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从塞纳河到黄浦江

[游记]从塞纳河到黄浦江

2007-07-19    blogtt.com

从塞纳河到黄浦江
———写于中法建交40周年之际

从地理上看,中国和法国遥隔万里:一个在亚洲的东端,依傍浩瀚无垠的太平洋;另一个则在欧洲的西端,面临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但在文化上,两国却又如此相近,当你漫步在巴黎街头时,中国的形象会时时映入你的眼帘:雨果的故居里有整整一个房间摆满了中国古色古香的家具和各种华丽的装饰;而在一位里昂收藏家开设的名叫吉美的博物馆里,人们又可以看到自秦汉以来各个时期中国的文物……这时你就会感到中国仿佛就在眼前。
法国人早就对古老的中国文明很感兴趣。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自己的著作中热情地赞扬中国古老的伦理道德和治国理念,而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许多人物则都是中国风尚的崇拜者。甚至率领千军万马横扫欧洲,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也曾预言,中国就像睡狮那样,终有一天会猛醒过来,那时就会撼动整个世界。1814年,法兰西学院正式开设汉语课程,从此巴黎便成为“西方汉学之都”。
同样,中国人对法国文明也仰慕已久。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都极力称颂法国大革命的业绩,而林琴南也把小仲马的名著《茶花女》翻译过来,一时风靡全国。
中国是世界古老文明之一,而法国则是欧洲文明的摇篮。随着哥仑布发现新大陆,这两种文明也就开始了逐渐碰撞和接近的过程,到了17—18世纪,更是步入迅速融合的时期。那时,正值中国的康熙帝和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执政,他们都是目光远大、才智过人的君主。
此后,尽管世界风云变幻,中法两国的关系也历经风风雨雨,但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却始终没有间断,文化的交流更日趋频繁。
法国濒临地中海和大西洋,而中国的东南地区则被东海和太平洋环抱,同属海洋文明地带,自然和人文环境都极其相似。而巴黎和上海更像一对姐妹城市,一个是塞纳河畔的一朵鲜花,另一个则是黄浦江边的一颗明珠。法语和沪语同样柔和悦耳,巴黎人和上海人一样机智和幽默,巴黎和上海所展示的文化都很清新亮丽,尽管许多年过去,淮海路上的殖名地气息早已荡然无存,但那宽广的街道和路旁的咖啡馆仍能让人感受到这是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重现。东方明珠塔看上去酷似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浦东的许多住宅区颇类似巴黎郊外的德芳斯,逐渐变清的黄浦江江水和相继耸起的一座座跨江大桥,让人联想起那流淌在巴黎身旁的塞纳河。
巴黎是中法文化交流的场所,巴金、冼星海、聂耳、徐悲鸿、刘海粟……都曾在那里接受过文学和艺术的熏陶,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大师。
1964年中法建交后,大批中国学子又和以往一样,涌向巴黎,我也有幸置身其中,应法国人文科学院之邀前往法国作学术访问。
1984年初,正值中法建交20周年,我在巴黎市中心卢森堡宫,聆听了奉戴高乐之命于1963年10月前来北京进行建交谈判的著名政治家埃德加·富尔的精彩报告,并和当时任法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的马纳克先生进行了愉快的交淡。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那时法国人民热烈而又隆重地纪念中法建交20周年的盛况。如今,已值中法建交40周年之际,我深信,中法两国,尤其是上海和巴黎友好往来的明天必将更加光辉灿烂!
复旦大学历史系首席教授金重远

转自:http://www.blogtt.com/itinerary/itine45812.html24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