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苏公塔之行 |
[游记]苏公塔之行 |
2007-07-28 |
传奇的吐鲁番郡王 瓜果飘香的六月,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站在苏公塔下 导游说仰首看塔时有没有感觉到吐鲁番的天特别蓝 我们摇头,那是因为吐鲁番盆地的干燥气候,造成盆地上方晴空无云的天气 苏公塔的设计者是维吾尔族大师伊不拉音独具匠心精心设计的,将周围的蓝天也设计了进去 我们这次抬头看到碧蓝如洗的天空衬托下,灰砖砌就的古塔显得非常庄严朴素,给人一种凛然不可侵犯 稳定而不能动摇的感觉,苏公塔又称额敏塔,是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和他的儿子苏来曼筹划修建的 额敏和卓曾经是鲁克沁的大阿訇,在1720年归顺清朝 18世纪前期,准噶尔部的统治者曾多次派兵袭扰吐鲁番盆地,额敏和卓多次组织本地军民奋力抗击 次年准尔部再次侵犯吐鲁番,额敏和卓在清政府的统一指挥下,编练本地人马为 旗队 ,任命各级指挥,参加了战斗,被雍正皇帝册封为札萨克辅国公 后来,清政府为了保边安民,避免准噶尔的侵扰,1733年安排额敏率部8000人迁居甘肃瓜州一带垦荒种田 22年后,在清政府安排下,额敏和卓率瓜州维吾尔人返回鲁克沁定居 1756年,额敏和卓又在清朝平定南疆地区大小和卓的叛乱中任参赞大臣,屡立战功,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贡献 因为这些功绩,他受到了乾隆皇帝的特殊恩宠,1759年被册封为郡王,井且世代相传 其画像悬挂于紫光阁,乾隆亲自撰词,称赞他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其心匪石,不可转移 ,并两次接见他 导游说为了表达对乾隆皇帝的忠诚 感激之情,也为了表达他对真主安拉的崇敬之心,额敏和卓在晚年时,自筹白银7000两,命苏来曼修建报恩塔 乾隆四十二年 1777年 初建成,半年后额敏和卓去世,其子苏来曼继承王位,成为吐鲁番第二代郡王,所以额敏塔又被人们称为苏公塔 一座不是佛塔的塔 苏公塔在吐鲁番,亦称额敏塔 吐鲁番地远,故不为人所知 苏公塔,但不是平常的塔 苏公塔是伊斯兰教的塔,不是佛塔 记者翻开史料,像苏公塔这样结构的塔,中国共有两座,另一座在南京 我们观察到苏公塔不分层,看不到石基木料 塔心是一砖砌的中心支柱 支柱周围有盘道,逐级盘旋而上,直至塔顶 外表视觉看来整体是砖砌的,用结实的方砖砌塑出凹凸不同的中亚风格的几何图案,没有任何装饰 整个建筑群由古塔和清真寺两大部分组成的,古塔是灰砖结构,为清代维吾尔建筑大师伊不拉音所建,除了顶部窗棂外,基本不用什么木料 塔身浑圆,自下而上,逐渐收缩 塔基直径达10米 通高有40米 塔身中心是用灰砖砌起的粗粗实实的一个圆形柱 圆柱蜿蜒向上,同样使用砖块砌起的阶梯,呈螺旋形铺展 凭阶拾级而上,可一直登临塔顶 塔身内部是十分幽暗的,隔相当距离才洞开一点小孔,透射进来一点点光线,简直难以看清脚下的虚实,自然而然,使人会产生一种神秘感 直塔顶,有一个大约10平方米的小小阁楼 四周是敞开的大窗 修塔的维吾尔族优秀的建筑师们,通过塔体显示了维吾尔族优秀的建筑艺术传统 高达40米的砖塔,自底到顶,一色灰黄,平淡的土砖该会使人感到多么沉闷 单调,但在聪明过人的维吾尔匠师们别具匠心的砌叠中,用一块块土砖砌成了10多种格调的几何图案:波浪 菱格 团花 循环往复,变化无穷 立身塔下,抬头仰视,就如置身一幅复杂而变幻的装饰画前 塔下的清真寺是一个目前仍在使用的大型清真寺,宽敞宏大 这是一个很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物 它可容千人以上的礼拜大厅 穹形的拱顶,造型美观的马蹄形券顶,众多的壁龛,幽暗的布道小室,处处都显示着伊斯兰建筑的风格和浓烈的宗教生活气息 他们都是用阴干的生土坯建筑起来的 以阴干生土坯砌墙盖顶,建屋造房,这在干燥少雨的吐鲁番地区是十分普通而且有悠久历史的建筑方法 保存至今的交河 高昌故城,随处可见这种土坯建筑物 在整个新疆,这种生土建筑实在是一项值得总结 研究的方法 据说国内外的建筑专家,已经对这类生土建筑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砌砖时,善于变换技法,或平里或斜砌或凸出或凹陷 ,于是自塔底到塔顶,形成了不同形状的几何图案,或波浪形,或夔形或圃形,循环往复,全都是维吾尔族传统图案,达到了非常理想的装饰效果 整个苏公塔简洁 朴素 浑厚 庄严,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是伊斯兰塔式建筑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塔门旁的这块石碑碑文是用汉 维两种文字书写的 汉文碑记清楚说明了修塔的目的是为了报答大清皇帝的 皇恩 ,古维吾尔碑文则极力颂扬了真主的天恩 和这座古塔紧紧相连的是一个可以容纳千人做礼拜的苏公塔清真寺,它是吐鲁番最大的清真寺,平面布局紧凑合理,构图简洁完整,空间处理手法娴熟,是研究新疆伊斯兰教建筑史和发展史的重要实证 土坯是自然风干的,不需火烧,既节省了能源,又没有污染,也节约了建筑成本 它明显不同于南疆喀什的艾提尕尔清真寺,或库车大寺,那里的清真寺都大量使用石膏 彩绘 木雕和硫璃瓦等装饰材料,使建筑物显得气派 富丽堂皇,而苏公塔及其清真寺却独树一帜,简洁 平实 朴素,具有浓郁的吐鲁番建筑风格 由于苏公塔与清代新获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直接有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现成为吐鲁番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件感恩的 杰作 苏公塔门入口处,有两通阴刻石碑立于塔下,一为维吾尔文,一为汉文 碑文明确告诉人们,修建额敏塔是为了恭报清王朝对额敏和卓一家的 天恩 ,并使额敏和卓一生的业绩能流芳千古, 以垂永远,可为名教 而建造的 巍峨苏公塔塔门入口处,有两通石碑立于塔下,一为维文,一为汉文 汉文碑记全文如下: 大清乾隆 皇帝旧仆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口领扎萨克口苏来满等 念额敏和卓自受命以来,寿享八旬三岁 口口上天福庇,并无纤息灾难,保佑群生,因此报答开恩,虔修塔一座,费银七千两整 爰立碑记,以垂永远,可为名教,恭报天恩于万一矣 乾隆四十口年端月吉日立 很明显,修建额敏塔是为了恭报清王朝对额敏和卓一家的知遇之恩,并使额敏和卓一生的业绩能留芳千古 以垂永远,可为名教 而建造的 额敏和卓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他传奇的一生是维护祖国统一的一生 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八个儿子,除了长子努尔迈哈默特因病早殇生平不详外,其余的七个儿子在平定准噶尔部分裂以及大小和卓叛乱活动中,屡立战功,多次受到清政府的嘉奖和表彰 三子茂萨,四子鄂罗木札布先后任伊犁阿奇木伯克 六子伊斯堪达尔任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 1793年任协办大臣,加恩赏戴三眼花翎,先后三次去北京朝觐,乾隆 嘉庆皇帝赐宴款待,赏赐黄缰,优礼有加,享获殊荣 额敏和卓病故后,次子苏来满子承父业,承袭了吐鲁番郡王爵,成为第二位吐鲁番郡王 苏公塔的诞生,是留在吐鲁番大地上的一件感恩的艺术 杰作 苏公塔是新疆现存最大的古塔,也是我国百座名塔中唯一一座伊斯兰风格的古塔,1985年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位于吐鲁番市东郊2公里处的木纳格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成于1777年,是新疆现存最大的古塔,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苏公塔造型别具一格,庄严 古朴,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是吐鲁番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1961年,苏公塔经历了12级大风的考验,安然无恙 为了以防不测,妥善保护古塔,目前在塔体外加了三道铁箍固定它 |
原始链接:http://www.vekee.net/b24133/ |
转自:32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