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洪江市黔城蟠龙山 |
[游记]洪江市黔城蟠龙山 |
2008-05-22 sina.com.cn |
洪江市黔城蟠龍山旅游路线:安遠門→潕水→龍陽洲→渠江→甕城→天臺進步→渡仙橋→盤龍嶺→真武殿→補衲石→奉佛閣→呂祖殿→危橋→補衲石→修竹、丹灶、石床→杜香泉→絕頂→燕子岩→盤龍岩→盤龍平山→宝塔山→盤龍岩→燕子岩→大殿→真武殿→渡仙橋→天臺進步→甕城→渠水→龍陽洲→潕水→安遠門 黔城蟠龍山寺景点:祖師殿、關聖宮、觀音閣、瞰江亭、攬翠軒、沁詩泉(龍涎井)、蟠龍台、漱雪橋、擷雲樓。 黔城蟠龍山寺外景点:天臺進步、渡仙橋、盤龍嶺、财神殿、真武殿、南岳殿、攬翠軒、瞰江亭、圣阴图腾、土地祠、弥勒山、呂祖殿、雷神殿、祖師殿、觀音閣、沁詩泉(龍涎井)、關聖宮、補衲石、修竹林、丹灶窟、石床龛、杜香泉、燕子岩、盤龍岩、盤龍台、宝塔山、中央山、红岩山、金牛寨、无名湖、桃花源、蟠龍瀑布、蟠龍谷、蟠龍溪、蟠龍湖、山门。 清同治十三年《黔阳县志》卷第七《山川考·一》载:蟠龙山,县西南二里,沅水南。入山口有石勒“天台进步”四字,相传为寒山、拾得修行之处。山中石室,壁间题字皆篆籀,俗无知者。后圃有补衲石,相传为明季有宦者逃禅于此。外为“杜香泉”,味清芬。缘磴而西,为“燕子岩”,极险仄,人罕梯步。又得一径至“蟠龙岩”,则以此得名处也。石状夭矫,如龙坐此。众山岚气皆在衣袂间矣。 黔城蟠龙山因山色秀美,历来为邑人登高赏景之所。且山奇物美,宜於修行,故历来多有修行僧侣皆结庐於此。建梵刹塑佛像,於禅讲之余,亦吟哦、书丹。并与邑绅、宿儒交往,广弘佛法。蟠龙山自建寺后,与对岸龙标山普明禅寺、水口山鳌山寺鼎足而三,成为当地三大丛林,广接招提。历代皆有高僧大德或卓锡、或挂锡,称盛当地。 唐朝天宝年间(752—755),“诗家天子”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於唐天宝七年(748)到达龙标。七年任期中间,常纵情山水,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其中《龙标野宴》诗即浏览蟠龙山时写:“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多年后,等王昌龄离开龙标,由龙标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那时,日本高僧空海(遍照金刚)则来到中国求法,顺便将中国文化到带回了日本。可能他曾经来到龙标,看到了王昌龄在龙标贬所著的《诗格》二卷、《诗中密旨》一卷。所以,就在他的《献书表》中也说到《王昌龄诗格》一卷。在他所作《文镜秘府论》也就自然述及王昌龄评诗之语。 蟠龙山佛寺,几易其名。唐澧州夹山善会传明禅师法嗣蟠龙可文禅师(831—905),於唐僖宗光启二年(886)创建蟠龙寺。宋文僧道温文莹,建立金銮寺。元中峰明本禅师法嗣莲峰崇照禅师(1320—1361),建蟠龙山寺。到了明代时,仍然为蟠龙山寺。清黔阳蟠龙山心闻合达禅师(1618—1683),蜀人。初参燕居德申於黔之福泉,后往武冈云山,再谒燕居德申,机缘相契,得印证。付法偈云:“蜀水直来楚水弯,唯有黔阳巨石尖。行到蟠龙筑破指,拖声欸气叫苍天。”开法黔阳蟠龙山。山麓有留云寺,紫霞禅师住持;山腰有长嵌寺,苍壁明睿禅师住持;山顶为蟠龙山寺,心闻合达禅师住持。开山为唐朝寒山、拾得二大士。王昌龄被贬龙标县尉时,曾在此有诗作歌咏。 清沅州明山太和禅院长明性炅禅师(?—1670),号长明,蜀东石氏人。幼年礼极初老宿剃落。复从渤水法师学习大乘经论。昔年曾遇象牙和尚,知有教外别传事,虽看教中语言,知非极则。廻上黔中思南东山,参礼颖秀真悟和尚,直叩临济宗旨。尝立愿不睡。夜静坐间,忽然如人拍一掌相似,不觉通身汗下。一日,颖秀真悟上堂,出而问曰:“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是何人境界?请和尚道破。”颖秀真悟云:“高高处观之,不是低低处,平之有余。”长明性炅又问:“千差万别,不出这里。”颖秀真悟云:“切莫错认。”长明性炅便喝。颖秀真悟云:“这一喝,落在什么处?”长明性炅云:“当阳突出已相呈”。颖秀真悟云:“却是阇黎道破。”颖秀真悟行道楚之辰州酉阳,长明性炅随师同住辰州龙山,任维那事。纪纲龙象,日夕激扬,声名大振。以帅众多年,志欲居山。颖秀真悟付曹溪正脉源流。初住澧州慈利七星山。 清康熙三年(1664)甲辰,长明性炅应众请,出住沅州明山太和禅院。康熙四年,长明性炅莅临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作《龙标山晚眺》:“闲步清江上,游鱼自往来。青山烟外赏,白眼世间开。喝石连云走,拈花带露回。蓬门应未掩,待月且擎杯”。后又游对岸蟠龙山,访破山海明法孙,燕居德申法嗣心闻合达禅师,作《过蟠龙山》:“秋江浅使碧沙明,引入渊源一派清。转盼老龙蟠杖底,风云相送浪头平”。康熙六年(1667)丁未,归辰州龙山,扫颖秀真悟塔。复上沅江。过浦市,被众请住浦峰寺,大肆修复。三年后,百废具兴。明年示微疾,叮咛训众,努力办道,端坐而逝。有《浦峰长明炅禅师语录》一卷行世。法嗣有法柱海栋、止岸海慈二人。 清康熙五年,黔阳县知县张扶翼《游蟠龙山诗》曰: 向文焕,字亦庵,黔阳山门人。明末孝廉。明永历八年甲午科举人,官贵州梓潼县教谕,陛贵州湄潭县令。明亡后,绝意仕途,隐居烟溪。入清不仕,以遗民自乐。诗文卓然成一家,生性孤傲,不随流俗。向文焕幼孤贫,嗜文学。绩学淹贯,贤俊皆为倾倒。性崖异不谐俗。身经明末战争乱离,时平,无复有仕进意。惟肆力於诗歌古文。自明中叶后,俗学浸淫,以襞積剽窃为能事,又矫入於凄清幽冷。有识者目为“文妖”、“诗魔”。向文焕初住山门,孤贫,嗜文学。绩学淹贯,贤俊皆为倾倒。南明昭宗桂王永历七年(1653,清世祖顺治十年)癸巳,偶游烟溪,见其平原广漠,环野皆山,心悦之,得烟溪隐君子邱士琳助以良田十八亩,遂家於烟溪,筑孤云亭。向文焕生长於楚西,既受外来流寓文化的影响,又承五溪地区传统文化的熏陶。凡所述作,多冲和恬适之响,骎骎窥见古人堂奥。诗稍阑入竟陵窠臼,而五字清而能腴,似亦厌弃其旧学而欲跳脱之者。诗文卓然成一家,盖此法中豪杰士也。其五言诗成就最高。有《孤云亭》四卷,版存湖南出版社、湖南图书馆。 清康熙八年(1669)己酉冬月,黔陽孝廉方正向文煥撰《游蟠龍山記》: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023a09010009ds121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