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10.1出行游记之漓江印象 |
[游记]10.1出行游记之漓江印象 |
2007-07-21 sina.com.cn |
10月2日的早晨,阳光明媚。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去漓江的旅程。导游说,观赏漓江的最佳天气是烟雨蒙蒙,云纱雾幔。这样,漓江景物依稀,山色空朦,会有一份神秘感。可惜天公不作美,清晨天空已经放晴了,虽然有点扫兴,但我仍是激动无比,毕竟,到桂林来,主要是来看漓江的,今天终于要看到了,哪里还管什么天气不佳呢? 到了磨盘山码头,看见江上一字排开的都是机动船,不禁心里一沉。不知想象中的那种平湖泛舟的景象是否只能在电视上才能看到了。 船开始行了,可是游客们兴奋的笑声仍不绝于耳,再加上马达的轰声,我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静静地欣赏如画的景色。船慢慢加速,凭靠在栏杆前,任江风吹起飘逸的长发,心也慢慢被风吹开,随着波浪一起一伏。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古人是这样形容漓江山水的,我在温暖的晨曦中,在微微的江风中,终于领略到了漓江的魅力。同时,也深深地感到了自己在这大自然中是如此渺小。 渐渐地,游客们从刚开始的兴奋中安静下来,江面上也少了很多争先恐后前行的船只,我坐在尽量离马达声远的船尾,开始静静欣赏这给桂林带来灵气的景色。 很蓝很蓝,阳光也很明媚,可是漓江的水却是绿色的。这大概要归功于两岸的青山。不知是山在水中投影,还是水在山中流,分不清道不明,漓江的山山水水就这样生生世世纠结在一起,才给了世人一个如诗如画的梦境,给了作家诗人一个抒发情怀的去处。 桂林的山,与三山五岳不同,既不高耸几千米直插云霄,亦无绵延数百里气势磅礴,多是各自独立,互不牵连,且平均高度不足百米,大都捷足可登。因此,若论全国的名山,桂林单个的山没有一个能挂上号的。然而,桂林的山很美,甚至不亚于其他许多的名山,其原因就是具有它自己的特质和品性。它们多是拔地而起,傲然独立,且千变万幻,各具情态。有的像竹笋,有的如莲蓬;有的似骆驼,有的如大象;有的像羊角,有的似螺狮;有的如老人荷杖,有的似书童侍立……这些独立的山峰,恰如巧妙组合的镜头一样,形成立体的、流动的、全景式的美丽的画卷,堪称天下一绝。 山是有形的画,无形的诗,也是见不到音符的旋律。山景的好与不好,靠观察所得,靠用心感悟。因而,游山玩水,还得有学问,有见识。学问深了,见识广泛了,观察力就强,联想就丰富,所看到的景色就好,就美。相反,再好的山也不过就那么干巴巴的矗立着,不会生动,也不会感人。比如漓江侧畔的九马画山,周恩来与陈毅同船观赏,周恩来看到岩壁上有九匹骏马的岩画,陈毅却说只看到了八匹,并且不无风趣的说:“能看到九匹马的可以作宰相,而我只能作个副宰相了。”虽是开个玩笑,却也道出了游山看景的哲思妙想。伟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我们这些凡庸之辈了。不过,桂林的山像人,像动物,或者说像其他什么,大都形似神似,不用细看细想,就能十分清晰的观赏和品味出来。比如象鼻山,比如月亮山,等等,都是这样,一目了然,咋看咋像。如果再能与一些诗章佳句放在一起联想,更是美不胜收,妙趣横生了。 桂林的山小巧,奇特,雅而不俗,在很大程度上,是沾了水的光的。桂林山水是一个统一的组合体,山拥抱着水,水偎依着山,山高水长,水秀山清,像一对连体姊妹,难离难分。山是骨架,水是血脉。没有了水,这里的山就少了生命,少了灵魂。 概括一带自然风貌,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来,在文字上是很不容易的。古人于描写山水中创造意境,不独描写自然的面貌,是“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焉”。故而,便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c9cd9c010005zv25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