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广西融水苗寨之行 |
[游记]广西融水苗寨之行 |
2008-05-22 163.com |
我点了点头。于是她很高兴地跑回屋里,拿了一麻袋东西出来,一打开,全部是竹子做的纪念品。有茶杯,茶壶,酒壶等。我明白了,原来她是想向我兜售她做的这些东西,但她那欲言又止,胆怯得好象做了错事的销售方式让我觉得很搞笑,很新鲜。也许是见惯了大都市里大声叫卖,使劲浑身解数拉客的景象吧。她做的东西很精致,很漂亮,而且很实用,全部是用山里面的老竹子做的,上面还刻有漂亮的图案。这些东西在城市里真的很难找到。我一看就喜欢了,也没和她还价就帮她买了好几个。她很高兴,说她姐姐那里还有很多这样的东西,说带我去她那看看,晚上还可以睡她姐姐那。我跟她去了,我觉得这是一次很爽快很开心的交易。大都市里的叫喊拉客,讨价还价的方式在这完全用不上,一个愿卖,一个愿买,感觉完全不同的交易方式。 跟她到了她大姐家。她大姐家住的可能是村里面为数不多的用石头做成的房子了,但也很简单,没有任何的装修,甚至连窗子都是简单的把墙打通了个洞而已。她大姐也在做这些竹子制品。听她们说周末有时会有些游客过来,可以卖给他们。大姐不仅做竹子制品,还从县城要了些饮料,水果等东西回来卖。大姐人很热情,问我从哪里来的。然后就叫我说今晚就在她家住下吧。我欣然答应了,然后本能的问了一下:“多少钱住一个晚上?”大姐愣了一下,“钱….随便吧!”也许她没想到我会这么问,也许她从不知道住一个晚上还要给钱的,也许真的要叫她给一个价的话她也不知道多少钱才合适。这的人就是这么淳朴! 大姐边干活边和我聊天,差不多五点了,我说我想出去村里逛逛,于是她叫了她三女儿陪我去。她三女儿12岁,刚上六年级,叫董凤仙。我跟着她在村子里转了一会,然后她带我来到贝江边,说带我撑船出去玩,然后便去解开一条小木舟。我打量着这瘦小的12岁的苗家小姑娘,迟疑了一下,说“我不会划这船啊!”她说:“我会!”“那你会游泳吗?”我担心的问。“会!一会我还要下河游泳呢。”游泳?!能在这么清澈的江水里游泳那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于是我叫她等我一下,我回去换一下衣服,我也要游。 我换好衣服出来之后小木舟上又多了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小男孩10岁,上小学四年级了,会说一点普通话。而小女孩才5岁,一笑起来还缺了几个牙。小女孩还没上学,抱着一个很大的玩具救生圈。她不会说普通话,只会说苗话。我跳上小木舟,我们出发了!贝江两岸是巍巍的青山,山上长满了青青的竹子,江水清澈见底,河底都是白色的鹅软石。电影《闪闪的红星》当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美景就是在贝江拍的。影片镜头中那满山的红叶、沿江两岸的翠竹、随波逐流的木排、回肠百转的江河以及放排人的勇敢和自诺,从小便深深的留在了我的脑海当中。而现在我是真的能亲身泛舟于贝江之中了,此时此刻,真有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此时已是夕阳夕下,河里已经有好几个小孩在嬉戏。映着落日的余辉打渔的小船也缓缓的归来。此情此景,让我忘却了都市当中的一切;此时此刻,我觉得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我们从小舟上跳入河里,我也象孩子般尽情的嬉戏。我感觉我已经完全溶入了这水里,溶入了这山里,今晚我完全属于这里。 风仙告诉我,他们村里的小孩除了年纪小一点的之外全都会游泳。我信了,因为我看到那五岁的小女孩抱着个救生圈都玩得那么开心,而且她父母也这么放心让她跑到江里来玩,一般在城市里是不可能的。10岁的小男孩叫黄飞达。他告诉我,他还会潜到河底打鱼。游了一会,孩子们从小木舟上拿出了一块香皂,问我洗不洗澡。他们说他们村里的人都是在这河里洗澡的。我感到很惊奇,但也只好入乡随俗了。孩子们还告诉我,村里没有学校,他们村里的小孩都要去很远的地方上学,每天五点多就要起床,然后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去上学,晚上下课后又走回来,天天如此。冬天时天亮得晚,天黑得早,还得带着手电筒摸黑走山路….听了这些,我想了好久…..
|
转自:http://jiazhi8.blog.163.com/blog/static/107854432007711144886936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