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丹霞山与南华禅寺游记 |
[游记]丹霞山与南华禅寺游记 |
2007-09-01 yxun.net |
联系收藏编辑删除 丹霞山與南華禪寺遊記 7月22日週六因大陸公司沒上班,老板皆同夫人約我至丹霞山及南華寺旅遊,當日早上五點即出發,車程約三四小時。老板娘說於十年前至南華寺時因京珠高速公路未開通,從深圳至韶關曲江的南華寺多經縣道及山路,又道路狀況不好少有柏油路面,多在小碎石上一路巔陂,車程約六七小時,才能抵達南華寺。時今少有看見小碎石路。一路上在高速公路上奔馳,下高速公路行經韶關市,所見路面皆是餘泥未清,塵土飛揚,二側店家皆於店前走道曝曬物品,經司機告知於上週前有大淹水,河水溢出河岸,竄流兩岸,波及整個韶關市,聽說是百年來的大水犯。 首站至丹霞山,此山列為世界地質公園,山勢奇特,突出俊拔,蔚為奇觀,聽說為200萬年前此地為大湖,經地殼變動後所突出之山岩,山邊有河水圍繞,實為山明水秀,風景綺麗,此山為大石塊及紅土所堆積,遠看紅色故取名為丹,山巒重疊高低不等猶如彩霞,故名為丹霞山。此山中有二座寺院,一為錦石巖,是比丘尼寺院;二為別傳禪寺,是比丘寺院,亦是此行參觀行程重點。登山之時導遊告知至首站錦石巖時,階梯約有2600多階,若有人不勝腳力,旁有挑夫抬轎,可坐轎上山,不費力氣。一路行腳拾梯而上,路邊岩石下,見有樹枝頂靠,整齊排列,彷彿是在支撐岩石,導遊告知,此是風俗,意為登山之人用樹枝頂靠,便有靠山,爬起山來便不覺累。至錦石巖時雖未過午,但巳是寺院午齋時間,有僧俗二眾十多人在用齋,齋房裏有播放電視,望內一看,聲音影像頗為熟悉,原來是播放台灣的淨空法師在講經說法,心想真是精進,連用齋時間也不忘聽聞佛法。此錦石巖是沿著石壁鑿洞建設,成長條形,望山下一看河水蜿蜒,河水上有遊船駛往。沿著山壁有七佛殿及大雄寶殿,恭敬禮佛三拜後,便望別傳寺行走。 至別傳寺前有一陡階梯,中間有欄杆隔離,導遊說靠右走可升官;靠左走可發財。此時聽一遊客說她要發財,便往左邊走,眾生就是如此,升官是為了名、發財是為了利,總是離不開名利二字。走到了階梯上有個涵洞,裏頭有擺個提字的攤子,為遊客在丹霞山風景圖片上以遊客的姓名提詩詞,心想這提字的人文學造詣及書法肯定很好的,否則怎會有能耐在此設攤呢?至別傳寺後發現寺院廣場前面仍在建設,難怪一路上來看見有人從山下挑著重重的砂土往上走,這寺院的一瓦一磚可真得來不易,皆是人工辛苦挑上來的,非是吊車之所能為。進了寺院,中牆上用隸書書寫斗大的南無阿彌陀佛六字,馬上進入眼簾,意謂提醒學人要時時不忘念佛,如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說的憶佛念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期能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之香光莊嚴。中牆前有座古老的香爐,是承三腳頂立,有三層造形,底層是圓鼎狀,中層時及上層是閣樓狀,因古色古香頗有特色,至大雄寶殿禮佛三拜後,便回寺前廣場,見右方有顆大樹是樹中樹,是二顆不同的樹種包裹在一起,聽說有情人在此樹前環繞三巡可以天長地久,但我覺得只會讓人直墮情欲割捨不離,這讓我想起楞嚴經的經文:『純想即飛必生天上。情想均等,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情多想少,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身為餓鬼,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生有間,重生無間二種地獄。純情即沈入阿鼻獄。』所以情欲重的人則是下墮,情想均等則生於人間,以是之故,還是遠離情欲,老實念佛較好吧! 中午過後,至嚮往以久的曹溪華南禪寺參訪禮六祖慧能大師的全身舍利,到了寺院門前不能免俗的在寺前拍照留存,寺門有對聯,右邊寫著「庾嶺繼東山法脈」,左邊寫著「漕溪開淶泗禪門」,門上掛著直式匾額寫著「南華禪寺」。入寺門有放生池、五香亭、及寶林門。在放生池中有許多烏龜在大石上動也不動的享受午後的陽光,我想在廣東地區只有在寺院中的烏龜才能如此的遊閒而不怕陌生人,因為廣東人是什麼動物都那來當食材的,連烏龜、鱉甚至貓也不放過。記得十年多前大陸廠的廚師,用貓肉與蛇肉做成龍虎湯,當被總經理得知後,當天就被辭職了,因為台灣人是不吃貓肉的,廣東人對吃可說是百無禁忌,來者不拒。但是這些傍生也是有情的一種,只是福報較差而巳,而落入傍生道,或為二足或為四足乃至無足之蛇亦復如是。大寶積經說水中的傍生皆由先世所造身、語、意惡業的結果,又《瑜伽師地論》卷4言:「傍生有情多分受用相食噉苦」,因此落入傍生的有情巳是過苦了,人類又必殺害食之呢?所以世尊才慈悲的強調不殺生及素食佛教觀。 至寶林門前有二盞大紅燈籠高高懸掛在寶藍色的橫樑下,樑上左右各畫有一條龍,畫的精緻典雅,門前有對聯,右方寫著「東奥第一寶剎」,左方寫著「南宗不二法門」,門上有個匾額寫著「寶林道場」。至大雄寶殿禮佛三拜後,便至祖殿參拜六祖的全身舍利,祖殿前上方有個橫式匾額寫著「祖印重光」四字,但可惜的是不能入祖殿內禮拜端詳仔細看著六祖的全身舍利,只能在殿外引頸觀望,可能是怕遊客大多而影響到全身舍利放置的安危吧。祖殿四週有圍牆,可能是後來重建的,右方圍牆有個小門,門邊也寫著對聯「萬法皆空歸佛性、一塵不染證禪心」,我發現對聯的提字有點問題,可能是後來重建時所提的字,因為這句對聯肯定是沒有證悟的人所寫的,若有證悟是不會這樣寫的,對聯的前句是沒有問題,但問題是出在後面這一句的前四字,「一塵不染」是如何能證禪心呢?這使我想起神秀呈給五祖的偈子一樣,「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一樣是沒有破參的,因為這是我見未斷的境界,才會有一塵不染證禪心的想法,但是一塵不染還是無法證禪心的,頂多只是修十善業的人天福報而已。如果五祖還在的話,這句對聯肯定會被擦掉的,六祖看見也會修改此句的,如同修改神秀的偈子一樣,所以我就心想這「一塵不染」應改為「一念相應」才對,因為證悟是一念相應的,參禪時於行住坐臥中一念相應是可以證禪心的,如《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23:「爾時用一念相應慧,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後來我看一下門票的背面,確實此寺於歷代皆有重修過,『南華寺殿宇歷經修建。現寺內所存的建築物,除靈照塔外,其餘殿宇,乃是1934年虛雲和尚重修,以後陸續作過修繕,六祖殿於1981年重修。』如是六祖殿於1981年重修,但是重修後於門上所提這句「一塵不染證禪心」實是與祖師西來意有著天襄之別啊!又有愧對六祖的禪門意旨。 祖堂後面有一座佛塔,老板說經過佛塔要繞塔三巡,我們三人隨即默誦心經繞塔三圈,每經一圈即禮佛一拜,三圈繞完已是汗流浹背,但是覺得相當殊勝,也是身為佛弟子的一種禮儀,因為《佛說菩薩內戒經》卷1言:「菩薩入松寺有五事,入松寺不得著屐入松寺,不得持繖蓋入松寺,當禮佛繞塔三匝入塔寺,若見不淨污穢當掃棄入松寺,見諸沙門皆當作禮。」於百丈清規也有如是禮塔三匝的規定。繞完佛塔即至閱覽室參觀,閱覽室裏都是陳列與十方大眾結緣的各種佛法結緣書籍,我仔細的端詳陳列的結緣書,竟然發現有一本同修會的結緣書—明心與初地,一時之間讓我興奮不已,隨即拿起數位相機拍下這珍貴的一面,也讓我想起多年前於蘇州的寒山寺有結緣一箱同修會的往事,此時也想要寄結緣書來此寺的念頭,但是在閱覽室裏看不見知客法師的身影,無法像當年在寒山寺一樣有知客常勇法師同意留下地址及電話,覺得十分可惜,不過華南禪寺離深圳才三個多小時的車程,以後若有機來此事肯定會帶來同修會的結緣書來此放置,與十方大眾結正法因緣。 寺院周圍林木繁茂,真是名符其實的叢林道場,特別的是在寺後有幾株稀有的古老水松,及一顆老榕樹生長期數百年,高數十米,直插雲天,真是引人入勝。寺院後面更有六祖當年振鍚而泉涌而出,洗濯祖衣的卓鍚泉,於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如是記載:「師一日欲濯所授之衣,而無美泉,因至寺後五里許,見山林欝茂,瑞氣盤旋,師振錫卓地,泉應手而出,積以為池,乃跪膝浣衣。」現在卓鍚泉已改建,前有排樓寫著「曹溪聖地」四字,兩旁亦有對聯寫著「一勺甘泉開智慧、了知煩惱即菩提」,前面階梯處亦有排樓寫著「天下寶林」四字,下有一對石獅陣守,泉水處建成九龍牆,二旁圍牆有看見虛雲老和尚的提字,寫著『應無所住』四字,這卓鍚泉聽說是終年流涌不絕,清澈冰涼,見遊客皆以雙手捧水洗臉,我也亦復如是的以清泉洗臉,清涼的泉水猶如灑淨一般使人神輕氣爽。 來此一遊真是不虛此行,能當面目睹六祖大師的全身舍利,特別的是看見同修會的結緣書,下次來此一定會帶著同修會的結緣書來南華寺的閱覽室與十方大眾結緣的,我如是的發願。
|
转自:http://bbs.yxun.net/showpost.asp?menu=Next&ForumID=9&ThreadID=2371764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