,对面有案台山、鳖鱼山、诸小龙山、朝拜金台寺。其中鳖鱼山有一岩突兀,正是斗门民间传说中的牛仔王升天之“登仙石”。 金台寺是“黄杨金台”中一景",“黄杨金台” 除了以上介绍的金台寺,还包括张世杰墓、第一石门、环海镜面等。张世杰墓在黄杨山东侧,于1748年由清人所建,占地300多平方米,三重回岭、左右西道摆手、三组祭台,环境清幽,风水极好。它是纪念抗元名将、南宋皇朝的忠臣与民族英雄——太傅框密副使张世杰的。第一石门在金台寺下约300米处,有二巨石似门左右分立,水流穿门而过,变幻出万千朵雪浪花,引人入胜。环海镜面在黄杨山主峰。登高极目,三大出海口尽在眼底;环视四顾,青山峥嵘,远方阳光闪烁处,可见无限的大海,恰如镜面一般,蔚为壮观。一到秋季,透红的枫叶映染山间。 在金台寺游览一个左右小时后, 5:15分我们离开金台寺, 值得一提的是, 金台寺目前是全免费的, 所以在这里没有任何商业的味道, 我喜欢这纯洁之地!我想我会再来的.. 黄扬山神仰天哮,一只神龟来挡道 遥望金台寺片刻, 我们继续前行, 这是一个山坳, 这些石头虽不如黄山峻峭, 但也别有一翻意境.. 前方好像又是数只乌龟, 它们好像是在赶海, 前铺后继. 永往直前. 而在左边大概五百米的地方, 几块人面巨石吸引了我的视线, 走了二十分钟才绕过它, 它尤如一智者在仰望苍天, 也许他就是黄扬山之神在与上苍对话, 述说着人世苍桑, 悲欢离合.此刻或许他有些疲惫, 微张的双唇像在喘息, 深陷的眼窝代表他的苍老. 白云在给他做被而大地是他的床榻, 周围有芦苇做伴, 而黄扬山所有的石头都是他的子民.. 我一边转头遥望黄扬之神, 一边向前行驶, 前方又有一只巨龟挡路, 这只看起来不是很友善哟, 我有些后怕的急速地绕过这只巨龟, 生怕它醒来... 每座山都有自己的特色, 而这连绵不断地黄扬山也算是气势磅礴. 远处一块巨石仰天长哮, 它愤世嫉俗, 它怒气冲天, 或许它应该学我冷静地面对这一切, 尽管有许多不平..而它旁边的巨石是它忠实的追随者, 热情高涨地侦听它的演讲, 或许它在给它们分配工作, 如何来守护黄扬山, 让黄扬山青山不改, 绿水常流.. 远离黄扬之神人面巨石二十分钟左右, 在向左拐, 我看到了一块巨石, 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 这就是罕见的石花, 记得在杭州锦秀风水洞, 曾经看到过石花, 这是数亿年才能形成的, 不知为何仅此一块散落于此.. 绕过石花, 我不时地回头张望, 我真想把这块巨石带下山去, 可惜我没有那么大的力气.. 有力气也不允许我拿走...我通常会充当探路者, 我首先从此处通过, 伙伴们相继小心翼翼地从此通过.. 为了不回为拍照而影响同伴的行程,我通常会先走得很快, 边拍照边等同伴, 而自己爬山的话, 就不存在谁等谁的问题, 我们要穿过一片灌木丛. 同伴们也在小心翼翼迈出第一步.. 我小心地前行, 我看到天空是那么得蓝, 我喜欢在这样纯净的地方呼吸黄土的气息, 这是没有任何污染的味道.. 这些土路因为雨水的冲刷坡度稍大, 而且中间被冲出一条不规则的深沟, 前方树的后面就是金台寺了, 我看了下表, 此时是2006年11月12日下午3:40分. 绕过那颗小树, 金台寺就在眼前, 胜利在望, 我喜欢这种长途跋涉胜利在望的喜悦.. 我们继续前进, 一直走到无路可走之处, 那是金台寺的正后方, 为保护金台寺, 这里被铁丝网栏住, 我们只有从右边的坡路下去, 而正当我要下坡的时候, 我的耳朵被一树枝扎伤, 疼痛难忍, 事情的发生往往就是这样, 在胜利的前昔会发生一些意外, 此次受伤让我更加小心谨慎.. 在此处下坡处, 我摔跤无数, 当然我在下行时已将相机盖好镜头盖放入包中... |
转自:http://www.jflx.net/bbs/TopicOther.asp?t=5&BoardID=7&id=1746123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