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桂林龙脊梯田阿蒙家 龙脊游记内容龙脊梯田 |
[游记]桂林龙脊梯田阿蒙家 龙脊游记内容龙脊梯田 |
2008-02-22 amengjia.com |
离开风雨桥,11点到达龙胜长途车站,好大的一个站,好多车,看得人眼花缭乱。在车场里乱找,见到有到“大寨”的车,但车上没人,去买地图,那卖地图处也算是一个旅游代办点,很热情,向我们推荐了不少选择,拿了一堆介绍材料,不知选哪条线好,于是决定先吃饭,也商量。 就在车站的米粉店吃,3元一位,自选配米粉的菜,又方便又好吃。边吃边看材料,还是拿不定主意,吃完又回到卖地图的地方,再向她们咨询。这时见到另一对恋人也在这里咨询,本想一起包车算了,但交谈了几句,发现他们太稚,还是个“雏驴”,没法一起玩,只好做罢。这时正好开往大寨的车发车,经过身后,于是决定搭这个车算了。咨询处给我们一张名片,推荐“阿蒙家”这个住处,帆大叫,说在网上看到过龙脊梯田阿蒙家介绍这里,于是决定如果时间许可就住这里。 这去大寨的班车路上还在一个集上停车10分钟等上人,我们热得要命,于是开始纷纷脱衣,没想到从三江到龙胜,短短几十公里,气温竟差距这么大。帆渴得要命,去集市上买矿泉水,竟然买不到,店中排得一瓶瓶的都是白酒!也许这种纯正的农村集中没有人喝矿泉水,所以才会没得卖吧? 1点50,终于开到大寨景点门口,30元门票,又花20元请了一位50多岁的向导,因为我们的时间很紧,耽误不起找路的时辰。向导领着我们直奔据说是最靓的“金佛顶”,他是健步如飞,我们可惨了,爬得上气不接下气。向导说他家就住在最高处的丹佛顶,每天爬几个来回呢,都习惯了。 1个多小时之后终于来到了他家,还是一幢几层的小楼呢,原来他们这几天靠搞旅游已相当致富了,如今这小楼里既可住客又可吃饭,已相当配套成龙了。到他的小楼里坐坐,他还拿出一本大画册给我们看,是去年一位香港摄影家到这“丹佛顶”来拍的照片出的画册,拍得还行。 爬到他家后山坡,就见到了那片被称为“丹佛顶”的梯田,它的样子比较古怪,线条变化比较多,但说实话比起我们去过的元阳,规模较小。元阳好在公路从各大梯田的头顶走过,往下一看,成千上万条曲线,看得人真是头昏眼花。这里要爬这么久的山路,才不过看到一小片梯田的顶,所以略逊一筹。 而且下午开始天气转得不太好了,没了阳光,金黄色也不黄了,绿色也不绿了。而且据说当时从前天开始就割稻了,所以大片大片的山已割秃,没了金山银山般的壮观,而线条又比不上元阳,所以吸引力不够大。于是我们到3点50就开始下山了。一路急行,4点35到山脚下,走出大门外,取了寄取在售票处的行李,到车场见有班车正在等客,到4点50开车,算是一路顺利。其实从大寨出来的公路两边景色不错,有许多瀑布,水质清澈,碧绿可人,如有时间沿着这段山路慢慢步行,或甚至下到河道边行走,也有些南昆山石河奇观的意境。 5点半左右车到龙脊梯田的路口,于是我们跳下中巴,在路口等往龙脊梯田的班车。这里叫黄洛寨,是一个有着奇异传统的瑶族村寨,叫“长发瑶”。这里的姑娘人出嫁的那天起就不再剪短就发,而是一直留着,而且她们以头发盘卷的发多为美,有些还会把当姑娘时剪下的发辫也加盘到头上,卷成好大好大的一个发包,十分奇异。这里头发留得最好的女子据说有2米多长,每当她们在村头这条小河洗发的时候就有许多人来观看。现在这已成了一个旅游项目,许多旅游者来到这里就会专门请这村中的女子出来在河边洗头,并与她们拍照留念。 我们在等车时见到河边聚了许多长发瑶女,我问帆为什么不去拍照,他这个搞摄影的为什么放弃这种机会,他说他最讨厌摆拍。没办法,老病又发作了。 等到5点45终于来了班车,20分钟到山顶的龙脊寨,路上帆拿出那张名片打了给阿蒙,那边热情地说会到车站来接。下车时我四处找寻可能会是阿蒙的人,我想他开一家客栈,一定是一个精明的中年人,没想到有一位姑娘走到我们面前,当时我想这一定是店主派出的女服务员,没想到这姑娘走上前来说:“我就是阿蒙”。啊?阿蒙原来是个女孩啊,还这么年轻,真让我吃惊不小。而与我们乘一部车上来的一个小伙子却原来是阿蒙的老公,但这客栈是阿蒙开的,他老公倒是帮她的忙的。 跟着她走了20分钟山路,她帮我背着我的背包,而我就帮帆背着三角架,大家走得一身大汗,就算在日落时赶到了她家。今天天空的晚霞不错,可惜位置不行,下面的梯田拍出来全成了剪影,不太出效果。 太阳落完了才发现原来四处一片漆黑,停电!他们说不太多停电,而且一般天黑了也会来电,不知停天为什么天都黑透了还不来。今天已是7号,所以连我们只有两批客人住在这里。那一批是几个女职工样,不过我们一来就问会不会打牌,要搭角开局,我就很不喜,平生一是讨厌人抽烟二是讨厌人打牌,所以后来就不想与她们聊天交谈了。 晚餐我们点了一个炒腊肉、一个炒青菜,一个小河鱼,还专门要了一个烤竹筒饭。阿蒙的妈妈从我们一来就开始在屋外生起一堆篝火,开始以为她烤火,后来才发现她把一根根青竹在里面烧灼,问起来才知这是在做真正的竹筒饭。而且用的就是今天我们在路上看的,用手一根根来采的那种香米,哇,太好了,今天可要品个最正宗的味了! 等开饭等得真够久的,一来停电,黑灯瞎火不好操作,二来只有一个灶头,那几个女的先来的,当然先做她们的,三来那竹筒饭做来也是极慢的,要40分钟至1个小时,所以我和帆就把桌子抬到了屋廊下,一边赏月,一边僚望着星光下的梯田,一边品尝着阿蒙给我们端上来的农家自酿米酒。那酒真是很好味,又香又甜,就象酒酿,但没那么甜,喝起来真清爽。其实我想当年人类第一次酿出酒的时候一定就是这样的滋味,清甜可人,所以才吸引人们爱喝它,而后来蒸来蒸去,把酒弄成了极浓极辣的毒药一样,那是走上了歪道。不过这里的竹筒饭却不是纯用竹和水,而是加了肉沫,反而把竹香都掩盖了,下次有网友去可试试让阿蒙把一根竹里面不要加肉沫,只用竹和水,看是不是更清香纯美一些。 直到9点,晚餐才终于上来,阿蒙的做菜手艺只能说一般,不过我们也还是赞不绝口,因为本来就是来这里品尝乡间口味,想吃大厨师的手艺就到上海广州去吃啦!阿蒙很高兴我们喜欢她做的菜,听她的话音看来经常有客人挑剔饭菜。因为高兴,她与我们聊了起来,说起她小时候的事情,她说从小就干极重的农活,9岁多就腰直不起来,13岁出外给人当保姆,后来爸爸又生病,遇到好心人借钱给她才医得好爸爸。后来从城里回来,2001年开了这个小客栈,还是借着钱的,到现在还没还清呢。因为一开始就有网友在网上写了游记,称赞阿蒙诚心待客,所以她的小店生意红火起来,常常有网友拿着打印的游记直找到这里来呢! 聊到快10点,阿蒙问我们是不是明早要拍日出的,告诉我们除了她家的阳台上可以看到日出,后山上有最好的观景点,并指给我们上山的路。帆说为了明早不找错路耽误时间,决定今天摸黑先走探一探路。 晚上,我们带着两只手电,在一片幽黑寂静的山寨中穿行,没遇到什么行人,只经过一个猪圈,主人正在煮猪食喂猪,闻着那味很清香,一点也不象城里那种馊臭的猪食。帆很有兴趣地上前相询,是用什么喂猪,主人说是蕃薯和蕃薯藤,难怪这么香呢!如今在城里蕃薯藤可已是大酒店的推荐菜式了呢!两只大猪很有兴趣地爬在栏杆上直看我们,不过更主要是伸长了头看那只大锅。 爬了半个多小时接近了山顶,我们记录了时间和路标就回头了。回到阿蒙家已来电了,四处一片光明,特别是我们住的客房,两盏大日光灯照得一片雪亮,不过窗户却是没有窗帘的,那我们不是象在演出?不过望向穿外,全是梯田,想来这深更半夜也不会有人蹲在梯田里看我们演出吧?农村的人是很少的,哪象城里,凡往窗外一望必看得到有人呢。 睡吧,睡吧,明早我们要在天亮之前就起身,摸黑爬半个小时的山路,冲上那山顶去拍日出呢!但愿明天是个好天! 阿蒙家的竹筒饭
|
转自:http://www.amengjia.com/show.asp?id=234&leibie=%C1%FA%BC%B9%D3%CE%BC%C741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