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甑皮岩洞穴遗址掠影

[游记]甑皮岩洞穴遗址掠影

2008-05-22    guilinline.com

当前位置:首页>> 话说桂林 >> 桂林历史文化

远古先民的乐园——甑皮岩洞穴遗址掠影

甑皮岩,是一个位于桂林市南郊,距市中心约9公里,地处独山西南麓的普通溶岩洞穴。洞口距地面约5米,高8米,宽13米。洞穴分主洞、支洞、矮洞、水洞部分,总面积约200平方米。l973年,考古工作者从洞穴中发现了丰富的史前文化遗迹。这个貌不惊人的普通洞穴我们今天看来是那么不足为奇,可正是这里的遗迹折射出异彩纷呈的远古先民的生活场景。

爆破声惊醒了远古先民

1973年,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为了“备战、备荒”,桂林的各企事业单位响应号召相继成立了各自的人民防空办公室,着手开凿防空洞。位于独山西南的大风山小学决定就近利用甑皮岩这一天然洞穴构筑防空洞。6月,大风山小学人防办组织了甑皮岩洞穴的爆破施工。一阵阵爆炸过后,人们惊奇地发现,现场除了大量的钙华板外,碎土中夹杂了许多人骨、人牙、兽骨、陶片。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即刻派人前往调查,爆破工作随之停止。尔后,市文管会组织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甑皮岩洞空遗址的神秘面纱就此被撩开。

具有代表性的华南史前洞穴遗址

甑皮岩洞穴遗址于l965年文物普查时就被发现。1973年夏广西与桂林的考古人员对其进行了试掘。考古发掘表明,这里的史前文化现象十分丰富,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遗物,发现了许多重要遗址。其文化堆积厚2.5米至2.8米,出土了上百件的石器和骨器、蚌器,发现了灶炕和数十座墓葬,其中有人类骨骼30余具,这是我国南方洞穴遗址中发现遗物数量最多,而且保存比较完整的洞穴遗址。

科学工作者对甑皮岩所出土的14具头骨进行了观察和测定,从头骨的特征表明,甑皮岩先民与“柳江人”相近,有明显的继承关系,同属南方蒙古人种。当初从出土的蚌壳和兽骨化石的C一14测年表明,甑皮岩洞穴遗址的年代为距今约7500年至9000多年,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2001年4 7月,中国社科院与广西的考古人员,对甑皮岩遗址进行了辅助发掘。新发现了石器加工点一处,再现了5座墓葬,年代推进到7500年至l2000年前。

甑皮岩遗址的文化特征

自从1973年甑皮岩遗址试掘之后,学者们对甑皮岩遗址的文化特征便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代表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有学者则主张它体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特征,有的则指出它反映了从中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文化面貌。

其实,文化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甑皮岩洞穴遗址反映了一个古文化发展的过程,它的不同文化堆积事实上代表了不同时期的古文化特征。

甑皮岩遗址下层文化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的文化特征,同时伴有含粗砂的素面陶器及少量制作十分粗糙的骨器,体现了中石器时代的文化遗风;甑皮岩遗址中层文化仍以打制石器为主,并出土了部分经过磨制的石器及骨器,陶器则以绳纹夹砂陶为特征,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文化特征;甑皮岩遗址上层文化除了打制石器外,还出现了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代表。因此,甑皮岩洞穴居民大体从中石器时代晚期开始,断断续续一直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他们的废弃物长年累月堆积起来,甚至墓葬也安置在洞穴里,这样才形成了厚近3米的文化堆积。不同地层的堆积反映了不同时期远古先民的文化面貌和生产力状况。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甑皮岩遗址就是一本史前文化的编年史。

甑皮岩先民的生产和生活

在甑皮岩洞穴遗址中,出土有大量的石器和一定数量的骨器。早期的石器工具均是打制而成的,品种有敲砸器、砍劈器、盘状器等。到中后期则伴有磨制的常型石斧、大小石、石矛、穿孔器等。这说明,甑皮岩先民从长期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的实践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复合工具和加工工具,如在石斧的腰部凿出凹坎以便装上木柄,这样使用起来方便、省力。为了制作工具,他们使用石砧、平靡砺石和沟槽砺石,进行石器加工磨砥,制造出刃部磨光,甚至通体磨光的石器。甑皮岩先民依靠逐步提高的石器制作技术,提高了人类和大自然搏斗的能力,从而得以生存下来。

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中后期的甑皮岩先民还用兽骨磨制成鱼镖、镞、锥、针、笄等工具和生活用具,缝缀用的骨针,甑皮岩一而成,孔径3.5毫米,是一件制作精良的骨器。在当时没有金属工具的条件下,甑皮岩先民能挖钴出来米粒大小的骨针眼,其精湛的工艺技术和制作水平令人称奇。

甑皮岩的蚌器主要有蚌刀、蚌勺和蚌饰等。陶器则有夹砂红陶和灰陶两大类,器型有器、钵、釜、和三足器等,陶质粗松,厚薄不匀。由于有了陶器,说明甑皮岩先民已懂得煮食和贮存食物,这对于增强人的体质和进入定居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以上这些出土遗物,表明了甑皮岩的早期先民的生产活动主要是渔猎和采集。而后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带凹槽石斧的出现等来看,原始农业开始萌芽。 甑皮岩洞穴遗址出土的大量遗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桂林原始居民的生活图景。他们集体进行劳动,过着以渔猎和采集为主的生活,后来则过渡到农业和驯养开始萌芽的阶段。由于当时的人类使用的工具主要还是石器,生产力十分低下,那时,青壮年的男人成群结队,手持木棒、石矛等,每天出没于山野密林和湖沼河旁,围捕野兽,打捞鱼虾;妇女主要从事采集、制造陶器、养老抚幼等活动。在甑皮岩先民的葬俗中有妇婴合葬的现象,一个中年妇女葬后,又将先葬于其它地方的一个婴儿迁到妇女身边合葬(又称二次葬),这种情况表明甑皮岩先民尚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另有二座墓葬中成年女性遗骸上撒赤铁矿粉末的现象,这和旧石器时代的北京山顶洞人的遗风一样,是一种隆重的葬礼,更说明妇女在当时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转自:http://www.guilinline.com/2007/5-29/20075299413.html61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