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骑行记:趟过“罗马河” |
[游记]骑行记:趟过“罗马河” |
2008-04-03 ctrip.com |
骑行记:趟过“罗马河”——马甲篇 清幽山谷,可以没有面包,但人的精神世界不可以苍白……。孤独并不可怕,有时候,孤独也是美丽的。人需要孤独,需要安静…… ——摘自罗叶红的《公主的微笑》 【前言】 当我趁着酒兴,告别了阿胖、王牌和他们的“黄埔军校”,一个人孤寂地骑行在前往马甲的山路上。零星散落的村子里,小孩子总是有值得他们欢快的笑声,稚嫩好奇的眼神,是他们认知外界的起点。明媚的阳光下,他们嬉戏着,老人舒坦地倚在暖暖的墙角边看着,深邃的目光,透露出了漫漫岁月的痕迹。豁达的笑脸,似乎在憧憬着田间地头的好收成。从炊烟袅袅的庄子经过,我的脑海里忽然晃过了《公主的微笑》这段话。 马甲镇位于河市镇正北,直线距离七公里左右。自从“爱国华侨”吴庆星回乡兴办了第一所民营学府——仰恩大学以来,马甲一下子就成了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字眼。以前人们一谈起马甲,都唤作“仙公山”。有道是:山不大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处于马甲镇的双髻山,因有仙游县(现属莆田市辖区,相传有何氏兄弟在九鲤湖羽化成仙)“何氏九仙”显灵于此,故声名大噪。 马甲一词应该是属于衣服范畴的,与盔甲、龟甲、指甲、保甲的概念有点沾边,都是起着一种不可或缺的防护作用。后来人们又把在证券交易所穿红马褂的交易员也称作红“马甲”,记得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台词——你以为穿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你啦!…… 大仙公——应天真人 九月初九 二仙公——厚福真人 四月三十 六仙公——休道真人 二月初二 三仙公——宏仁真人 五月初二 七仙公——通神真人 十一月十二 四仙公——广福真人 四月十五 八仙公——显圣真人 十月十二 五仙公——济世真人 三月十五 九仙公——足慧真人 正月初五 有意思的是还有一位母舅公的牌位——范候公 七月初一。 一躺上坚硬的石床,却没有一丝的睡意,也许不是什么节庆旺季,偌大的丰山洞里,只有我形单只影,寂静的四周,褪去了白天里的喧闹,使我想起了远古贤人们隐居山谷的情景,可能就是因为能耐住了这空寥的孤独和寂寞,他们的心境才会那么地空灵和清幽。借着微弱的烛光,我在四周的石壁上看起了那些有些耳熟的神灵故事—— 【无戏言耳】 相传山脚下有位读书人,用功备考,学富五车。素闻附近赴京赶考的学子,都到泉州双髻山的丰山洞祈梦,问卜仕途前程,甚为灵验。于是,他也慕名前来。一路上翻山越岭,来到了双髻山,顿觉心旷神怡,如临蓬莱。放眼眺望,山恋叠翠,曲经通幽,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清泉如练,亭阁似画,不禁赞道:“真仙境胜地也。” 晚上他洞中点香燃烛,祈求仙梦,侧卧于案下。 朦胧间依稀记得有一真人在他手掌上写字,醒来一看左“才”右 “无”二字。按字释义,觉得仙公戏谑他“无才”之徒。心情郁郁不乐,但又觉得自己多年苦读,博览群书,心中有所不服。决定加倍刻苦,如期进京赴考,结果金榜题名。没多久,升任巡抚。荣归故里时才领悟出双髻山仙公运梦之事,原来“才,无”者,巡抚之抚也。不禁感叹道:“仙公无戏言耳!” ——这则故事的意义不仅仅说明了“九仙公”灵验的未卜先知(在今人看来,多少有点故弄玄虚),“成事”的幂幂之间也许真有定数,但归根结底还是“谋事”在人。 【真神仙也】 在仙公山的丰山洞内有一块清朝大学士李光地所书的“真神仙也”匾额,原来李光地当年进京应试时,也曾经到仙公山运梦。李光地,安溪县湖头人,生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卒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相传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岁次戊戌,李光地时年18岁, 在赴省城应试前来到泉州仙公山祈梦,以求测功名前途。当晚睡于丰山洞仙公案桌下,梦中见一仙人对他说“功名无心想, 富贵两不成”。李光地极有抱负,决不相信“运梦”而放弃自己的功名,于是坚持上京“高考”。结果在康熙九年(1670年)高中进士,后来当上了文渊阁大学士、首辅大臣,还曾“七日权君”。 有一次回乡省亲,寓居泉州。旧友谈及仙公山“运梦”一事,认为当年如信其梦,必误了大好前程,准备第二天上山兴师问罪。 此时,门童来报,说仙公山李道人求见。接见时,道人辩道:“相公当年运梦的‘功名无心想’,‘想’字无‘心’字,便是‘相’也。而‘富贵两不成’,是指您进京的戊戌年是也,‘戊戌’双字均非‘成’者,众人皆赞“仙公真神仙也”。 第二天,李光地上了仙公山当场答谢并题写了这“真神仙也”匾额。 后来李光地卒于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是年刚好岁次戊戌。又再次巧合了“富贵两不成”的箴言。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李道长随机应变的功夫,同时也让我想起了另一则故事,说三人进京应考前,到一“半仙”处测签。算命先生一言不发地写了一个一字。事后他向人透露,此招百分百之准,原来“玄机”在于:三个一起中,只中一个,或者一个都不中,只有一个不中。 【“天子”游山】 清顺治(1644-1661年)年间,南安县石井,有位少年叫郑成功。有一年,他也准备上仙公山来问卜前程。 相传仙公掐指一算,知道有一位将来会“惊天动地”的大人物要来山中,于是托梦道士说:“明日有一白衣秀士前来问签,你们赶快把山下坪铺打扫清洁,备办清茶好好迎接贵客。请到半山迎接天子,吩咐他修文练武,必成大器”。当道士向郑成功传话时,却叫郑成功只到半山就好,郑成功坐下休息片刻,看四周,崇山峻岭,古树参天,高耸入云,草木苍郁,来往香客络驿不绝,实在是人间仙境。 ——这明显是一则后人编撰附会的传奇故事。 【尾声】 枕着这些故事,在清风的陪伴下,我不知何时进入了梦乡。清晨在山村此起彼伏的鸡啼声中醒来,看了看手掌,并无异样。起身在洞外却见一群信众围着位仙风道骨的上人求签,据说这是一位来自武当山(后来才弄清是泉州东海镇的武当山)的得道高人,法号:虚竹道长。我心里一格登,待众人散,向道长一稽首。 道长问:“解梦否?” 2008年3月文稿
|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105465916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