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卢浮宫游记

[游记]卢浮宫游记

2007-07-26    sina.com.cn

卢浮宫的建筑分为德农、叙利和黎塞留三部分,按南、东、北顺序位于市中心塞纳河的北岸,正门朝西。米黄色的外墙和青灰色的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既庄重又典雅。
漫步走向卢浮宫,路旁树阴下、草地上或石阶一侧,到处是轻松休闲的男女老少,一派浪漫的艺术情调。远远望去,卢浮宫门前的金字塔型玻璃建筑格外耀眼,那就是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得意之作。这座由内部金属结构架支撑起来的玻璃金字塔,就是卢浮宫的主入口处。
进入金字塔缓缓而下,便到了拿破仑大厅。这里免费提供不同语言版本的导游图,包括中文的;大厅里有视听室,每天以讲座、电视等形式做有关介绍;此外还有咖啡室、餐厅、邮局、书店、讲演厅等。
卢浮宫展览楼面共有3层。底层从拿破仑大厅夹层开始,可以进入叙利馆底层,这里和叙利馆的二层都收藏了东方、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作品。许多石刻雕像虽已残损,但那留存的部分仍令人肃然起敬。
顺着簇拥的人流和闪光灯的汇集方向,我们看到了维纳斯。那高大的玉白色的大理石雕像,矗立于展厅中央的台座上,这就是1820年在米罗岛上发现的维纳斯女神像。这尊雕像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座:她的腿部被富有表现力的衣襟遮住,仅露出脚趾。由于下半身的厚重稳定,上半身的袒露便显得更为秀美;躯体螺旋状微微倾斜,脸部没有半点娇艳或羞怯,有的只是纯洁与典雅;两臂虽已失去,却依然亭亭玉立。曾有人试图恢复她的原型,却始终没有找到一种令人信服的方案。这尊雕像把形象的美提升到了古典理想美的高度,从精神到肉体的完美,含蓄而耐人寻味,为无数人神往、迷醉和倾倒。难怪当年法国获此雕像时举国欢庆,卢浮宫更将她奉为镇宫之宝。能亲眼目睹这尊“米罗的维纳斯”,真是人生一件幸事。
从维纳斯展厅出来,我们进入了德农馆,底层收藏着古希腊、古罗马的许多雕像,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意大利雕像家米开朗基罗的两尊奴隶像:“垂死的奴隶”和“被缚的奴隶”,这是1516年米开朗基罗被迫为教皇的陵墓工程设计制作的。在中世纪的意大利,统治者在墓前立奴隶像象征其权威。米开朗基罗为发泄他对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就把奴隶雕成两个渴求解放而不可得的形象,具有力士般健美的体魄。“垂死的奴隶”双目紧闭,似在微睡,而并不像垂死;胸前的绳索,就是暴力与专制的象征。在塑造这尊雕像时,米开朗基罗没有让奴隶表现出极度的痛苦和挣扎,而是把它塑造成了一种摆脱苦难之后的昏迷。“垂死的奴隶”左手枕于仰起的脑后,右手弯在胸前,虽然生命垂危,仍想挣扎着再次醒来复仇———同暴力、死亡斗争。“被缚的奴隶”则更有节奏感:壮实的身躯螺旋般拧起,力图挣脱身上的绳索,显示出强烈的不满,似乎要挣开绳索抗争;面部表情亦显现出了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米开朗基罗以卓越的技巧,给平凡的石头赋予了生命的无限活力。
在德农馆二楼,我们看到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莱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与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同称为文艺复兴三杰,他不仅是画家、雕塑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数学家、机械工程师和物理学家。据画家同时代的传记作家瓦萨里记载,蒙娜·丽莎是佛罗伦萨一皮货商的妻子,达·芬奇1503年开始作此画时,她年仅24岁,刚刚失去自己心爱的女儿,非常悲哀抑郁。画家为使她露出微笑,想了种种办法。从画上看蒙娜·丽莎的笑容还是微弱的,但可从眉宇间见出些许愉悦;稍微翘起的嘴角和舒展的笑肌,约略能使人感觉到她当时的心情。“蒙娜·丽莎”极富魅力的微笑,被美术史学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据说,达·芬奇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为表现人的感情而费尽心机。他废寝忘食地从解剖和生理学的角度研究、探索皮肤下面微笑的真实状态,研究人在轻松愉快时的心理变化和反应过程。在构图上,达·芬奇一改以往肖像多侧面、半身到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胸像,金字塔构图,透视点略上升,使肖像更显端庄、稳重。“蒙娜丽莎”的双手也正因此被画得十分精确、丰满,完全符合解剖结构。虽然这幅画只有77厘米高、53厘米宽,但达·芬奇却画了4年,可见其对艺术的孜孜追求。这幅画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画家体现出了先进的艺术思想,即用科学的精神去观察自然。
“约瑟芬皇后像”也在德农馆二楼,这是画家皮埃尔·保罗·普吕东(1758—1823)的作品。约瑟芬是拿破仑的妻子,十分秀丽庄重。肖像上的约瑟芬在马尔梅松城堡花园一角树丛间的石椅上斜靠着,陷入沉思,她身穿白色长裙,一条红色镶边大氅翻盖在双膝上。颀长的身材、娇柔的肢体、丰满的胸部和清秀的面庞,构成一副古典美的画图。后人曾怀疑此人不是约瑟芬,而是拿破仑的女儿奥尔唐斯。经反复考证,画中人确是当时42岁的约瑟芬,虽人到中年依旧光彩照人。
德农馆中的法国绘画精品不胜枚举。法国浪漫主义绘画最杰出代表之一欧仁·德拉克洛瓦(1798—1863)的作品引人注目:“自由引导人民”气势磅礴,构图紧凑,色调丰富,明暗关系对比恰到好处,用笔奔放,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德国大诗人海涅曾为此画写了赞美诗,现行法郎一百面值的纸币上就采用了这幅作品和德拉克洛瓦的肖像。此外,德拉克洛瓦的“梅杜萨之筏”和“希阿岛的屠杀”、柯罗的“孟特芳丹的回忆”、达维特的“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等等,无不令人流连忘返。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3f77b16010002yr34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