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游记 2007年3月3号,广州火车东站正门。我们下午两点半到了这里集中。这次是我们大学里最后一次出外实习了,听说是去山东。我立刻在脑海里搜索关于山东的一些关键词,比如曲阜孔庙、东岳泰山、黄河入海口、《济南的冬天》和趵突泉、烟台的苹果和张裕葡萄酒、青岛啤酒和这个城市的殖民建筑等等。看来还挺有意思的。顺便补充一句,我老家也在山东,不过我从没去过那儿。我在想,为什么我第一次回老家竟然不是和家人一起回去的?或许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自己的小轿车可以一家人坐车去;或许是因为路途遥远;或许还有别的理由,谁知道呢?就这样,我怀着期待的心情等待着上火车。 我们一起上了火车,我跟其他五个人是坐硬座的。这次虽然是第六次坐火车,但是感觉还是不一样。因为这趟火车太多人了,大概是在过了韶关之后就渐渐多了很多人上来。我不明白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北上?可能是赶着回家过元宵节吧。他们把中间的过道都堵满了,我们想上厕所都很难过得去。这时候我才后悔当初为什么不选硬卧呢?应该比现在舒服多了,不用为上厕所而烦恼,也不必为睡不着觉而疲惫。经过一昼夜的奔波,我们终于在3月4号的中午抵达兖州,一出火车站就看到一个稍微比我们大点的年轻男人,下午的冬日的阳光正照在他圆呼呼的脸上,手里拿着一只诚之旅的三角形红旗站在那里,微笑着对着我们班长说:“你就是袁队吧?”然后就把我们送上了旅行社的大巴。 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了著名的孔子故乡曲阜。当晚我们自由活动,这时候正好赶上元宵节。我们走在街上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潮在涌动。旁边锣鼓震天,唢呐争鸣,好不热闹。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热闹的元宵节,这么多人,这么喜庆。在我们住的酒店后面的一条主要街道两旁,摆满了曲阜市各个单位制作的花灯,有福娃为主题的,有猪八戒为主题的,有孔子作主题的,看得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看来只有在北方才能感觉到这么浓郁的节日气息,这或许就是人家说的底蕴吧,曲阜这地方少说也都积垫了几千年的底蕴了。 抵达曲阜第二天,我们先去参观了著名的孔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整个庙的空间序列跟北京故宫很像。听说它的级别仅此于故宫,而且当我们来到它的主庙,也就是大成殿的时候才发现它简直就是故宫的副本。屋顶用了黄色琉璃瓦,还有庑殿顶,加上还有三级的须弥座,建筑是九开间,仅次于故宫太和殿的十一个开间。这是最高级别的古代建筑才会用的形制。而且它的每个柱子上还刻有一条龙。足见古代帝王对儒家祖师爷的顶礼膜拜了。接着我们还去了孔府、孔林,以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的少昊陵墓。这些园林基本上属于皇家园林,所以都显得大气,植物上见得最多的就是象征着长寿的柏树和银杏。而且这些树一般都有上千年的历史了。随便一颗树上都留有历史的痕迹,看看柏树那苍劲虬曲的树干。看着它仿佛就看到了历史,你现在看到的这颗树当年可能曾经跟秦皇汉武一起祭祀。有一种时空穿梭的感觉,如果自己能变成一颗树的话,它或许会跟你聊起汉武帝长得什么样,那时候是个多壮观的场面。可惜这一切只是幻觉。 后来,我们去曲阜城转了一圈,发现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地方,但是它却完好地保留了明代以来的城墙。这在我们南方是看不到了,北方我只记得西安和北京还有一些残存的城墙遗址。这里的人就跟这里的城墙一样方方正正,敦厚沉稳。 接着,我们在酒店住了一晚,隔天又奔着山东最著名的旅游景点泰山去了。去到那里,我们先走了一段山路,上到索道站。坐上索道很快就上到了泰山的南天门了。这里风可真大,好像是风洞那样。有点像我们大二那时候去华山上面的金锁关那样,但是金锁关没这么大风。南天门下面就是十八盘山路了,全是一级一级的梯级,看着都觉得险啊。我们走过南天门就来到天街了,仿佛这里就是最靠近天庭的地方。我们走到玉皇顶往四周看,真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不过,泰山给我的感觉还是雄浑占主要的,比不上华山的险。从泰山下来后,我们就去了岱庙,宏伟程度比不上孔庙。 在后面的几天里,我们还去了济南,参观了趵突泉,大明湖,途径青州的云门山,参观了藕园,还有在潍坊的杨家埠我们看到了民间做的年画和风筝。虽然说这年画有点土,但是它好歹也是我们的民间文化遗产啊。就像过年一定要贴对联、放鞭炮、拜年,元宵一定要逛花灯、吃元宵,清明一定要扫墓那样。那是我们国家的民俗。民俗这东西一旦没有了,就觉得没有味道了。看着天上飞的风筝,我在想中国现在也不愧为发明风筝的国家了呀,我们连宇宙飞船都能发射上天了,圆了多少代中国人自发明风筝时就开始的飞天梦啊。 后来,我们去了一个很有仙风神气的地方,就是蓬莱。蓬莱古时候叫登州,属于海防重镇。但是,它还有其他令人向往的地方就是海市蜃楼了。听说这海市蜃楼得八年才能看到一次。而且每次出现的时候都非常短暂,才几分钟的光景。难怪人们都特别神往。我在蓬莱城墙上往海上面望去,一阵阵海浪袭过来,然后拍碎在城底下的礁石上了。真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啊。不过其实我们还没上到最高的地方,那里要收钱的。所以说中国现在什么地方都要收费,人家李白、孟浩然上黄鹤楼的时候不也没收钱嘛。要是那时候也来个收费站,你这么一限制不要紧,人家的诗兴全没了。哪还有什么千古名篇可读啊? 我们下一站到达的是烟台,首先参观的是张裕葡萄酒博物馆。以前很早就听说烟台产葡萄酒了,一开始我还不相信,酿造葡萄酒就要有很多葡萄,中国哪里有那么多土地种葡萄啊?印象之中在欧洲的平原上一排一排地,全是葡萄藤,几个法国农民正在采摘成熟的紫红色的葡萄。可是,当我走进这个博物馆后,看着他们制作的酿制葡萄酒的原始机器,和张大人的那身官服、红顶官帽还有他在南洋时候的照片。我就相信了,这里真的有一段历史。它讲述了我们国家民族资本的发展史。接着我们进了地窖,本来还暖烘烘的,一走到里面就觉得阴森森的,灯光也是那种冷冷的泛着蓝色的光。不过,这地窖也真是太大了,一个连着一个,每个室里两边都陈放着三排装着葡萄酒的橡木桶,空气中隐隐约约有种醉人的酒的芳香。我们被领到一个小储藏室里,服务员开始在那里招徕客人。原来这里是可以自己拿着空酒瓶去橡木桶乘酒的。不过你要跟她买个酒瓶,这样你就可以拥有一瓶在外面买不到的金奖白兰地或者是味美思。乘完酒之后还可以自己贴上印有张裕葡萄酒博物馆字样的标签,挺好玩的。我想老爸在家里还摆着他喝完带回来的路易酒瓶呢,我为什么不买一两瓶回去让他高兴高兴。于是我就给了五十块,一瓶装着金奖白兰地,一瓶装着味美思。等我装完这两瓶酒后,发现我们班基本上每个人都装了至少一瓶酒。 后来我们又去了烟台的月亮湾滨海广场,紧挨着就是十字街历史街区,显然这个街区被改造过,地面的铺装都用了很干净的花岗岩,有些原有的石头也被保留了下来,跟新的铺装的颜色也很协调。有些新建筑是后来加在旁边的老建筑上的,用了钢材、玻璃和镀锌贴面,很现代。这种新旧结合的手法,很好地反映了烟台这个新旧交融的城市的个性。而这个街区后面就是一些高楼大厦,有这个做背景就显得很协调了。这条历史街区新旧融合,古今历史在这里过渡,就像它旁边的海滩那样,是大海与陆地的交汇处。 在去威海的路上,我们在半路上停下来。因为我们看到在面向大海的一边有一条海滨景观长廊。上面散落地布置了一些很大体量的雕塑,其中有一个雕塑很有意思,它是两只手举着一个相框。整个雕塑是用青铜打造的,显得很坚实。而且色泽很厚重,人在它下面只到了它的相框底下,刚好可以让人走过去。我们就在那个相框下面倒立了过来,照了一些调皮搞怪的相。 然后我们又上了车,去到荣成。据说那里是中国最东方,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其实,真正最东方的地方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的地方,刚好是国界。但是在古代荣成的成山头就是最东方的地方。从古到今多少帝王将相,国家元首在这里望着东方,思索着中国何去何从。最早的时候是秦始皇来过这里,看来秦始皇对山东这个地方真的是很垂青的,这里应该是他心目中的圣地。他还派了人叫八对童男童女去扶桑找寻仙丹,妄图长生不老。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青岛,在这次去的这么多地方之中我最喜欢的城市就是青岛了。因为你走在这个城市里,不像在其他大城市那样压抑,感觉很舒适,城市依山而建,街道狭窄而宁静,建筑古老而优美,如果在信号山上的观光台上俯瞰整个青岛,就会有一种来到欧洲小镇的感觉。整个城市都是那种桔红瓦屋顶的老房子,就算是新建的建筑也会和老建筑的风格协调起来。而且它的高楼也不多,应该是经过规划控制的。这里有一间很像童话里的古堡的基督教堂,有装修奢华的洛克可风格的迎宾馆,有哥特式风格的天主教堂。走累了在路边的饭馆里坐下来,叫上一大杯散装的青岛啤酒,边喝边看路上的行人和远处的风景。真想在这里待下来不走了。我想这里的人应该是最享受生活的了,在这么有情调的街上走着,又喝着这么醇香的啤酒,有闲的时候还能去不远处的海边钓鱼,一切都是那么惬意。我想这是在做梦吗? 短短的十一天考察就这样结束了。回来的火车上,我还是选择硬座。不过这次就清静了许多。文字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