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在新圣女公墓,受墓园文化洗礼 驴友游记,游记,游记搜索,搜索游记 |
[游记]在新圣女公墓,受墓园文化洗礼 驴友游记,游记,游记搜索,搜索游记 |
2008-02-10 luker.cn |
载着我们一行40人的旅游大巴,朝莫斯科西南方向开去,此行是按预定计划,参观新圣女公墓。没过多久,大巴便在一排朴素的红色围墙边停下。由杨领队临时“引导”我们,张导游因为要到机场,帮李姓游客领取被延误的行李。大家鱼贯而下,跟着前面的人往前走。小雨滴答滴答,我撑开雨伞,披上防雨外套。 下车前,杨领队坐在驾驶员旁边的低矮座位上,背对着我们介绍新圣女公墓。“那里安葬着很多名人。中国游客来莫斯科,除了红场外,公墓是必去的地方。”“大家知道乌兰诺娃吧,前苏联最著名的芭蕾舞演员。待会儿我们进去后,首先会看到她的墓碑,有一大块汉白玉雕刻,是她年轻时跳芭蕾舞时的样子”。“我去过几十次了,中国人的墓碑很少见,不过大家来了,都要去看王明的墓,他们一家三口都安葬在里面。” 几天来,领队一直象位勤恳的后勤人员,踏踏实实地做事,不怎么说话。张导走了,他迫不得已要多说几句。我总觉得他少点激情,但是,要求一个来了几十次的人,和我们这些初来者一样兴致盎然,也确实为难他。 新圣女公墓正门左边,有一间类似入口管理处,里面有鲜花等祭品出售。可能大家并没有明确的墓主需要祭奠,也就没见到谁主动买鲜花,毕竟是在异国他乡,也不太懂他们的套路。 一、接触无数名流的在天之灵,头一回这样近 进门后,只见绿树掩映的墓区,格外肃穆、宁静,只听到毛毛雨落在树叶上的声音。大家谁也没有说话,可能是怕打扰安息在这里的灵魂,那些曾经对俄罗斯历史发展进程起到推动作用的名人的灵魂。以前墓地在我的记忆中,只有阴森和恐怖。但进入新圣女公墓,我的心情却出奇地平静,感觉心跳都在减速。在这么近的距离,与这么多精英们面对面,的确是一段很难忘的经历。 《俄罗斯的墓园文化》的作者曾写道:“公墓里那些形状各异、质地色彩不同的墓碑雕塑,与墓主的灵魂和人格魅力有机结合,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每座墓碑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充满智慧的灵光。”现在我已经走进墓园,第一个感觉,它不是墓地,而是一座露天雕刻博物馆。墓主通过自己独特的墓碑,向来人讲述生命故事。 沿着正对大门的小道,笔直走,在右手第一个拐角处,乌兰诺娃演《天鹅湖》的身姿,首先吸引了众人的视线(插图1)。 这块汉白玉的地理位置极佳,在通向另一个墓区的路端。舞蹈家全身雪白,脚尖踮起,翩翩起舞。雕像比较新,估计是在近几年内锩刻的。同行人忍不住用手抚摩,感慨声起。 旁边不远处,有一块窄窄的石条,头戴礼帽的马戏大师尼古林悠闲地坐在上面,手里端着咖啡,面带会心的微笑,脚旁有鲜花簇拥。仿佛是幕间小憩,又象是在回味观众的喝彩(插图2)。 雕塑前面,卧着大师的爱犬,它乖巧地趴在草丛里,似乎正在等主人休息后,再次带它周游世界。刚到莫斯科的那天,张导组织大家去看马戏,我因为疲劳没有去,听说那个马戏团就是本墓主创建的,他和他的爱犬曾带给人们无尽的欢笑。 走过一个镶满了照片和小碑柱的墙面(插图3),好象到了另一个墓区。感觉墓区并没有经过刻意的规划设计,因为没有任何一条线索来贯穿,既不是按亡灵“升天”的时间先后排列,也没有按亡灵生前的职业领域分类。 因为一直落在队尾,我漏掉了好多人物的信息。一路走过,很感慨,但却不知道姓什名谁,只隐约听到一句“这是著名作家契珂夫的墓碑”。紧跟领队看来是十分必要的,领队凭借自己的判断,都会对大家可能感兴趣的墓碑或雕塑作个简介,虽然多数也只是说说墓主的名字而已。 听了介绍再看,效果到底不一样,当熟悉这个名字时,顿觉心有灵犀。领队指着一个头像被玻璃罩住的石碑说,“她是斯大林夫人”(插图4)。我心想,“斯大林在红场,她却在这里。而列宁夫人是和丈夫一起安葬在红场”。 不知是领队走得太快,还是我走得太慢,很快和他们走散了。顾不上两边看,一心只想追赶,突然看见前面的几个人走了几步,又退了回来,朝我背后走过去。我回头一看,一个笑容有点勉强的头像,镶嵌在两块大理石座上,一半黑,一半白(插图5),原来那是赫鲁晓夫,墓碑寓意他“功过参半”。 四下望去,还是一个熟悉的人影都没有。我紧急寻找自己人。但没走几步,就看到了很多熟悉的衣服,象约好了似的,分列在一个通道两边,领队在前面指指点点。原来,那里有国人十分熟悉的前苏联抗击法西斯女英雄——卓娅的墓碑(插图6)。因为中国人的到来,这里成为当日墓地人气最旺的地方,而墓前的鲜花特别鲜艳,显然那是别人刚刚敬献的。 感觉所有的墓雕,都在说一句话:“不要惧怕死亡,这只不过是暂时的休息”。 撑着雨伞继续走,雨骤停骤下。 二、我在默默地寻找那个中国人的面孔 满眼都是雕塑,四处都是墓碑,虽然旁边也有注释,但我一个俄文字也不懂,完全靠导游介绍。要是张导也在就好了,杨领队哪里经得起我们三十多人不停地发问。 走了一段又一段,过了一墓又一墓,见到很多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 总觉得还有个“任务”没有完成,“王明在哪里?他的墓碑会是什么样子?” 我扭头,问走在后面的小个子:“怎么还没看到王明的墓?”不料那个小个子冲着我嚷:“找他干嘛?没什么意思!”说得我一楞,不知这个小子为何对王明这样有恶感。其实,如果还有第二个中国人,我也会去寻找的。不管王明有何功与过、是与非,毕竟是自己的同胞。 我好奇王明怎么会埋在这里?估计是“斯大林的学生”这个头衔,帮了他的忙,他去世的时候,中苏关系交恶,按照“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逻辑,他受苏共欢迎,也就不难理解了。王明后来写过不少反对新中国领导人的文章。想必他不会承认,在中共早期的革命斗争中,由于受其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中国革命几乎被葬送,工农红军被迫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建国初期,王明以到苏联治病为由,一去不复返,直到1974年去世前,都没有回来过。 我正准备开口问,领队先说话:“那边就是王明墓。”估计他已猜到大家的心思。沿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到一个穿中山装的头像,离卓娅的弟弟舒拉的墓碑只有几步之遥。这个地理位置还真不错。 王明的墓碑是一尊半身雕像,身穿中国传统服装,神情凝重,两眼直视前方(插图7)。 王明墓的斜对面,是他妻子孟庆树的墓地,上面刻印着一张典型的中国知识份子的照片,穿镶白领的上衣,发型是五四时期年轻女性的齐肩短发。墓碑下方,刻着他们女儿的名字(插图8),一家三口后来都加入苏联国籍,换成苏联人的名字,持苏联护照。听说王明的儿子曾在莫斯科一家中国武术馆从事管理工作,不知是否还健全,算起来也该是60多岁的老人了。 望过去,刚才那个不以为然的小个子,也
|
转自:http://www.luker.cn/youji/viewyouji.asp?id=1360155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