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寻找北庭故城和北庭西大寺 |
[游记]寻找北庭故城和北庭西大寺 |
2008-05-22 sina.com.cn |
爱人一直念叨着要去吉木萨尔看北庭故城和北庭西大寺,计划上个周末去,因为大雪耽搁了。周六,天飘着小雪,我们等女儿上完二胡课,在小超市买了点水和列巴,叫上朋友,就驱车出发了。 第一次开车出远门,手里一直拿着地图看,还准备了GPS导航仪。谁知道,GPS上目的地根本就检索不到,只好依赖地图了。好在朋友知道去阜康的路,我们为了省去走高速的收费,走了便道,结果还是遇到了一个收费站,收了5元钱,只节省了5元。一路上路很好,很快就顺利地到了阜康,可出了阜康 ,我们就傻眼了,路一下子就变成了难走的冰雪路面,疙疙瘩瘩的,越往前走,越没有出现好路的迹象,路上除了我们的车,就是大型的运货车,还有跑长途的客车,看看客车上的路线,是根本不知道是哪儿的“滋泥泉子”,在地图上看来看去也没找到,车痛苦地,缓慢地走着,我们心里都没底了,爱人不停地往两边远处看,他是在找高速路的影子。终于,我说,“掉头吧!从阜康上找高速”。掉头回去,当车终于从疙疙瘩瘩的冰雪路面上脱离的时候,我们都长出了一口气。找到了高速的入口,我们开始向吉木萨尔飞奔。过了到吉木萨尔的最后一个收费站(30元)不久,看到指示牌上提示距吉木萨尔还有30公里。也许是心里太着急了,加上接下来路边的指示牌都指示的是到奇台的方向和公里数,没有吉木萨尔的任何信息,总怕又走错了路,或者是走过了,想问路吧,路边根本没什么人,也没什么车过往。爱人好几次拿过我手里的地图,想看看究竟。但我知道,啥也看不出来。硬着头皮往前走,终于在一个奇台/千佛洞的路口,我们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前方指示牌上出现了盼望以久的“吉木萨尔”四个字。 出来的时候已近中午,现在早过了午饭的时间,虽说列巴早就被我和女儿吃完,肚子确实还是饿了。吉木萨尔县城不大,很快就找到了一条比较“繁华”的街道,坐在一家刀削牛肉面的馆子里,除了牛肉面,我们还要了“三台”凉皮。饭的味道不错,凉皮也让我们解了谗。向店里的一位食客询问去北庭故城和西大寺的路,他说不远了,离这里七八公里的样子,路上有指示牌,他又告诉我们,寺在维修,啥也看不上。来都来了,去是一定要去的。路上的指示牌把我们顺利地引到了目的地,(当然,路上还是问了一次路),终于到了! 北庭故城占地不小,但能看出是遗迹的仅是靠近路边的两个土堆样的残垣,在白雪的覆盖下,显得十分萧瑟。 西大寺果然在维修,工地大门锁着,三层的水泥建筑已初具规模,看不出一点原来的样子。我们不甘心,大喊了几声“有人吗?”也无人应答,天冷得很,手都快冻僵了。在我的劝说下爱人打消了翻进去看看的想法,既然没有人看守,估计在维修的时候,有价值的东西应该都妥善安置了,翻进去也没有用。 已经是下午五点了,太阳在薄云后面惨淡地照着。周围的原野白茫茫的一片,静悄悄的......,我看着道路两旁高耸的白杨,想象着它们夏天繁茂的样子。我们都有点遗憾的感觉,女儿说,“凉皮味道还不错”,九岁的孩子,知道什么?转而又想,当年的北庭大都护府和光彩夺目的回鹘佛家寺院,历经岁月的沧桑和刀光血影,如今,任凭风霜雨雪,北风呼啸,如此寂寥,如此安静地矗立在北疆的原野之中,这本身就是一种透彻身心的力量! 历史,不仅是写在史书上的,还是写在大地上的,更是写在人心里的..... 回到乌鲁木齐已是华灯点点。上网,搜索“北庭西大寺”,整理如下: 吉木萨尔县位于天山山脉东段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东同奇台县为邻,西与阜康市接壤,县城西距乌鲁木齐市165公里。县域总面积8848平方公里,辖5乡4镇,境内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的2个团场,总人口13.2万人,有汉、回、哈萨克、维吾尔、蒙古等13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28%。 吉木萨尔县虽无江南优美的风光,却有着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历史悠久的北庭故城、西大寺,浩渺的大漠风光,独一无二的古海温泉、野马中心,神奇的古生物化石硅化木,气候宜人的青松森林公园,贯穿天山通往吐鲁番的车师古道以及沿途的龙沟遗址、高山神泉、天堑石堡等险峻而优美的原始奇景是旅游观光者流连往返。南部天山是国家天然林保护区,马鹿、天山雪鸡、野山羊、牦牛等珍稀野生动物活动其间。北部沙漠有国家二级有蹄类动物保护区--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是野驴、黄羊的乐园和普氏野马的故乡,有国内和世界唯一的普氏野马繁殖中心,有国家AAA级景区--五彩湾温泉度假村。 吉木萨尔县曾为丝路古道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汉时为车师后国,盛唐时设北庭大都护府,辖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西域地区。境内北庭故城及高昌回鹘佛寺(北庭西大寺)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千佛寺、车师古道、疏勒古城遗迹、小西沟遗址等30余处自治区、自治州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旅游景点有:车师古道、北庭都护府城址和北庭西大寺(高昌回鹘佛寺)、千佛寺、普氏野马繁殖中心、沙漠温泉和沙漠狩猎场,以及大龙口沟、渭户沟、吾塘沟、花儿沟、牛圈子沟等天山自然景观。 北庭西寺(又称西大寺,高昌回鹘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庭故城遗址的附属建筑之一,因其坐落位置於故城之西(距离七百五十米处),故名西寺,是我国古代唐、宋、元时期的一座佛寺遗址。史料记载,北庭西大寺不仅是一座香火旺盛的佛教圣地,而且也是北庭古城的皇家后花园。西大寺是回鹘王室的家庙,该寺建于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原名“应运大宁寺”,毁于13~14世纪伊斯兰教入侵北庭时。 唐贞观十四年(西元六四○年),在北庭故地设立“庭州府”,武则天长安二年(西元七○二年),改“庭州府”为“北庭大都护府”。该时期在其辖区内大兴土木,广建佛寺,先后建有“应运太宁寺”、“高台寺”、“龙兴寺”与“西寺”等,佛教一时兴盛。唐文宗开成五年(西元八四○年),回鹘部从自鄂尔浑河流域大举西迁,其中一部分定居北庭一带。回鹘人原在漠北时,信奉摩尼教,於唐咸通七年(西元八六六年),高昌回鹘政权建立后,始皈依佛教。北庭西大寺是目前仅存的在佛寺形制等方面具有回鹘特点的佛寺遗址,建造年代大致在10世纪中期至13世纪中期,规模宏伟,风格独特,是当时佛教文化艺术中心。 元惠宗至正六年(西元一三四六年),秃黑鲁贴木儿即位察合台汗,成為第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汗,并强制推行伊斯兰教。至明朝洪武十六年(西元一三八三年),秃黑鲁贴木儿之子黑的儿火者为别失八里(即北庭地)的察合台汗,他在位期间曾对高昌地区(今吐鲁番)进行“圣战”,捣毁佛寺,杀害佛教僧侣,强迫高昌居民改信伊斯兰教,西寺毁于斯时。 北庭西大寺是北庭古城保存最完整的建筑,其独特之处是在平地先堆起一座土丘,就像窑洞那样开凿而建。寺庙坐北朝南,南北长70.5米,东西宽43.8米,共有15个洞龛,8座配殿,4座库房,5座僧舍。整个遗址可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面是庭院、配殿、曾房、库房等建筑群。北部是正殿,正殿之北、东、西三面外侧各有上下三层洞窟,其中一、二层洞窟大部分保存完好,第三层洞窟已全部坍毁,主要有经变画、供养画、供养菩萨和比丘、供养人等;还有护法擎龙幅图、婆罗门击鼓图、宝藏宝幅图、马头观音像、千佛像及各种供养人物等。其正殿现残高14.3米,配殿、僧房、库房、庭院部分残高0.2—4米不等。北部正殿的东西两侧有排列整齐的佛洞,分为上下两层,上为7穴,下为8穴。整个寺院构筑的格局与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相似。 现殿窟内保存极其完好的彩色泥塑武士、天王、罗汉、菩萨等塑像,以及长达11米的巨型卧佛,和光彩夺目的书有回鹘文字的“王子出行图”,“亦都护(高昌国王)”、“长史”、“公主”之像和千佛、菩萨、护法、经变故事,供养比丘和供养人像壁画,间有回鹘文、汉文题记,为研究维吾尔族的古代宗教、文化、艺术、语言文字和建筑技术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是研究回鹘佛教、建筑,以及文化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北庭西大寺是我国佛教文化宝库中一枝难得的奇芭。在新疆天山以北唯一仅存的一座早期佛教遗址,是丝绸之路北道上一颗不可再造的明珠。它所展示的艺术风采,对研究我国西部地区的古代历史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研究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居住,携手胝足,共同发展,以及民族、宗教发展演变的历史实证。 目前,国家正投入巨资对该遗址进行保护修复,这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03892301007ssk.html86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