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库车天空下的佛教艺术 |
[游记]库车天空下的佛教艺术 |
2008-07-01 sina.com.cn |
从库尔勒出发到库车只有281公里的路程。 这次走南疆给我最深的印象是道路的通畅。往年走南疆,总被那坑坑洼洼、狭窄的路面耽搁着时间,如今,南疆五地州对路的重视虽不及内地山东、广东那样舍得花钱铺天盖地地修路,但也懂得了路是经济命脉和"小路小富、大路大富、高速路快速富"的道理。 从库尔勒出来后,314国道就朝着南天延伸了。路,平坦、笔直地铺在南天山冲积扇下,路旁低矮的梭梭、红柳和茅草陪伴着我们。如果没了这沙漠戈壁特有的灰绿色的植物,我们满眼就只剩下了褐色的、寸草不生的南天山下的戈壁、卵石和碎沙细砾。 然尔,绿色也不时地拥抱着我们。在南疆,水的力量是伟大的,一条细小的、从天山上窜出来的河流就会造就一片不小的绿洲,白杨、榆树、柳树、胡杨围在村子的房舍左右,库尔楚、野云沟、策大雅、阳霞、群巴克...... 库车就坐落在一片偌大的绿洲里。这绿洲是因了库车河而美丽、妩媚的,维吾尔人在这古老的西域大地上生活着。 在库车的天空下行走,你的心中会激起阵阵的爱意和敬意,因为这儿是古西域龟兹国的天空,是产生东方艺术瑰宝--"龟兹乐舞"的"西域乐都",是新疆维吾尔人豪迈奔放的歌舞之乡。 真正意义上的"龟兹乐舞"我从未领教过,但就龟兹这一震耳欲聋的名字你就会领略到它的魅力。 库车古称龟兹,是古西域三十六国中较大的国度之一。 在没有进入库车前,我就回忆起1999年夏天我从独山子穿行天山独库公路到库车再返回乌鲁木齐时涉水渡过库车河的情景。那次洪水是从天山峡谷中夹带着巨大鹅卵石的冰雪融化的水,冲没了良田,冲毁了房舍,冲倒了林木,冲跨了桥涵。库车河上那座钢筋水泥的桥顷刻间失去了它的雄姿,河南北两岸聚集了无数辆汽车、拖拉机和人群,我们被堵在河南岸的一片沙地上,苦苦地等待着洪水的退缩。 在洪水面前,人的力量太渺小了。 水势终于降下来了,桥没了,我们仍然无法过河。就在我们心急火燎地徘徊时,不知从哪儿来了众多的驾驶着拖拉机的维吾尔人。他们开始用拖拉机"背"着小型车过河。许是世代的经验,维吾尔人将小汽车和长途班车上的乘客载在拖拉机上,拖拉机颤颤悠悠地在没及拖拉机轮子的河水中缓缓行驶,将南来北往的人和车运过了洪水河。 拖拉机构成了一条悬浮在洪水中的移动的"桥",在维吾尔人铁牛的帮助下,我们从南岸到了北岸,重又驶上了回程的路。 虽然我们付出了30元的"过河费",但我们却是幸运的--仍有许多大型货车等待这河水的消落。 库车的水就是这样既造福着绿洲也阻碍着人民。 库车是新疆第二大县,有40万人,仅次于莎车。库车是西域佛教文化的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中枢。 库车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扼天山南北之喉,无论你走314国道还是217国道都是你的必经之地。 在进入库车城时,塔克拉玛干的沙吹到了国道上,路旁的沙枣树也在不断地萎缩着。 库车是座维吾尔民风极浓重的城市,光是目及的走在街上的维吾尔人、路旁的建筑物、大巴扎上散处的孜然烤肉味就足以产生一种幻觉--你进入了一个真正的伊斯兰世界。 我和扶丰坐在县城那个最大的巴扎上,喝着维吾尔人的浓茶,嚼着两串就能填饱肚子的夸张的烤肉串,细品着维吾尔人的生活。 库车的美和新奇就在于它浓烈的伊斯兰风格,库车大寺是典型的中亚建筑物,还有解放前就有后来被洪水冲毁再建的"龟兹古渡"...... 林基路烈士曾在库车领导人民进行过革命斗争。 在新疆久了,我对维吾尔民族的风俗已有了深刻的认识--顽强、执着、坚韧、随意。于是,我将我的目光转向了龟兹天空下随手就能触摸到的从印度经由这儿向内地传送的佛教文化。 库车境内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5处,自治区级有18处,县级有3处。库木吐拉千佛洞、森木赛姆千佛洞、苏巴什古城、克孜尔尕哈千佛洞、克孜尔尕哈烽燧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库车的9处石窟、壁画艺术体现着龟兹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和,成为丝绸古道最具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 我们先去了位于县城西南的一处河谷中的库木吐拉千佛洞。然而,虽经我们百般辛苦,问了不下10个过路人终于到达千佛洞时,洞窟的所有大门都紧锁着。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504e19010000lp.html28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