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徽山皖水间(34)、山水画廊新安江 作者:驿路牧歌 新安江向有山水画廊之称,此次到皖南,由于行程短促,无缘与新安江同行,但只是从花山谜窟游览完毕之后,当再次踏上这横跨于新安江上的索拉桥,置身于皖南这秋日的傍晚,环顾四周景色,让思绪契合着这桥下的江水慢慢流淌,却让我也把这山水之韵领略的淋漓尽致了。 新安江自屯溪由率水和横江汇合而成一路奔流而来,至这花山脚下两次回环折向,在此“山环水绕,溪之碧流如带”,因此古人把这段水域也称为了“环溪”。环溪在这里环出了两个千年古镇,一个是“程朱阙里”的篁墩,一个是“鸳鸟洗乐,美鳞比色”的浯村,就是这脚下的索拉桥,也被皖南人称为了“环溪索拉桥”。 8月的皖南大地,黄山有情,邀我而来,花山有意,引我而至。初秋时节的新安江两岸草色青青,绿意漫漫。江南毕竟是江南,秋日傍晚的夕阳在这溢满着天地间葱翠绿意的映衬下,尽显出它那撩人的妩媚。橘红色的日轮衔于远山,把那山的绿、云的白和天的蓝全部燃成了绚丽的红色,在这宽阔的江面上撒下红霞一片。一泓如镜的清流从金绿盈盈的篁墩村旁蜿蜒逶迤而至,从这索拉桥下漫漶而过,泛着一江的绚烂东去,再流向屋舍簇拥的浯村,继续它那过富春、下钱塘、入东海那一路的山水写意。一时间撩的自己直想扑入这江水,乘一叶竹筏,润满身的画廊山水,飘然而去。 一座别具徽派建筑风格的索拉桥横空飞跨新安江,环溪两岸变为通途。它在沟通着现代与古老文明的同时,也为这山水画廊增添了不尽的风韵。南岸的桥头堡临崖而筑,粉墙黛瓦,似楼似宇;飞檐翘角,凌然腾起。有青山绿树映衬,清新也悦目。北岸桥头的观景台从河滩上拔地而起,一柱中立,亦真亦幻;阶梯盘旋,如梦如醉。点缀于那万倾平畴之间,有青青草色,有垒垒河卵,有茵茵绿洲,有隐隐远山。近处的临水草泽里,偶见几头懒散的水牛或立或卧、悠悠闲闲;远出青青如茵的绿洲中,数只洁白的山羊或隐或现,轻轻曼曼。又立于这索拉桥上纵目环顾,远山近峦,着秋日的夕阳浓淡相宜,绵绵的山势环抱袤袤平野阡陌交织,树荫竹影掩蔽下的村落,岚霭缠绕中的农舍,被夕阳的辉光洒落的稀稀疏疏,有袅袅的炊烟援着如荫的树干合着岚霭徐徐而起,与那缓缓飘下的霞云相接相缠,远处依稀听见晚归的牧童横笛一曲断断续续飘然而来,与这桥下的淙淙水流之声、与河畔微风吹拂树叶的沙沙之声奏出与溪与风的和鸣,一时间直让人觉着有骤然成行的山水华章在怀,而眼前的这新安江,便是这华章中流动的诗和立体的画。 “一水似恋山,迥流不任去。”新安江流淌至此,也因迷恋此处的田园画境而迥流奔环不忍离去。置身这迷幻的画境里,虽然如今那“天光云影”的篁墩湖已不复存在,然而环溪两岸依然青山依旧,江河水长流。于此,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明代大文学家程敏政踏“青青湖阴路”而来的身影,湖阴路上流连故乡山水。又似幻觉,那被绚丽晚霞涂抹的状如莲萼的花山里有莲花仙子翩翩弄影。想必在这山水画廊的新安江之畔,在这古代文明遗迹的废墟之上,踏着儒雅贤士的踪迹,再去寻找那诗意中的佳景,于情于景,该又是一种超然的境界了。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文章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根据您的意见给予其他的处理。 阅读 1 次, 发表于 10点35分, 推荐给好友 berlin3去过的地方 更多 还没有回复我来说两句 请先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