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是一个人文气息很浓的地方。大凡是去过的,对其璀璨的名城,如巴黎、罗马之类,无不留有极深的印象。如同是大家闺秀一般,这些城市的芳名,早已被旅行者传遍了世界各处;然而另有一些小家碧玉似的城市,庭院深深而少为人知,但亦是别有一番可人之处的,象法国的格勒诺布尔就是这其中的一个。 有灵气的地方,总是离不开水的孕育,格市自然也不例外。一条伊泽尔河(Isère),自阿尔卑斯山间奔出,穿城而过,于是这片土地便有了生生不息的活力。河上跨着气韵生动的好几座桥,分属于不同的世纪或年代。它们的存在是一本书,讲述着这座城市的成长经历。.城外山峦环抱,莽莽无尽,然而又不是平常所说的“山如眉黛”――因了山头的残雪未消,诸峰倒象是皓首穷经的老者,给格市平添几分书卷气。介乎于山水之间,自不乏婉约之气,由此到得格市,不免便生出些思古怀旧的心情来。 既如此,当然是去老城区走走。其北面正挨着伊泽尔河,整个儿的面积虽不很大,但倘若流连起来,却也须花上个把小时。 信步而行,本是没有什么目标的,然而过了两、三条街,不觉就受了一座教堂十字架尖顶的召唤,一直到了它的跟前去。教堂因人而名,格市居民呼之曰圣路易教堂,听来竟有股挺浓的“慎终追远”的意味。教堂的位置大体正居于老城中央,所以其尖顶颇显出绝对之高度,上面的十字架直指天穹,远远望去确乎有天国的森然。正对着教堂的是格内特广场,说是广场,不过因为较之于其两边的街道,它显得更为宽阔一点而已。地面为卵石铺就,经岁月几世纪的一碾,使人仿佛觉得只要一低头,对面就是一辆马车驶来。广场尽头,水声汩汩。循声而去,便可见一眼清泉,自上世纪的雕塑中喷涌而出,晶莹的水珠,恰映着薄薄的日光,折射出一丝凝重的色彩。这样的街市,是很可以踯躅一会儿的――教堂、广场、公共喷泉,加上街头的几处咖啡馆、面包铺子,正在驶去的有轨电车(Tramway),无一不烙着淡淡的旧日印记。看得半晌,再经了自家的一番体贴,一个典型的十九世纪外省市镇便宛若眼前了。 小住的趣味不仅于此。或可以选一个面山的房间,清晨推开窗,但见阿尔卑斯群山隐隐,云蒸霞蔚的,于是真个儿就有了“远山来与此堂平”的感受。山间林木茂盛,秋风一过,尽显斑斓之色;而近前的伊泽尔河岸,则另有一处天主教堂,其哥特式的尖顶衬在这样的底子上,就如同对着一幅油画。若时间赶巧,圣路易教堂的早课开始,便会有钟声入画,尽管画中不见钟楼,但如此悠扬之音,已足以令人在画前入定。 伊泽尔河边也是值得一去的地方。这里的空间相对开阔,很适合茶余饭后的散步。河岸的一边紧临去势甚急的水流,另一边乃车流来往不息的滨河大街。傍晚时分,在这两股川流之间,不时可见上了年纪的老太太,手里牵着一、两条狗,口里喝着、唤着,从你身旁慢慢走过。主人与宠物的身影,投在落日的余辉里,于是亦成为一道夺目的风景。 穿过滨河大街,曲曲折折没几步,就到了城中的街心花园。尽管寻不着什么古迹,但其园艺却不乏可陈之处。单说草坪,便修剪得很妥帖,而且隔成了若干几何图形,兼之间疏有致地饰以几株乔木,乍一看,有如一股浪头扑面而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园中的游人三三两两,不显多,但飘逸着甜甜的生活气息。那蹒跚学步的婴孩,喁喁私语的妇人,还有叼着烟斗沉思的老者......身处其间,会感到亲切,觉得是在与这座城市真正地贴近。 若是天公作美,飘起点小雨,就正可以转到某个街角的小咖啡馆坐坐。踏着卵石路面,眼睛不经意地扫过一个个门牌与铺面,随意挑一家走进去,是很有逸趣的。而且往往坐定,近旁不相识的人们也会冲你点点头,友善地打个招呼,于是这时的心情,也悄然成了门外轻快的小雨点。要杯热咖啡,靠窗而坐,看看玻璃外面衣饰各异、匆匆而过的人们,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离开的那日乘TGV,随着车轮跟轨道有节奏的摩擦,与格市的距离亦渐拉渐远。想起此去是喧嚣的巴黎,格市的恬淡便似化作了一只手,将不舍与留恋满满地塞进了心房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