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踏歌达坂城 |
[游记]踏歌达坂城 |
2007-07-30 izy.cn |
踏歌达坂城 说实在的,我不会唱《达坂城 的姑娘》这首人人都会唱的歌,可只要我的耳畔一响起那熟悉的旋律,我就浑身被激荡着,我恨不能撕开喉咙,让高吭嘹亮的歌声伴着我的热血从胸膛喷出,让坎巴尔汗看看我与马车夫小伙谁更爱她。在颇为炎热的六月份的一天,我终于荡着江淮原野的绿风,越过茫茫戈壁,来到巍巍天山,踏进了我寻芳的梦地—— 达坂城。 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大,到了新疆方知祖国多姿。那么,这个新疆第一城会有什么样的雄姿呢? 三十年代,一曲《马车夫之恋》(此歌名在东南亚流行)唱出天山到高原,唱出高原到平原,越过平原渡海洋,唱醉了几代人,风 糜了海内外,海外华人把达坂城、 长城、紫禁城并称为"中华三城"。 对这座"中华城"人人都有着不同的描绘,人人都寄托着不同的幻想,可是几年来它怎么一直羞于世面呢?这只有达坂城人自己清楚:是贫穷。正因为如此,人们在饱含激情歌赞新疆"吐番的葡萄畔密的瓜,达坂城的女人一枝花"时又加上一句"达坂城的男人娶不上她"。 如果说哈密是新疆的门户,那么达坂城就是乌鲁木齐的咽喉。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麓,达坂城是横在博格达山和盖氏山之间的隘口,这里距乌市80公里,离吐鲁番也有80公里,马队、汽车和铁龙必须从这里穿越天山,才能抵达全疆的心脏。达坂城的第一次扬名来自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民族自卫战争。1865年中亚的浩罕军官阿古柏以伊斯兰教并武力占领了天山南北,1877年左宗棠的部下董福祥征伐天山,收复了吐、哈,来到这个进人天山的隘口,守城的阿军引湖水卫城,狭长的山谷里泥水漫及马腹,清军便抬着大炮乘着夜色潜渡至城下,猛烈的炮火使阿军疑为神 兵天降,弃城而逃。这次战斗震响 了两个名子:董福祥、达坂城。 达坂城另一个名扬天下的原因是:这个不毛之地却有着比别处都多得多的东西—— 西北风。新疆 的四大风口中,年平均风速最高的 就是达坂城风口,达6.2米/秒,年平均大风日(风速达到17.2米/秒 一次)最多的还是达坂城风口,达 148天,在那里看到半人高的石头象车轮一样滚不足为奇。 没有必要再追寻达坂城贫穷的根由了,"达坂",维语意为"岭", 这个"城"就建在一层层一堆堆的秃岭之中,这里能生长的就是石头、太阳、风,人就挣扎在这沟沟岭 岭的石头片里。达坂城的土著是维族人。提起维吾尔人,人们总是一下子就想到毛驴背上的赤脚阿凡 提,想到"年龄编在发辫上,靴子挂在肩膀上"的稀奇事,前者是智慧 的结晶,后者是勤劳和贫穷的写照,可谁能相信智慧+勤劳=贫穷 呢?我一边思考着这个问题一边随访了几个人,他们诉说的一切,不能不令我为祖祖辈辈的达坂城人痛心:炙阳烤焦了他们超人的智慧,大风吹干了他们辛酸了泪水,秃石吸尽了他们汩汩的血汗。即便是今天,你无需下车就能看到:远处的蓝天下是天山延绵不断的雪峰,雪峰下是模糊雄浑的山体,稍近是黄褐光秃的山石,再近就是山石嶙峋多得多狰狞的面目。这里不是草原,没有一望无垠的绿茵茵的地毯,这里也不是绿洲,没有一排排秀挺浓密的城墙,有的就是如歌里所唱的"达坂城的石头硬又圆"。 勤劳和智慧就这样白白流掉了吗?不!他们虽然改变不了地球本身造就的来自远古的洪荒,但他们改变得了栖居地周围薄薄的生存环境,这已是足让世人震惊的业绩了。试想一下吧,他们连载一棵树都要先挖深坑将盐碱土运走填上正常土壤,过一段时间后再换一次土壤,然后才能掘出一片绿色来!"维 吾尔"本意是 团结",众人一条心, 黄土变成金。是的,他们成城之志、 勤劳之手,己经使达圾城甩掉贫穷,走出温饱,行进在奔向小康的 金色道路上。了解她的人是不会为她失望的,反而会惊诧:达坂城的今天与昨天有着何等天翻地覆的变化啊! 达坂城变的地方还多着呢!你没料到吧,昔日"一年一场风,从春吼到冬"的达坂城风魔如今已变成全疆最大的风力电站,肆虐的爪牙变成给村村带来光明的银线,每区有三个电视转播台。你更没料到的是已有两乡一镇用上了自来水,而且不久全镇就可以贯通,这是祖祖辈辈的达城人从未听过从未想过的事,当阿必利老爹还在盯着水笼头发愣的时候,他的照片已经上了《新疆日报》了!还有那穿镇而过的吐乌大高速公路更给达坂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达坂城富了,达坂城的女人就更漂亮了。看看镇里面那沿街的700多家装璜一新的饭馆、商店、发廊吧,这些都是达坂城的女人开的。售衣店里的绿军装、牛仔、西服、T恤衫、衬衫、内衣琳琅满目,而女人的时装则更是洋洋大观,很多都是来自边境国家的时髦物。达坂城的女人得意地从一个商店购到另一个商店,她们再也不闲在家里去编跟自己的年龄一样数字的辫子了,她们忙着浇灌爱情的甜蜜花朵,忙着编织生活的幸福花环呢! 对这目不暇接的一切我激动得不能自持,这里的树、草、花,这里的姑娘、小伙、老人,这里的马、驴子和羊羔哪一样不值得我歌唱呢?甚至镇外散满荒滩的乱石也让我产生了亲切感。一路风光一路歌,最后我再次来到镇中心,伫立于《达坂城的姑娘》群雕跟前。群雕的落成可以说是立起了达坂城精神与文化的支柱,也标志着镇里旅游业的兴起。典礼那天已故"西部歌王"王洛宾老人亲自揭幕,同时他被授为名誉镇长,揭起幕,镇长带着镇民唱起了他们自己的歌,一时泪水酒满胸襟,歌声嘹彻达坂城。五音不全的我看着群雕急得直跺脚,只好对着歌词连诵几遍!如今在镇政府大院里又竖起王洛宾塑像,凭吊歌王者络泽不绝。 时间已不允许我再流连了,我拦了辆"马的"直奔火车站,我挥舞着双手呼喊着:"海德霍什③!萨拉姆④!" -------------------------------------------------------------------------------- 作者:baiying5 |
转自:http://www.izy.cn/travel_notes/339/6813.html36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