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准备了帐篷、睡袋、登山衣物和3天的食物之后,老陈、小石头、小波和我4个人相约去天山深处。 约定上山的日子到了,本地下起了大雨,山上的雨是否更大呢?为了上山专门研究了“看云识天气”的小石头,肯定了山上的雨情。 关于是否在雨天上山的专门会议,在市场的一家小饭馆内召开。与会人员经过激烈地讨论,一致决定:鉴于同事、朋友、妻子均曾被正式告之此事,又为了此事购买了露出营设备,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且下雨为自然界之常事,即使今天无雨,明日未必无雨,雨天上山势在必行。 经与数辆出租车交涉,终于有一位有感于此行的车主,同意冒雨送我们一程,被他笑为“傻波意”也只得忍了。 车在天山深处驻足,我们背起了行囊,冒雨向更处进发。天黑时,在山麓的缓坡搭起了两顶帐篷。小石头戏称其为“听雨轩”。 “听雨轩”中的晚餐很丰富,有烤鸡、火腿、牛肉、炼乳、伊犁特曲…… 雨声中,不禁使人想起周作人的《雨天听书》,只是此刻缺少温热的香茗。闲话中,老陈以为,上山在于随心所欲,兴尽而归;小波以为,登高历险,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小石头以为,生命在于运动,爱情也是一场运动;我与老陈心有戚戚焉,于是我和老陈同住一屋,神侃到深夜。 天亮时雨不停,“听雨轩”中即兴而歌,老陈唱起了京剧,小波哼起了爱情,小石头和我大喊了几声作罢。 雨仍然没有停的意思,我们只得收拾起帐篷,冒雨爬山了。待到了半山腰,倏尔雨住云开,放眼天山景色,被雨洗过的青山、松林,美极了,迷人极了,空气中散发着芳草的清香,令人心胸一爽。 4小时过后,我们翻山越岭到达了人迹罕至的山谷。此处,蝶飞绿波间,轻盈舞翩跹,鸟啼虫鸣与花草相映成趣,成群的马鹿出没于松涛之中,未省人事的旱獭,闪烁着警惕的两眼注视着我们。一个迷失了方向的小旱獭,落入了小波的掌中,在被迫同我们合影留念后被放了生。我们流连其中,为自然之美所陶醉。古人云:“世之奇伟瑰怪之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果不其然,小石头发亦发现,人迹未到之处,连刺人的蝎子草都少有,而当我们走近谷口时,蝎子草就随处可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