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后重游汉堡港(1) ——朝阳下的Fischmarkt(鱼市场) 纵贯半个德国的易北河(Elbe),在向北汇入北海之前形成一道水面宽阔的江湾,这也成就了河港城市汉堡。在汉堡,能够体会到一个港口城市特有的气氛,多少有点儿像上海。 德国的绝大部分城市处在内陆,终年偏干燥,并且吃不到新鲜的海货鱼虾。我到德国三个月,整天吃的都是土地里长出来的东西,除了从国内带来的干虾米,和超市买来的速冻炸鱼块,还没有尝过真正的新鲜海河产品。 同行的朋友很早就计划着要去汉堡的鱼市场,号称一定要买到新鲜的活鱼,所以周六晚上特意上了闹钟,第二天必须起个大早。汉堡的鱼市场只有在每周日的早上开放,夏季6点开始,冬季7点开始,持续约两三个小时。 周日清晨早早地出门,坐地铁来到St. Pauli Landungsbruecken(圣保利码头),它的钟楼是整个汉堡港在六年前给我留下记忆最深的一座建筑。所谓Landungsbruecken,应该是栈桥的意思,近十个登船口东西向排开,每个栈桥前的桥洞貌似圆顶碉堡,很是宏伟。 沿着易北河向西漫步,近距离感受汉堡港,好像回到了上海外滩滨江大道,不同的是少了一份嘈杂和多了一大群嬉戏的海鸥。 步行十来分钟便到了鱼市场,简易的铺位摆开在两边,有的还是房车改装的,摊主们有的是刚从海上打鱼回来的,有的是从荷兰船运鲜花过来的,有的是来凑热闹的小商小贩。太阳已经完全出来了,鱼市场看上去也已经热闹许久了。虽然称作鱼市场,但摊位上卖的却不仅限于鱼,水果,小吃,花草,服装,纪念品,什么杂七杂八的东西都有,摊主们用各种怪音吆喝着吸引来往的顾客。有两位商贩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位卖花草的,一位卖鲜鱼的,他们两位都高高地站在房车之上,远远地望着自己的顾客,发表着长长的宣言,谈理想谈抱负,心思却似乎根本不在买卖上面;后来据说这两位在鱼市场上可算得上是出了名的,很多人都是冲着他们的演说而来的。 鱼市场上最多竟然不是鱼,而是新鲜水果了,非常便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近收市时价格还会一泻千里。水果一箱一箱地买回来,因为便宜得近乎夸张,所以难免有滥竽充数的,之后就需要从大箱内遴选出值得带回去的,朋友戏称之为“选美”。 朋友请客每人来了一份海鱼卷汉堡(Rollmops Broetchen),鱼肉生生的咸咸的,满足了一下三个月没碰鱼肉的舌胃;我们又带回两条大扁鱼,一条清蒸,一条红烧,便是旧年最后一顿大餐的主菜了。 远处,鱼市场临近收市的钟声开始敲响了,商贩和顾客似乎都满载而归。 圣保利码头的钟楼  圣保利码头的栈桥(Bruecke) ,两个石“门神”下标明东(Ost)西(West)航向,桥洞内便是通向登船口的栈桥  朝阳下的汉堡港和栈桥,对岸相望的是欧洲数一数二的汉堡货物运输港口  鱼市场上的各式鱼汉堡  阅读全文(71次) / 评论/ 丢小纸条/ 文件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