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北半岛望去,入眼的几乎都成了名山:马鹿、蟠龙、灯台、驾鹤、马鞍、鱼峰、鹅山……螺蛳山瑟缩在窑埠一隅,只能看到它草木稀少的山顶,很多人甚至忽略了它的存在。为了写此文,我特意查了最新版本的柳州地图。在螺蛳山应该出现的地方,是一片空白。 如果一座山象形,人们就会称奇。前述名山大多如此,马、鹿、龙、鹤、鱼、鹅,都和动物有关。就连河南一座山上有一块石头像青蛙,都浪得“蚂拐岩”之名,成为重要的地标。桂林的象鼻山就不用说了,仅仅因为有一个长鼻子,全世界的人都往那儿跑。 而螺蛳山酷似田螺,却鲜为人知。究其原因,是观察角度的问题。最佳角度在山南的教门坟,一般人出于忌讳,很少到那,所以就失去了见识“全世界最大的田螺”的机会。1000多年前,柳宗元的《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没有说到它;300多年前,徐霞客的游记没有说到它;今年出的地图,依然省略了它。所以,今天我要说一说,否则,很多柳州人以后可能真的不知道还有这样一座山了。 螺蛳山在柳东路之东,以前山之西北麓有一水塘,后被填平作市场,山遂无水伴,少了几分灵气。山脚杂七杂八地建了一大堆“炮楼”后,路人更难窥其全貌。如从山之南麓小路往东走,即可达教门坟。坟场荒冢成片,林木森森,让人顿起另类游兴。在此驻足北望,则可观“螺蛳”之形:山高不足百米,西高东低,山形由山腰起往上渐收,且环山有类似梯田的层次,形成螺纹。一枚大田螺,尽在眼前。 少时曾多次登临,总觉趣味无穷。别的山要有石阶才可爬,但螺蛳山全无人工斧凿痕迹,却可轻易凌顶。原来,环山的“梯田”,就是天然的山道,顺着走去,一层一层往上,不知不觉就到峰巅了。 山顶白石嶙峋,亦多象形者,但很难说酷肖何物。其实,山顶的趣味在有多个平场,或铺满砾石,踏步其间,砾石撞击声琤琮悦耳;或草木如茵,宜坐宜卧。清风徐来之时,环顾东北之马鹿双山,西南之蟠龙一角,驾鹤、马鞍、鹅山诸峰,以及窑埠渡口、崖畔古榕、萝卜沙洲、横流柳水,让人不禁悠然自得。 山中亦不乏溶洞,但并不幽深。如运气好,可在洞中拾到海螺化石,证实这里也曾是海底。螺蛳山上捡海螺,在现在的户外运动爱好者看来,应该是一种乐趣吧。 1980年春节大年初一,南中国有一次观察日全食的极好机会,本人就是在住所附近的螺蛳山顶观察完全程的。时逢傍晚,几乎全城人都在家中聚餐,从山顶俯瞰,柳州仿如空城。而天空独悬一轮黑色的太阳,其情景绝类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开学后把这次经历写进老师布置的暑假作文里,老师拿来念,全班人除我之外竟无一人知道当天曾有日全食。估计那天吃晚饭的时候,大家都以为天是自然黑下来的吧。 在人们连日全食都懒得关注的时候,你要大家关注一座无名气的小山是很难的。现在河东大开发,大家关注的一般是那里的楼盘。所以,螺蛳山注定要寂寞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