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日炎炎的六月,博州档案局组织的赴南疆档案学习考察团一行十几人来到了阿克苏地区。在完成考察任务之后,考察团在阿克苏地区档案局的热情安排下,由办公室王主任陪同,前往位于温宿县境内、全疆闻名遐尔的“天山神木园”观光。 汽车在平坦的柏油公路上轻快地行驶,车内档案同行们在热烈地猜测天山神木园究竟会是什么样子。离开温宿县城半个多小时便来到了莽莽戈壁。一条小河在无声地流淌,这便是《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涉过的流沙河。沿着河边的公路前行,极目远望,在戈壁与苍穹交汇处,一线雪山静默在那里。其中,有一山峰被白云缭绕而看不到山顶,陪同的王主任告诉我们,那便是天山的主峰托木尔峰。在阳光的照耀下,雪山、戈壁、河流反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芒,组成了肃穆凝重、恢宏壮观的巨幅图画。慢慢地,雪山下面、在毫无生机的茫茫戈壁上出现了一个小绿点,王主任说:那就是天山神木园,素有“戈壁明珠”之称。 随着小绿点越来越大,渐渐变成了十分抢眼鲜亮的一抹绿色、一丛绿色。最后车行到跟前,成为极目不能尽的一大片绿洲。给人的感觉是,在沙漠中绝了水的人,突然间发现了一眼清亮的泉水。没有在沙漠戈壁中行走过的人,是读不懂这种绿色的。神木园占地六百八十亩,沿着林间小路往山坡上走,只见百草丛生,绿茵遍地,林木葱茏,潺潺流水,啾啾鸟鸣,集秀丽与神奇于一体。园内生长着杏、杨、柳、榆、桑、槐、小叶帽树等三百二十多种植物。有的树干笔直挺拔,昂首蓝天;有的盘根错节,树干扭曲成麻花状,仍然枝繁叶茂,顽强地撑起一片绿荫;有的树干已经裂为两半,开裂处却又长出了新枝,开出了新花;有的树干和树干已经合生在一起,并结出了累累果实。此地树木形状各异,千姿百态,但没有一棵树不显示她旺盛的生命力和向命运抗争、求生存、求发展的蓬勃态势。据导游小姐说,这一带处在风口,每年有近百天的大风天气,八级以上的大风经常疯狂地肆虐这片森林。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神木园的树木能够生生不息,浓浓密密地存活下来,实在不易。 一株占地达二点九亩、遮天蔽日、名为“卧龙”的柳树,令我赞叹不已。此树数年前被雷电劈倒在地,但她不向厄运低头,从树根上又慢慢向四周长出四根树干,树干苍劲古朴,极像龙的利爪,整个大树如同一条仰天长吟、腾空而起的巨龙,真可谓有鬼斧神工之妙。园中还有一棵斜长的大树,根部早已腐朽,而树冠繁茂碧绿,生如平常。人们乃至植物学教授都无法解释这种无根而生的奥秘。而我并不相信它没有根,毫无疑问,如果没有干它会彻底倒下去枯死。有的树,主干倒地死去,而枝干笔直向上,如大树新生出的一棵棵小树。母子情深,谁又能说“草木无情”呢?有许多古树形状怪异、形态万千,著名的有“母亲树”、“无根树”、“通天门古柳”、“千年卧龙柳”、“九龙搅海”、“鹿角怪树”、“牛蛙出池”、“鸳鸯树”、“定情树”、“马头树”、“腊榆双飞”、“永绿树”、“千年树屋”、“千年核桃王”等等。 我问导游小姐这些神秘的大树,导游说:“其实,这些树能存活下来,也无神秘可言,与这里水源充足有关。这里有股天山来的雪水,长年不断。” 园中有一处泉水被称作“圣泉”。据说这“圣泉”的水极有灵性,喝了可以祛病强身,连续喝,还能减肥;用此水洗脸,可以洗去烦恼和忧愁,从此生活一帆风顺。其实,都是泉水中含有的多种矿物质在发生作用。到这儿的游客,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喝一口圣泉水。圣泉被木篱笆围着,篱笆上系满彩色布条,以祈求圣灵福佑,寄托心中美好祝愿。我的印象中,佛教中的喇嘛教有这样的习俗,没想到伊斯兰教也有这样的风俗。尽管表现的形式略有不同,人们祈盼美好生活的心是一样的。 沿着人工铺设好的木板路盘旋而上,到了山顶,转身可俯瞰神木园全景。但见绿树后面的荒坡,坟茔座座,我们脚下又是蒙古人的敖包,敖包上的石头已风化,真所谓“海枯石烂”。我们站在上面,似乎几世纪前就来过。 这座神木园本来是一座麻扎(库尔米什阿塔木麻扎,即伊斯兰墓地),相传,公元11世纪时,一名从印度来的阿訇带着教徒在这里传教,后与当地的伊斯兰教徒发生冲突,发生了战争,这名阿訇率领二千余名教徒退守到神木园一带,最终寡不敌众,全部战死。阿訇死后葬在了这处有泉水和古树的地方。 我很喜欢这个地方。那戈壁滩上的绿色,象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假如你对生活越热爱,那么这个绿色就越鲜亮,而你心灵之泉也将永不枯竭,你心中的大树会更加茁壮神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