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是一块古朴自然的神奇土地,位于贵州南部,毗邻广西,是贵州南下两广的水陆通道。黔南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这里如画的风光。网上各种介绍黔南的文字与图片,强烈地吸引着我们,于是,从网上收集些资料及攻略什么的细细研读,终于敲定此次五一行程目的地--贵州荔波! 1号晚我们一行十人背起行囊,踏上了开往麻尾的列车。一群人总掩示不了出行的喜悦,凌晨两三点了,还吱吱喳喳个不停,打牌、聊天、吃东西,晕晕欲睡的车厢,只有我们精神百倍。经过七个多小时的火车颠簸,四五十分钟的汽车摇晃,我们终于来到了此行的第一站--素有"小九寨"之称的小七孔风景区。 一、小七孔 黄金周出游都是等着被宰,平时几十元的旅馆,如今涨到了上百元,使得我们住小七孔的原计划临时改变,为了钱包着想,大家一致决定背包游小七孔,从西门进东门出,晚宿荔波。不过也因此漏掉了小七孔三分之一的景点(直到现在我还后悔万分),我们真正的小七孔之游是从享有"东方亚马逊"之称的水上森林开始的。 乘车的疲惫、黄金周价格上涨的打击全部在见到了水上森林后一扫而光,这是一片极其独特的森林,仔细看去,这里的千百株树木,全都植根于水中的顽石上,又透过顽石扎根于水底的河床。水中有石,石上有树,树植水中,这种水、石、树相偎相依的奇景令人叹为观止。响水河里安安静静的河水到了这里就欢腾雀跃起来,500多米长的白瀑把石头冲刷出深深浅浅的印痕,我们迅速捞起裤脚换上凉鞋,迫不及待地步入水中,清凉的水带着说不出的舒服充满着我们的四肢百骇,我们像顽童似地在水、石、树间跳来跳去,在盘根错节的藤蔓上荡秋千,玩得不亦乐乎。水上森林,你究竟是水流在森林中,还是森林长在水中呢? 出了水上森林,沿着公路一直走就来到了龟背山森林公园。龟背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地带,这里生长着许多奇花异草,有著名的龟背竹、虾背兰、棕竹、大血藤等等,气候潮湿阴暗,到处都是苔藓。喀斯特地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长在石头上的森林,龟背山里到处可见从石缝里长出的树和树根紧抱住石头的奇特景象,"水滴石穿"常常可以见到,可是"树穿石破"你见过吗? 深入龟背山森林公园,还可以到达一个叫"飞云洞"的地方,穿过乌七嘛黑的飞云洞,便可进入野猪林了。野猪林也是个喀斯特森林,林中许多奇形怪状的树木根系都顽强地生长在岩石峭壁的裂隙之中,依附着茸茸苔藓的藤蔓在半空悬垂,一派原始野趣。不过至今我们还没弄明白的是它为什么有"野猪林"之称,难道以前常有野猪出没?反正此次是没见着的了,呵呵。 沿着响水河崖迂回曲折的绿色长廊攀树拾级而下,一路可见大大小小的瀑布,刚开始看见稍大点的瀑布总是一阵兴奋,以为就是拉雅瀑布了(小七孔最壮观的瀑布),纷纷拍照留念。谁知越往下走看见的瀑布就越多,便有点纳闷了,一打听方知这些个瀑布就是小七孔著名的景点之一-68级跌水瀑布。难怪一路走来都是瀑布呢,原来有68级之多哪。 兴奋了N次之后,终于见到真正的拉雅了!站在瀑布旁,那从天而落的浩然之声,那水珠飞溅到身上的微凉感,让我们的心情飞扬起来,十人一字排开,举臂欢呼,仿佛心灵都被洗涤一般。有多久没有如此畅快了?长久地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呼吸着满是尘土的空气,难怪"郁闷"迅速成为城市人天天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了。 走过拉雅,便可看见小七孔最后一个景点,小七孔石桥了。小七孔景区便是因此桥而得名,它建于清道光二十七至二十八年间(1847-1848) ,桥长40米,桥面宽4米,拱高4米,从前是沟通荔波至广西南丹的重要桥梁。不过说真的,乍见此桥真是有点让人大失所望,被大家一致称作"一座农村随处可见的烂烂的石桥",坚决不肯在此合影留念,只有我还是那么地兴奋,这么富有标志性的东东怎么可能不留影嘛。 出了景区,好不容易拦下一辆高顶蓬,十个人塞了进去,在新安全法实施的第二天,就如此明目张胆地一路超载超车到了荔波(这位司机的胆识真不是盖的哦,当然也少不了金钱的诱惑,我们多给了他20元钱)。解决了住宿问题后,直奔饭店(没法,昨晚到现在除了饼干还是饼干,早就给饿扁了)。贵州人很好客,盛饭不像我们都一古一古的,他们是一盆一盆地,这正中我们的意,不到两分钟,两盆饭就见底了,只是在我们频频叫上饭的情形下,服务员也不含糊,最后盆也不要了,直接抬来一大木桶的饭!结果那天我们的战果是:一大木桶的饭及十三盘炒菜、八碟泡菜(免费赠送的,当然要多吃点)加上四瓶啤酒,全部扫个精光,一结帐,才100元,贵州人真是实在啊! 二、大七孔 按照原计划,我们第二天的行程是上午游大七孔,下午到水春河漂流的,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下暴雨,到了十点多才停,天气也变得凉起来,我们只有临时改变计划,取消漂流,只游大七孔了。 大七孔景区景观险峻神奇,相对于小七孔的秀丽而言显得更气势磅礴些。它是以原始森林、峡谷、伏流、地下湖为主体的景区。不过目前的大七孔只开通了几个景点,妖风洞及地蛾宫往后的景点都没有开发,所以稍微值得看的就只有"天生桥"了。"天生桥"是一座横跨在河两岸的天然巨岩,它高达60米,厚10多米,桥孔宽达20多米,河水流过桥下,便形成了两米多高的宽大瀑布,在桥底、桥侧长满灌木、花草,风景还算秀美。沿着狭长的栈道一直走,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潺潺的流水,各种不知名的野花争相怒放着,倒也别有一番情趣。 大七孔景点不多,两三个小时就游完了,回到荔波时间还早就在荔波县城随处逛了逛。穿小巷,走小街;观古井、看古榕,参观邓恩铭故居,吃荔波特有的白凉粉,如此感受这个县城的特色,却也暇意得很。 三、茂兰喀斯特国家级森林公园 这是计划外的景点,一行十人,游完大小七孔后,只剩下四个死活不愿走的,经过翻地图、看介绍以及旅店老板娘的极力推荐后,决定前往茂兰。 到了汽车站一问才知道,到茂兰的车只到它的一个小村子,那离森林公园还有很长一段路途,而且修路并不好走,只有包车去。刚巧碰上一对来自成都的情侣也要到森林里去,便以70元的价格六人包了辆高顶蓬前往。看看这对情侣,穿着情侣装的T恤和冲锋裤,背着有人那么高的硕大登山包,驴样十足啊,一攀谈才知,人家情侣档的驴行不知去过多少地方了,好浪漫、好羡慕哦…… 终于到了,茂兰森林公园管理处的同志很热情的介绍山里的景色并给我们列出入山的计划,由于时间问题,我们选择了两天的计划,那对情侣则选择了三天的计划,就此分道扬镳,互相祝福后便随着各自请的向导开始入山了。 再次先补充说明一下我们的路线吧:第一天先游青龙涧、神仙洞-九洞天、燕子窟,住向导家。第二天一大早游野兰谷、天坑和旺牌山漏斗森林。从茂兰森林公园管理处入,两天时间翻越几座大山,到达另一个出口。如果能有三天的时间最好,可以把茂兰森林公园里的全部景点都走完,我们此次两日游路线错过的景点主要是些革命战争遗址。还有一个遗憾就是,森林里最漂亮的洞穴--金狮洞,本来属于第一天游览的景点,可是由于洞内楼梯塌方不能入洞(少游了一个景点,门票费和向导费也没见少收)。 废话了这么多,言归正传吧!穿过青龙涧(一个小峡谷,有跌水有瀑布,景色一般),就可到达一个小村落,我们的向导就住在这里,把行李放下,从村后便可上山前往神仙洞了。这是一个长约200米,宽数十米的巨大穿洞,由洞山后石道拾级而上,穿过一个狭长的黑洞,即到神仙洞口。离神仙洞后洞口数十米,在一石壁树丛中,有一个数米见方的洞口通向石崖深处,这就是九洞天中的第一个天窗。九洞天,是一个长约华里的穿洞,洞内沿途有九个天窗直达山项,宛如九轮明月。洞内时而狭长,时而开阔,石柱、石墩、钟乳石奇形怪状,这些洞并没有被完全开发,需带手电或头灯才能穿行。洞里的亮光全靠洞顶的天窗来透光,巨大的钟乳石在被天窗射进的阳光照耀下散发出晶莹剔透的光。穿行经过8个天窗后,到达一个宽阔大厅,地面积水漫膝,斜阳余晖从第九个天窗(即后洞口)射入,使大厅内部一览无遗,最奇特的是,这儿的洞内地上全是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圆形石头,踩在上面像踩在一堆弹珠上一样,好玩极了。据说这些石头为什么会全是圆形的这个问题,连专家都解释不出,这可是茂兰特有的哦。 结束一天的行程,回到向导家中,终于可以好好地放松一下了,于是强列要求向导去弄了只土鸡,要好好享受一下。这才发现,这儿的农家厨房是没有灶的,只在厨房中央挖下一个一尺多宽10CM左右的小坑,放下一个可烧柴的炉子,这便是他们烧饭的工具了,而在厨房后面砌的灶却是用来煮猪食的。 经过一夜酣睡,吃过早饭后又开始继续我们的行程,开始真正深入森林了。沿着羊肠似的山道逐渐向山里深入,才发现这儿的山比起广西的山来显得平缓而且连绵,爬起来并不太费什么劲,四周却是怪石嶙峋、土壤极少,岩石裸露,而且在这些祼露的岩石上竟还生长着郁郁葱葱的原生性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终于明白这"石头上的森林"得来之缘由了。越向山里深入,阳光便越来越少了,竟然还可以找到生长在朽木上一小片一小片的野生黑木耳!用眼慢慢地看:身旁的参天大树,虽然挂满了苔藓、地衣,有的还著生了不少蕨类植物,似乎历尽岁月沧桑,可是向导却告诉我们这些树木的实际年龄都不大才有几年或者十几年树龄,而那些只有二十多厘米直径树干光滑的树却被告知有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再用耳仔细地听:各种不知名的鸟叫、蝉鸣婉转悠扬,还时不时夹杂着几声猴叫,闻声寻去却是只闻其声而未见其影。 继续在密林中穿行,突然眼前一片开阔,一个巨大的天坑便这么赤祼祼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不过这还属于没有被开发而尚在保护的区域,我们只有站在“坑”边攀着树伸长脖子用零点几的近视眼向坑里望去,脑里充满了想象:暗河、盲鱼、各种不知名的生长在黑暗中的植物…… “走啦!”被同伴猛敲了一记头才回过神来,一看向导已经走了好几十米远了,赶紧加快脚步跟了上去。路越来越难走了,因为走的人少,地上长满了苔藓,非常打滑,摔跤已经变成了常有的事,不过我的一跤却给摔出了一棵漂亮的兰花,至今想起来还觉得美滋滋的。那是一个好几米长的大滑坡,我们只有以两手拽着旁边的植物,半昂着身子,让脚和屁股慢慢向前挪动的姿势前行,中途我的一个不小心踩歪了,给滑出了半米远,却意外地嗅到了一股奇异的清香,沿香寻去,哇,一棵开着浅绿色花儿的大叶兰花正娇羞地躲在密林中,那清新淡雅的味道正是从它身上散发而出。后来据向导介绍,茂兰独特的喀斯特地表生境,为兰花的生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现已发现有野生兰科植物32属85种,不过能在人走得比较多的路边发现这种大叶兰还是很幸运的(为此我还乐了一天一夜呢)。 乐归乐,路还得走,继续前行,穿过了一大片齐人高的板兰根林,我们终于见到了旺牌山漏斗森林,这是保护区保存最为典型的漏斗森林,相对高差达400余米,下至漏斗底部,人迹罕至,抬头望去,不见天日,参天大树上爬满了密密麻麻的龟背竹和成片的蕨类植物,就象进入了神秘的热带雨林。底部有两个巨洞,直通茂兰至三岔河的地下暗河,向导给我们介绍说夏季洪水泛滥时,暗河水涨,涌出洞口,将漏斗底淹没,一片汪洋,只见绿色林冠在水中荡漾,也是一大景观。 终于出山了,站在简易的林区公路上回头看,看着向导指出我们此行走过的山路,五个多小时我们竟然翻越了别人用八个小时才爬完的几座山,而且竟然还不觉得太累,果然不比广西啊,贵州的山怎么爬起来这么有成就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