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文明與野獸 |
[游记]文明與野獸 |
2007-08-02 ngo.cn |
文明與野獸-記美國環保之行-- 葉玲伶(新港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人類是文明的象徵,野獸是蠻荒的代表, 文/ 葉玲伶(新港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前 言 伊麗莎白露絲摩爾中國女性領導人培訓課程(Elisabath Luce Moore Leadership Program for Chinese Women)是美國露絲基金會(The Hery Luce Foundation)提供經費,為期4年 (1995~1998)對中國女性領導人的培訓活動,由國際教育機構(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IIE承辦,1995年培訓主題為:藝術行政,1996年的主題:環保與社區。因為新港文教基金會自1989年起由辦理藝文活動的領域,邁入社區環保工作:田野撿拾農藥瓶、淨港計劃、認養公園、組織環保家庭、致力於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因此,在經過申請、推荐、獲得美國評審認同等種種程序後,我才有幸代表基金會到美國參加此為期一個月的培訓。 5月24日至6月22日的培訓活動,在IIE的精心規劃下是豐收滿行囊。這是我第一次踏上"新大陸",第一次和兩岸三地的華人會面,第一次北京話、廣東話、台灣話、英語雞同鴨講,第一次……。大陸4位代表分別是: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記者、雲南國際日報的主編、北京環境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河北社會科學院婦女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香港的代表是一位有機農場的經理,台灣的另一位代表是環保聯盟宜蘭分會的顧問(當初宜蘭成功地反六輕的總幹事),而我,一個小鄉鎮基金會的秘書,能夠與會,自是覺得無比光榮。我們7個女人 (女性領導人),在舊金山會面後,便開始一連串參觀、訪問、上課、討論,外加拜訪應酬等忙碌又充實的行程。 鼓勵資源回收的政策 從舊金山市到路易士安納州的小鎮再到紐約市的大學或者社區,都可以看到"資源回收中心"(Recycle Center),她是隸屬於美國政府專作資源垃圾回收工作,舊金山的資源回收工作在1988年就小有規模,因為居民人種複雜,市政府環保局便印製了各種語言的教育手冊,工作人員挨家挨戶拜訪宣導。連起步最慢的紐約市,目前也只有一個小小的焚化爐,一直沒有再建新的、大的,因為"不需要" (大多數的垃圾皆是資源)。 反觀台灣最近的"垃圾大戰",或是各地方政府努力興建大型的焚化爐,不知是否考量了台灣垃圾的成份---大量的塑膠、石化製品,可能導致焚化爐消化不良,燃點過高而傷及內壁或燒出的世紀之毒---戴奧辛,比垃圾大戰更是可怕。 當垃圾不再是垃圾時,40的垃圾可以再生利用。「讓人類從小就開始學習環保,讓資源回收在生活中紮根……」紐約市大學資源回收中心負責人Monti如是說。 環保是教育是生活 在舊金山市遇見了一位市政府環保局的職員,互遞了名片,發現她名片上的工作是"有機資源回收"(Organic Recycle),資源回收就已經夠嘆為觀止了,有機資源又是啥?於是她帶領我們參觀了"市民花園"(City Garden)。顧名思義,這是一個花園,地是市政府的,由一個民間組織來經營管理,凡是有興趣的市民,都可以繳一點點費用,到這個花園來種菜、種花,而肥料正是家裡的剩菜、果皮,拿到花園裡的堆肥箱內假以時日,就是上好的天然肥料。見到園內花木扶疏,欣欣向榮,我們又見識到有機資源回收的"利害"了。 不只是政府政策如此,學校教育也一樣:在舊金山市郊區的一個小學裡,有一片實習農園,學生將午餐吃剩的蔬菜、果皮收集後,拿到農園的堆肥箱中堆肥,學生可以在農園裡種小麥、蘋果、薄荷、波菜……,施肥、澆水,收成時,在烹飪課做一個小小的派(Pie)。設備不足時,家長會出資建矮籬、堆肥箱……。因此,這個學校成為"明星學校",家長爭相把小孩送到這裡。 教育是生活化的,是與生活環境相結合的,不管在舊金山,在紐約也好,大批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經由義工的導覽,認識環境生態、森林、社區自然環境,印地安人對環境使用……等,以Enviromental Volunteers(環保義工組織,一個由環保義工組成的團體)為例,他們每年教育12000名學生,每堂課收美金100元,是由家長會出資的。 義工是所有非政府組織(NGO)的脊椎骨 這次行程中主要是拜訪環保方面的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簡稱 NGO(在台灣通常以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稱之),其中有單獨一個人的,也有陣容龐大者。不管組織的型態是什麼樣,總是有大量的義工在第一線上為所有的人服務。 以上述的Enviromental Volunteers為例,他的義工需要學會7種課程,為當地5~12歲的小朋友作環境保護的教育。我們去參觀時,就由一位"阿嬤級"的資深義工(當義工20年了),把我們當小朋友般地一一解說著周遭的植物、動物……,生動又活潑,我們彷彿回到童年,有人為我們開啟通往大自然的一扇門,讓我們了解大自然是人類最好的朋友……。 當然"義工"兩個字在新港並不新鮮,但是對大陸來的伙伴們卻深受感動,如獲至寶,紛紛表示回去後定要動員她們的親朋好友,為她們的組織服務去──當義工。 我突然有個夢,希望有朝一日,整個新港是一個大的NGO,而所有的新港人都是義工,為自己也為別人服務。 Highlander Center的Workshop精神 在舊金山一週的團體活動後,我們7個人開始"單飛"──在HIE的細心規劃下,每個人都有l~2個與工作單位性質相近,或者是期望要前往學習的單位 (都是NGO)。於是,我到了位於田納西州(Tennissee)的Highlander Center Highlander成立至今已經60年,早期是為了協助黑奴的解放,現今主要的工作是幫助阿帕拉契山脈附近較貧窮的居民,協助他們思考解決經濟、環保、文化、青年成長……等問題的方法。每週五~日來自阿帕拉契山附近的朋友,要參加一個或以經濟、環保、文化、青年成長……為主題的工作坊(Worksop),參加者都是經由High1ander的工作人員查訪需要協助的社區居民。讓我覺得深深悸動的是Workshop的方式與精神,我將內容簡述如下: 一、音樂、歌唱、製造分享的氣氛 (於是主持開始發問,所有的人開始說話,開始分享彼 Workshop的參與者,只是一顆種子,由於在工作坊中,分享經驗,彼此鼓勵,建立自信,他們要將這一套思考模式帶回社區去與社區居民分享,去思考清楚社區的問題,去釐清社區需要的是什麼。我們常說「給一條魚,不如教他捕魚的方法」,但是他需要的真的是"魚"嗎?如果不是,硬塞一套設計精良的捕魚方法又有何用?當「社區總體營造」的思想種子在台灣各地,迅速散播時,當新港中山路的美化案陷於膠著時,腦中就會浮起Highlander的workshop精神……,當專家學者都幫忙想好一套美麗的遠景(魚)並且告訴如何達成 (捕魚的方法)時,為何當地居民仍無法接受,原因是:他們尚未思考清楚他們需要的是什麼?而這思考的成果, 需要經過播種、澆水、施肥……等生命互動的過程,循續漸近,假以時日或許才可能有些許收穫。 LEAN的Network 告別了風景如織,人情溫厚的Highlander Center,我飛到路易士安納州(Louisiana)拜訪路易士安納環保行動聯盟LEAN(Louisiana Enviromental Action Network)。 LEAN的總裁Marylee說:「1992年,四百七十五萬磅的有毒化學物質直接排放到路易士安納州的空氣、水與土地中,占美國各州,有毒化學物質排放的冠軍。」 為了所有路易士安納州的世世代代,他們決定要去創造及保有一個乾淨的、健康的生活環境,於是開始結集所有個人及團體的力量為路易士安納州的環保問題把脈,為環保政策把關。路易士安納州目前是全美國最窮的一州,但州內工廠林立,照道理說應該是"促進生活繁榮,指日可待",事實則不然,因為所有外來的企業投資者,總在吸盡地方上的各項資源大賺一筆後拍拍屁股回家,徒留種種污染給當地百姓。這使我想起新港台塑中洋工業區的ABS污染事件,路易士安納州應該是新港最好的借鏡。 回想起9年前新港文教基金會的成立,是為了"不讓新港的下一代變壞",為的同樣是新港世代的子子孫孫,所以有許多認同的人投入基金會的工作。1996年11月初新港的各個機關團體共同成立「新港社區終生學習促進會」,無疑是「新港的Network」,將個人致身於團體中再重新出發,期望在眾多團體的努力中,共同思考如何才能讓新港的世代子孫都可以在這塊家園上永續生存、安居樂業,經由種種的互動、互信、互諒,建構新港人的價值觀,建構新港人共同的願景。 生物依存的相互關係是整個生態系的關係 初到美國的第三天,去參觀了「海洋哺乳類動物中心」(Marine Mammal Center)那是一個復育海洋哺乳類,如海獺、海狗……的地方,這些被工作人員從海邊救回來的海獺、海狗等,通常是皮膚潰爛、發育不良……,因為海洋遭到污染破壞所導致。義工每天按時餵食、醫療,期望早日將其健健康康地送回生長的地方──海洋,並作後續的記錄與研究。 海獺生病了,是因為海洋病了,而生長在海洋的魚呢?牠們是人類賴以為生的主要食物之一,我們吃了多少病魚?或者有一天沒魚吃呢?海獺病了與我們何干?雖然都是哺乳類動物,為什麼要去復育牠們?何什麼要尊重、愛護所有生物,如愛護人類自己? 我反反覆覆地思索著這些問題。 當所有的經濟開發長期陷於「要環境、生態或要企業、工作」的二分法思考中,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就成為投注的成本,以台灣為例,短期的利益造就了所謂「經濟奇蹟」,但長期破壞的後果在1996年賀伯颱風來襲後顯露無遺。 人類自以為聰明,以為可以征服大自然,殊不知環境、生態病了,生物將失去相互依存的平衡關係,整個生態系將要被破壞,而人類是生態系中的一員。 作好環保是在降低我們的社會成本。 後 記 美國歸來,在翻閱筆記時發現了自己的心得記載:「雖然我們在台灣的小小鄉鎮裡,作著文化、教育、環保……活動,但常常讓我感動不已的是,在美國的大城市 (如紐約),也一樣計劃著要做的工作,我們已經在做了。」雖然美國的環保工作讓我十分羨慕,也自覺新港在環保上的工作是還不夠的,但是新港人的努力,讓我可以大聲地告訴美國人,新港人在努力工作的內容,以及因為新港人的努力,新港就有可能變得更好……。 1996年10月,新港人響應天下雜誌「美麗台灣、清淨家園」活動,爾後,西庄村村長、村幹事、鄉民代表與村民在基金會義工的協助下,共同策辦了「西庄村清潔日」活動,在三官大帝廟入火安座的虔誠宗教儀式中,再次成功地動員村中的老老少少,為家園土地的潔淨盡一份在地人的力量。11月,基金會策辦「新港自然生態教室」開始一系列講座,希望經由課程介紹到實地生態觀察記錄,為新港地區的自然生態建構出基礎資料。12月份的「田園飛羽──賞鳥入門」課程與田野觀察活動,在強烈冷氣團來襲中,有100多人聽講,40多人參加田野觀鳥活動……。想起基金會董事長陳醫師常常在騎腳踏車出巡"新港"田野後,回到基金會興奮地述說著他看到了非常美麗的鳥兒,甚至還看到很像黑面琵鷺 (眾秘書嘩然)……,讓我聯想到下面的文字,希望成為新港自然生態的座右銘,更希望關愛這片土地的鄉親以此為鑑。 |
转自:http://www.dahai.ngo.cn/bbs/read.php?tid=22927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