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天门寺游记

[游记]天门寺游记

2007-07-16    xzhwj.com

天门寺游记

[size=-1]今年初夏,应萧县的战友郑领之邀,我和秦印一起去萧县的天门寺旅游。
其实那里本来就是我的故土,小学时我在离天门寺不远的白土上学,后来又在李泉上初中。从李泉学校出发,经过徐楼的后山,有一条山径,循径登山,就可以到达天门寺的后山。像孔子晒书场等景观,都可以看到。在我上初中那时候,和几个死党赵彬、海龙、大兵、五成等,常常翘课去天门寺或者皇藏峪游玩、疯跑、打杏、摘枣,如今那些快乐的往事早已不在,那群意气内发的少年也早已各奔东西。
直到2000年的春节,好不容易才聚了十几个当年的同学,有赵彬、海龙、大兵、战军、海燕、秀梅、胡丽萍等。那天我们迎着雪花翩翩起舞,大家举杯痛饮,诉说着十余年的离别经历。
而今天,我却成为了自己家乡的客人,应邀参观天门寺,心里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如今的乡间公路,为了与连霍公路的连通,早已经修整的平坦、宽阔。出萧县往西南走四十余里就来到了天门寺脚下的代村。我们把车子停在了天门寺的大门口,走在浓荫蔽日的山路上,夏天的烦躁与燠热立时消失的无影无踪。
天门寺约建于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年)历经元、明、清各朝,均香火鼎盛。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寺院萧疏败落,我们在上初中那会去玩的时候,那里到处是断壁残垣、凋敝不堪。有一次野炊,就是用一个倒地两断的石碑作为饭桌,直到前几年才修理一新。现在殿堂20余间,供有缅甸玉佛6尊及各种佛象40余尊颇具规模。我所看到过的大雄宝殿都位于整个寺院的中间,而且是最高大的建筑,比如萧县的皇藏峪、开封的大相国寺等。可是天门寺的大雄宝殿却在这所寺院的侧面,靠近北山,而且也不高大,也许是由于天门寺东西较长而南北短的特殊地理位置吧。天门寺虽然说是寺,其实在里面修行的皆是尼姑,这也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既然是尼姑就该称庵。据说天门寺自建成后,在里面修行的一直都是女的,我也是听别人这样说的。
寺院内有古银树一株,树龄近1400年,枝盛叶茂,其树干既高且直,要四、五个人方能合抱。最有名气的恐怕还是那口流淌了几千年的泉水了,无论寒暑,无论湿干,从来都是奔流不息。据说,喝了那里的水,能去百病,而且还能延年益寿,我们每个人都喝了满满一肚子。
多年前我们用来吃饭的断碑,已经被接了起来,加以保护,并立于寺内。我们一一分辨着碑上的文字,大致的意思是说苏东坡任徐州知府时,重修天门寺的事情,还有苏东坡的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没有看清。
出了寺门,顺着围墙,沿着山中的峡谷,我们一路上行。两边古木参天,清雅幽静。记忆中应该有一棵歪脖子的大柳树,听说树龄也在千年以上,在没有建围墙的时候,它长长的、粗粗的树干差不多要贴在地面上了。可惜的是现在竟然没有了!
愈往上走,山势愈陡,这就是传说中的天然峡谷了。两侧的崖壁好像一刹那就想掉下来似的让人不敢留步,两旁古老的树木有的贴着标签,有的是1300年的历史,有的有1500年的寿命。历尽沧桑的它们了解中国千年的文化,虽已苍老,但依然散发着诱人的魅力。不知名的作家们在石壁上挥洒笔墨,表达他们的喜爱之情。
在北边的绝壁上,有一个叫做“桃花洞”的景点,又称“一线天”,那里简直就是一处无人能入之境。传说是金兵南侵之时,当地一位名叫“桃花娘子”的女英雄,率领当地人民抗金,后来在这绝谷之中,被金兵困住。“桃花娘子”为了不落入金兵之手,在“一线天”最险要的地方跳了下来。后人为了纪念她,就将“一线天”上面的洞叫作“桃花洞”。最奇的是在洞口有一株桃花,年年绽放,却从不结果!
在天门寺有一种树特别古朴,很小就听别人说是青檀树,据说都有一千五百多年了呢!它们长得特别有意思,树枝长得象藤一样蜿蜒盘绕,有的扎根于石缝,有的栖身于峭壁。
再往前就是“孔子晒书台”了,我们以前就是从这里反其道进山的。这里流传着这样的一个典故!传说孔子在萧县讲学,听说天门寺的风景迷人,也来欣赏,当从这个山脚下经过时下了一场大雨,孔子随身携带的书被雨水打湿。天晴以后孔子就把书放到草丛上晾晒,后来这片草就再也抬不起头来了。后来人们就把此地叫作 “孔子晒书台”了,以前还有几座小屋的。
在天门寺白马王墓南侧绝壁上有一首回文诗,全文是:
前来翠霭积烟村,兴触诗人醉洒樽。
悬涧水声琴入韵,列屏山景画留痕。
泉飞带雨穿虹架,树曲盘崖抱石吞。
天接路高登步步,烟云起落碧当门。(其一)
倒读则是:
门当碧落起云烟,步步高登路接天。
吞石抱崖盘曲树,架虹空雨带飞泉。
痕留画景山屏列,韵入琴声水涧悬。
樽酒醉人诗触兴,村烟积霭翠来前。(其二)
此诗是民国时期萧县两任知县赖以平所作,高度赞美了秀丽天门山水。然而绝妙之处不仅因为它是通体回文诗,而且正读、倒读时各删去每句前两字,又成了两首回文诗,堪称回文诗中的绝品。
湖南大庸县(今张家界)人陈逢元,字桐喈。生活在清末民初,年方五十醉酒而死。某一天,他来至安徽省萧县,立足于天门山,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写下了这幅对联:
仰惊六宇宽,变成几多雨、几多露、几多雪、几多风和雷,时出时入,时往时来,多少神奇谁锁住?
俯瞰众山小,看破一个嵩、一个衡、一个恒、一个泰与华,自东自西,自南自北,个中底蕴此平分。
含义是:“六宇”指的是东西南北上下的茫茫宇宙。抬头仰望苍茫宇宙,春夏秋冬四时交替,风雨雷雪变幻无常,不禁发出了谁能左右这神奇苍穹的感叹;而低头俯视,一览众山小,中岳嵩山、北岳恒山、西岳华山、东岳泰山,也只能与此平分秋色。联语笔力雄健奔放,从六宇写到五岳,忽仰惊,忽俯瞰,内涵容量深厚,四个“几多”也四个“一个”,使联语既有声韵,又有神韵,一个“锁”字,也用得很有力度。上下对仗工巧,读来音调铿锵,气势磅礴。
离开天门寺时,夕阳已经西斜,古寺、古松、青檀,好像我们也是从一千年前来的了!

转自:http://www.xzhwj.com/viewthread.php?tid=169257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