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埃菲尔铁塔,走廊式建筑和Disco |
[游记]埃菲尔铁塔,走廊式建筑和Disco |
2008-05-22 msn.com |
5月17日 200548 Disco 从今天开始,才是真正意义上我们旅程计划的开始。今天一天的旅游是由达能公司安排的。吃早饭的时候,达能的一位工作人员特地来关照我们,说今天巴黎的天气特别冷,把能穿上的都穿上。我出门感受了一下巴黎的温度,决定还是上楼再穿件外套,后来证明这个决定是多么的明智! 出门,拐弯穿过红绿灯,登上等候我们的双层观光汽车,上面一层是敞蓬的,我们当然坐到了上面一层。每个人被发到一个耳机,可以插在每个座位旁的插口,说是每到一个景点都会有讲解。但后来我基本上没怎么听,视觉上的满足取代了耳朵的好奇。不久,观光汽车便载着我们游览巴黎这座美丽的城市,一路上可谓处处是风景,保存完好的古典建筑,典雅大气的雕塑等等,入眼之物皆是景,以至于我们拿着相机都来不及拍。但半路上,天气开始下起了雨,刮起了风,气温似乎也更低了,不少人都抗不住这冷风冷雨,纷纷下到下面一层。我由于穿的较多,基本上是在上面撑着伞坚持到最后一刻才下去的。这一路上我们是怎样的兴奋,惊奇以及疯狂的拍照都不必细言。车在半路一地铁站旁停了下来,选择去卢浮宫的人都下车了,小万、小刘和小杨也就在这和我们暂别了。在我的提醒下,王老师和小张总算没有跟着下错车,按原计划我们三个一起随车来到了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下。 进入埃菲尔铁塔内,乘着电梯顺着塔柱斜向上,先是来到了铁塔的第三层。这层楼里,每个方向上几乎都标注了一些国家的国旗和城市的名字,旁边标着距离,意思是告诉你从铁塔到这个国家和城市有多远。我们跟了一个男的导游,他用英语向我们仔细介绍着从铁塔上各个角度看出去的风景。王老师不懂英语,独自去拍DV了,我和小张两人起先还耐性地在听,但不一会儿也开起了小差,各自欣赏起风景了。我们基本上以三百六十度俯瞰了整个巴黎城,感觉真的是不错!那位导游介绍完毕后,告诉我们:你们可以选择再上去,但风景和你们在这看到的差不多,只是位置高点而已;也可以选择下去到第二层,可以买些纪念品等等。小张选择再上去,我则跟着导游下到了第二层,这时导游告诉我们可以自由活动,并约定在11点45分在西面柱子的乘电梯处集合。分散后,就我一个人在第二层,而且才发觉要想再上去是不可能了,于是便在这一层楼逛了一下卖纪念品的小店,发觉价格可不便宜。然后到边上眺望巴黎城的风景,在这可不象在上面要隔着玻璃看风景了,而且附近的风景建筑可以看的更真切一些。我企图用我带在身边的指南针找到西这个方向,但以失败告终,我发觉指南针放在这个位置和那个位置所指的“西”这个方向是不同的,后来想通了:身处于整个铁塔中,地球磁场也许早被扰乱了。正当我边拍照边担心着怎样和王老师和小张联系上时,他们也已来到了第二层并且看到我了。我们正准备下楼时,碰巧看到了一个邮局,其中有明信片出售并且可以当场为你敲好邮戳寄出去,我花了5欧元不到的钱买了一套,其中共有5张,小张和我各挑了一张,当场写好让里面的工作人员敲好了邮戳待寄,我的那张就往家里寄了。我问要多长时间能寄到,她说大约一周的时间(后来实践证明需要10天的时间),本来想把剩下的寄给一些朋友的,无奈这些人的地址不在身边,只能作罢,还有集合的时间也马上要到了,于是匆匆离开铁塔内的邮局去乘电梯(后来,剩下的三张明信片正好小万、小刘和小杨各一张)。 等了好长时间才等到下去的电梯,等我们乘到底层,向门卫确认了这里就是西面柱子,但我们没有看到导游的影子,也没有其他队友的身影。我们在外面周围寻了一圈,结果一无所获。天气让人很不爽,下着雨,又刮着风,气温又低。我们等了大约有半个小时的光景,觉得再等下去也没什么意义了,于是我们开始发挥各自的作用。王老师用他开通全球漫游的手机发了短消息给Stephanie,询问我们吃午饭的地点以及交通方式。根据Stephanie回我们的消息,小张在地图上找到了最近的地铁入口处,以及应该乘的路线,于是我们三人就向我们享用午餐的饭店进发了。在入地铁口之前,我们各自以埃菲尔铁塔为背景留了影,只是都是手里拿着伞的。 我们要去的餐馆名字叫Fauchon Resturant,出了地铁,我把这个餐馆的名字写在纸上,然后从地铁卖票员问到街上的售报人,结果很快就找到了那个餐馆,但往里一看,里面不象餐厅啊,是出售甜点,奶酪,葡萄酒等的商店。问了门口的门卫,他用很不流利的英语说了一通,说是上面是有一家餐厅,但今天被封掉了,不能上去等等。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其实他说的被封掉就是被达能公司包场包掉了。后来,他让里面的一位售货员与我们交流,我们说我们是受达能公司邀请的等等,估计他也没怎么听懂,就示意我们上楼看看。我们踏上铺着红地毯的往上的楼梯,走了一半,就看到了熟悉的达能工作人员的身影,心想终于找到了,哈哈。走进餐厅,看见带我们的那个男导游早就悠闲地坐在那里了,呵呵。我和小张、小万、王老师坐在一桌,由于桌子比较小,后面来的小刘和小杨就坐在另一桌了。开始吃午饭了,午饭吃的是法国有名的鹅肝酱,涂在硬硬的面包上,再加上点果酱,味道还真是不错。但后来和小刘和小杨交流,他们居然就没怎么吃,认为难以入口。那天的甜点也是很有特色的,一大盆的甜点端到你面前,形状颜色各异,只可惜只能选一个,否则真想都尝尝,呵呵。还有最后那浓郁纯正的咖啡,恩……真的是意犹未尽啊。 那天,就在这个餐厅,坐在靠窗的座位,透过窗户看着刚被雨水冲刷过的这座城市,路上行人不多,对面是座典雅的立柱式的建筑,古朴的土黄色似乎向人们诉说着它古老的历史。虽然是雨天,但天色很亮,并不昏暗。就这样傻傻地坐着,突然很喜欢这样的环境和感觉,喜欢这种简单但富足的生活。突然想起一句话:“有钱有闲的时候到欧洲来”,我想是有道理的。手握着酒杯,凝视着窗外的景色,什么也不想,感受着这一切所带给我的独特神韵,仿佛自己就是一部不知名影片的主角,孤独但并不忧伤,寂寞但并不空虚,幻想着另一种别样的生活…… 言归正传啦,那天中午还要对我们下午的旅程做出选择。一共有大约6个不同的路线选择,最终小刘和小杨选了蓬皮杜艺术中心那条线路,我和小万、小张则选择了游览具有十八、十九世纪风格的走廊式建筑,王老师和Stephanie跟着我们一起。我们的导游是位老太太,每到一个地方都很尽职地向我们解说,同样说着带有浓重法国口音的英语,但听着很有味道,虽然后来也没怎么用心去听,呵呵。所谓“走廊式建筑”就是一般两边是各种小店,中间是条小路,上面都是用玻璃做成的屋顶。一路上,走出一条走廊,拐过几个弯或是过条马路就马上又走进另一条走廊,很是有趣。那些小店,有卖酒的,有卖衣服的(那些衣服的颜色和款式都很抓人眼球),有卖书的,有卖画的等等。最后,我们来到了一家咖啡馆,导游示意我们可以点些东西吃,小张和小万各点了一个冰激凌,我由于还能感觉的到午饭带给我的满足感以及咖啡那残留在口中的浓郁,因此我什么也没点。尽管最后是那位仁慈的导游买的单,不需要我们出一分钱,但我一点也没感到什么遗憾。稍做休息后,我们就起程回旅馆了。 导游一直把我们送到了旅馆,和我们告了别。我们在旅馆稍做休整后,在队长小万的一再坚持下,我们还是换上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唐装去赶赴晚宴(说是再不穿,就没机会秀了,道理还是有的,呵呵)。餐厅就在圣心大教堂附近,这也是达能公司为我们安排的“最后一顿晚餐”了,那天吃的美食已经淡忘了。在吃饭的间隙,我们把在国内买的中国结一一送给各个国家代表队的队员,并与他们合影留念。晚饭一直持续到大约11点,接下来,在楼下特地还为我们安排了一个Disco舞会。原本我们是不打算去的,但在Stephanie和王老师的鼓励和说服下,我们决定还是下去体验一下气氛。走进舞厅,只见昏暗的灯光以及台上已经跟随着节奏起舞的外国友人们,耳边只有那极具节奏感和冲击力的舞曲,声音虽响但不刺耳,仿佛空气中的粒子都被音乐感染了在翩翩起舞。原本我们只是想在下面坐坐看看的,但既然来了,为何不体验一下呢?在者,那扣击着心扉的音乐,那让人忍不住会跟着扭动腰肢的旋律又怎会让我们年轻的脚步停留呢?我脱去身上的唐装和毛衣,召唤着其他人一起跳进了舞池,音乐在耳旁更加激烈和火暴,平生第一次在这样的环境下跳起了舞,没有任何规则,没有任何约束,随心所欲,身随乐动。只是感觉还是少了一份洒脱,一份激情,一份忘我的从容,少了一份酒精的刺激……在自我陶醉了一段时间后,我们走出了舞池,穿上衣服告别了这个特别的空间。 走出餐厅的大门,王老师被一位女画家缠住了,女画家手上的画板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画好了王老师的一幅肖像,无奈之下,王老师只能掏出兜里的硬币给她,但明显不够,小张又帮忙给了几个硬币,那位女画家才勉强的接受并把画交给了王老师。 深夜,在几乎没人的巴黎街道上披着夜色前行,下坡的石子路,冷冷的空气,还有我们互相的调侃声回荡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就这样步行到我们的旅馆。
|
转自:http://xiayvhou.spaces.msn.com/Blog/cns%21FB35E1ABD85BCD52%21118.entry56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