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绚目黔东南初到西江 |
[游记]绚目黔东南初到西江 |
2008-05-22 sina.com.cn |
绚目黔东南·初到西江 2007-03-09 00:39:47 大中小 贵州的交通相当不便,班车一般下午4点多就收了,春节期间更是减少了班次。从郎德到西江,距离并不远,只有50多公里,一般情况下是以雷山为中转,路有些绕。网上资料说郎德到雷山之间有条小路,可以包车直达,只需要60元。不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价钱,反正在郎德问了不少中巴最低价都是100元,而且不清楚有这么一条路。 许多人都是包车凯里——郎德——雷山——西江,但我们才两个人,这个方式就不考虑了,而且我一向不喜欢包车,总觉得和外界有些隔,我更喜欢身处本地人中,在嘈杂的环境中,慢悠悠的到达,也许这样更有旅行的感觉吧。 3点半离开郎德,到达15公里外的雷山县城是4点钟,按理说半小时后就有一班到西江的班车,可是乡村大多不按“理”出牌。车站说车肯定有,但不知几点来(因为是从凯里发车的过路车),所以她们不能先卖票。有些意外,西江到雷山才37公里,是雷山的一个乡,他们之间竟然没有直达车。不过类似的意外以后经常碰到,也就习以为常了。 37公里,对于来自平原的我们来说,只不过意味着半小时的车程,可这里是“地无三尺平”的贵州。5点钟来了车,整整走了两个小时,我中间睡着了几次,到达时西江已是暮蔼沉沉,“千”家灯火了。 黔东南州是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区,西江号称“千户苗寨”,是全国最大的苗寨,有1200余户。去之前曾经看过西江的图片,密密麻麻的苗寨几乎淹没了两座小山,在青山环抱间一片黑压压的屋顶,十分壮观。 车不停的绕着山转啊转啊,不知道绕到第N+几个弯时,前方出现了个寨门,然后那群浩瀚的屋顶毫无防备的突然展现在眼前,我不仅“呀”了一声,因为实在很有气势。想到竟然有如此众多的人口“隐居”在偏远深山中,让人很有些感慨。 据说西江苗族是蚩尤第三个儿子的后裔,蚩尤同黄帝大战败北后,不得不离开自己聚居的平川坝子,躲入深山中。其中一支苗人由蚩尤的三儿子带领着开始了长途艰苦的迁徙,找到了水土肥沃的西江,于是在这里定居下来,过着远离尘世的生活。经过几千年的繁衍,如今人口已经接近6000人,苗寨蔓延到了周围几乎所有的山头,田地越来越少,建筑越来越多,生存空间一再收窄。如此稀少的田地如何养活这稠密的人口?如果不能,他们的生活来源是什么?怎样和外界打交道?外出打工的多吗?旅游业发展后对他们有什么影响?收入明显增加了吗?……我的脑里闪现出一堆问题。 车在一幢现代建筑前的空地停了下来,我想当然的以为它是什么政府招待所,走近了才发现是乡政府。我的计划几乎没有关于住宿的信息,因为准备随寓而安,所以当循了大路往前走时,我瞅见了路边有个寨门,一条陡峭的石阶向深入延伸,引起了我的好奇,感觉这里肯定有住的。果然,路人指点上面有个农家乐。 这是一座传统布局的苗族吊脚楼,杉木结构,位于山腰,背山面水,视野开阔。入口很隐蔽,完全看不出可以住宿,里面设了堂屋、灶房、卧房、客房,苗寨的堂屋有点类似于咱们的客厅,位置居中,两侧都有房间,堂屋靠窗的地方有一排美人靠,看起来挺舒服。而且房间干净,还有洗澡间,看来专为接待游人修整过。价格倒是不贵,15元/床,这里还可以吃饭。我们挺满意的,谁知道突然跑进来一个女人,说她带了个团17人,一下子把这里都霸占了。唉,我真讨厌这种像蝗虫一般扎堆来的游客,不仅弄的吃住行资源都紧张,而且抬高了那里的物价。受不了他们的喧闹,我们赶紧撤到主人隔壁的亲戚家住,虽然房子不如他们的舒适干净、设施不方便,但更亲切。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5535310100082l.html42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