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旅游匆匆瑞士游记(四)--少女峰巡游,. |
[游记]旅游匆匆瑞士游记(四)--少女峰巡游,. |
2007-07-16 hexun.com |
发表者: 小鱼Fish_i 在祈求中早早的起了床了,希望老天坚持不要下雪,不过外面风还是挺大的,有了前两天的经验以后我们不敢报太大的希望。所谓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8点半,走到West Interlaken,心惊胆战的问售票员今天是否能上山,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这会可以上去,下午就不知道了。我们还管它下午能不能上去,现在先上去了再说,能上去就好,总不会不让我们下来。急忙买了进山票,虽然使用Swiss pass都要115法郎(相当于将近800块钱人民币呢),真够贵,但来瑞士不就是为了上少女峰吗?钱掏的飞快,真怕他一下又反悔不让我们上去了。 跟着一大帮同样堵在山下一天一夜的人,上了火车。看看周围的人不少都是扛着滑雪器材准备上去滑雪的,穿着滑雪鞋便扭走路的也很多。除了滑雪者基本上就是东方游客了。在瑞士各大城市没怎么见到的日本人在这里又是三五成群,不过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女孩子很多,也并不是要去滑雪的样子,连雪地靴也不穿,装束随意,估计是不怕冷。还有一些韩国游客,说中文的,无论普通话广东话,还都真没见到。火车是到Ost Intelaken转车的,随着更大批的人流上了开往少女峰的车。因特拉肯到少女峰有两条路线,一条是Intelaken----Zweilutschinen----Lauterbrunnen(换车)----Kleine Scheidegg(换车)----峰顶;另一条是Interlaken----Zweilutschinen----Grindelwald(换车)----Kleine Scheidegg(换车)----峰顶。一般观光客都是选择其中的一条上山,另一条下山,以便享受到不同的视觉效果。我们上山的路线就是前一条. 火车到了Lauterbrunnen下来换车,离这里不远就是海拔1274米的Wengen,当地一个著名的滑雪胜地,有好多的旅馆,还有观光缆车。这样的小镇在少女峰地区还有几个,也是滑雪者比较喜爱的住宿选择地。换上齿轮小火车,车厢窄了一些,却涌上了更大批的滑雪者,都是装备精良,一时间滑雪器材堆满了车厢。周围的人说话大多数都是德语,极少有说英语的。男女老少各个年龄层次的滑雪者都有,共同的特征就是穿上滑雪服都很酷,真让人开始向往滑雪这项冰雪运动了。火车随着45度的角度往山上走,速度不快,感觉到上山的吃力。窗外一片白色世界,和坐在黄金列车里感觉不同的是,这里能更进一步置身于雪山中,滑雪场,山谷都清晰的展现在眼前。这时候又开始下雪,风也很大,能见度低。看来下午是真的不会给上山的。 到了海拔2061米的Kleine Scheidegg再一次换车,向最高峰的Jungfraujoch站(3454米)前进。到了Eigerward(海拔2865米)以后,火车已经是隧道中行进了,车上设施不错,屏幕上播放着这段铁路修建成功的艰辛历史,其中还有中文介绍。19世界末,A.Guyer发誓要让火车通上少女峰顶,300个工人花了16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从Eigerward到Jungfraujoch的9.3公里铁路。可以想象当时的艰辛和困难,这也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个表现,我们要让火车通上少女峰就可以做得到。介绍中还有一些曾经攀登少女峰成功的登山勇士,他们是徒步爬上峰顶的,而今作为普通游客的我也可以坐着火车来到少女峰上,不禁佩服瑞士人的伟大与执著。这段火车基本上都是观光客了,因为在Kleine Scheidegg以下,所有的滑雪者都已经下去了,再往上的大多数都是为了登上少女峰的异国游客。车厢里不少日本人,也有一家子是中国人。这时候明显感觉到海拔的升高引起的高原反应,我是有点胸闷,崔大姐问题比较严重,一直在叫耳鸣头晕不舒服。 少女峰在德语里叫做 Jungfrau(海拔4158米),我们要登上的就是世界上最高的火车站Jungfraujoch(海拔3454米),那里有斯芬克思观景台,可以观赏到阿尔卑斯的美丽全景。火车停下时,大家纷纷下车,此时已经觉得有点提不动腿了,崔姐更是气喘吁吁。看到旁边的日本MM到还是活蹦乱跳,怎么能输给她们?我们马上抖擞精神,开始游览。先是随着人流上了电梯,在关门之前挤了上去。电梯里两个瑞士人,其中一个大胡子帮我们摁住了电梯,我用英语向他道谢。旁边站着5个中国人,其中一个对我看看说:是中国人吧?我说是的,他很得意的说:我听到你说英语,所以一定不会是日本人韩国人。这是什么理论?呵呵,不过我还是报以微笑。随便聊了几句,显然他们是国内过来考察的,进了餐厅用午饭,我们就告别去游览冰宫了。 跟随着指示牌找到了冰宫的入口,崔姐一直在叫走不动了,确实是挺沉重的感觉,到底是3000多米的海拔啊。Ice Palace是这里的一处景致,完全是冰雕凿而成。起先不敢在上面走,觉得特别滑,会跌倒。磨蹭了一会以后,几个日本老头老太嘻嘻哈哈大步流星的走过去了,一副暴发户进城,囫囵吞枣的游览,真让人生气。我们也慢慢走进去,感受这冰的世界。冰宫的通道大概有1米5,两边有扶手,扶手下面有白色日光灯,把整个冰宫照的亮堂堂的。里面有一些冰雕,最显眼的当然是熊,瑞士的标志之一。和崔姐讨论着这些冰层的形成,不过我们两对此都不是很专业,没有实质的结果。在冰洞里和冰柱旁拍了些照片,感受尽了冰宫的晶莹剔透,就走回出口。 喘着粗气走了出来,去坐电梯到观景台。观景台有个蓝色的大牌子,上面标注着:3571米,少女峰站,欧洲屋脊。 不少游客在这里驻足观赏阿尔卑斯风景,但是外面风很大,没什么人出去,都是隔着玻璃窗看。我悄悄走到门口,想看看是门被锁住了不给出去还是可以出去,使劲推门,门没有锁,我走了出去。外面能见度很低,加上都是白色的,能看清楚的景观也有限。但是阿尔卑斯山的美景毕竟还是名不虚传的,连绵起伏的山峦在白雪皑皑的覆盖中显得雄壮而沧桑,而从高处往下看的感觉也确实让人有种一览众山小的豪气。想起五岳归来不见山,黄山归来不见岳雅致,比起这3,4000千米的雪山美景还缺乏了一点壮志凌云。在这幅著名的全景图中,包括震慑人心的阿莱契冰川。它是阿尔卑斯山中最长的冰川,长达23.6公里,覆盖了整整117平方公里。拿起相机卡差卡差的纪录起这美景,发现不少人也出来了,和我抢地方拍照。气愤他们刚才的胆小,看到我甘做冒险第一人,他们才跟出来,还要抢我的角度。崔姐也来了,我让她拿着相机照下我在欧洲屋脊兴奋的状态,大雪狂风中一阵乱蹦乱跳,花尽了全身力气宣泄心中的激动。我兴奋完了,崔姐接着上去一阵乱跳,一改刚才的疲乏,看来征服的感觉很好啊。其实在冬天来到少女峰是很英勇的,因为漫天的大雪平添了一丝危险感和沉重感,让人不时感觉到大自然的力度和人类的勇气。在夏天,少女峰也是白雪覆盖,但是天气状况比较好,温度比较高,有很多的户外运动,不只是滑雪,还有狗拉雪橇,徒步旅行等等。此时少女峰的温度是零下18度,感觉上还好,正好适合我的穿戴,加上又蹦又跳的一阵折腾,一点也不冷,不过估计呆上20分钟以后就会不行了。这时候风越来越大,大家都纷纷撤了,走到门里,就感觉大风把门狠狠的推上了,再也打不开了一样。让它肆掠去吧,反正我要看的都看了,要拍的都拍了,我来过欧洲屋脊了! 走到火车站,准备坐火车下山,发现我们晚了一步,前面一班车刚好开走,一个小时只有一班车,意味着我们要等待。难怪刚才一下子观景台的人都不见了,都是赶火车下山了。连看似笨笨的日本MM都比我们机灵,哎,失策。旁边有个电话亭,想打电话给家里告诉他们现在正在欧洲之颠,想当年登上黄山的莲花峰,我也打电话回家诉说我的激动。可是没有这里的电话卡,信用卡好像可以用,但是却不会用。还可以发email,不过键盘看起来和我们平时用的不太一样,也就没花那冤枉钱。我们走到火车里面,这里有个邮局,很别致的设计,在世界上最高的火车站里面设一个邮局,让游客们都买上明信片在这里寄回家,多有纪念意义啊。于是我们也开始挑选明信片。除了我们两,还有一些日本MM在卖纪念品,发现她们的英语也不是很糟糕,基本上都能说清楚,比我们想象中的好得多。实际上能自己出来玩的日本青年英语都还是很不错的,不是我们一贯概念中的那么不堪。又遇上了刚才的那几个中国同胞,好像也是游览完了等车下山。和那两个陪同他们的瑞士人聊了起来,他们问问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在哪读书等等。正好消磨时间,聊得挺投机,顺便了解一下瑞士的民风。我问他们为什么瑞士德语区的人会说意大利语Ciao,他们解释说那个词在德语里面也经常用,也是问好再见的意思。原来是这样,我终于把这几天迷茫的事情搞明白了。他们还说瑞士有四种语言,按使用的人数排列分别是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高山语。最后一种使用的人很少,所以在公共场合都是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通用。结束了愉快的谈话后,我开始写明信片,这是我这次旅行中的第三张明信片,也是在世界最高的邮局寄出的,希望爸爸妈妈能分享这份喜悦和祝福。瑞士的明信片基本上都是1法郎一张,1.8法郎的邮费,还可以自己盖上当地邮局的邮戳。Jungfraujoch Post的邮戳还是很有纪念意义的。买明信片时不光挑选了少女峰风景的,还买了一张雪绒花的(Edelweiss),和一张圣伯纳狗(Saint Bernard dog)。终于知道雪绒花是什么样子了,小时候常常听那首歌雪绒花,圣洁美丽芬芳,印象太深刻了。而圣伯纳够却是第一次听说,忠厚可爱的样子不愧是瑞士人忠实的朋友。它可是阿尔卑斯山的救生员,用来救援在阿尔卑斯山的遇难者,他们凭着敏锐的嗅觉,可以轻易找出山难者,而他们头上挂的印有瑞士国旗的小木桶装着蓝姆酒,用来给山难者暖身子。很温馨奇妙的救援者,听起来像一个远古的传说,却在21世纪的今天还存在于阿尔卑斯山民生活中。当它是救援者,不如说他是人类的朋友和友谊的使者了。旅游的乐趣不仅仅在于看到了什么美景,去过了什么名胜,还在于经历了什么当地民情。 坐上下山的火车,和另几个中国人一个车厢。其中一个年轻人是在当地公司工作的,负责接待国内过来的几位考察人员。那个瑞士大胡子和我们说着关于伯尔尼熊的故事,还问我们信不信是真的,我说为什么不,我喜欢带有传说意义的来历。那几位从国内来考察的中国人一点英语也不会,显然很羡慕我们的交流。一阵头晕,高原反应又开始了,崔姐又开始耳鸣。 到了Eigerletscher下车,这里是在Kleinne Scheidegg上面一点的一个滑雪场,海拔2320米。看着欢乐的滑雪人群,我们也开始跃跃欲试。在大学纷飞中走进一个大帐篷一样的酒吧,里面挤满了狂欢的人,在门口站了一会(根本走不进去),我们就出来了。决定去打探一下租滑雪器材的行情。不远处就有一家租另处,进去一问,租一套滑雪装备69法郎,滑雪课程150法郎两小时,专业滑雪教练指导。我们不用买滑雪票,因为已经买了进山票进来了,要是专门来滑雪的人都会选择在山上住几天,他们就会买几天的滑雪票,是包括住宿,和上山下山的火车票的。店员还一再告诫我们初学者一定需要教练,不然会很困难。这么贵的课程让我们只能退了出来,不过看看这地势险要的滑雪场(毕竟海拔2000多米呢,估计也是欧洲最高的滑雪场了),基本上没什么平地让初学者学习的,有胆子就往山谷里面去吧。谁有这个胆子?至少我和崔姐都没有。雪越下越大,我们看看手表也已经3点半了,这会租个装备也滑了不了多久了,决定明天再说。再去别的滑雪场打探一下情况,这里这么高的滑雪场会不会收费也比较高。 又坐火车继续往下走,是和上山不同的路,所以到了另一个滑雪者众多的小镇Grindelwald。这是一个安静美丽的小镇,正在举行一个雪雕节,各国选手都在紧张的炮制他们的作品。小镇有滑雪巴士是周围的滑雪场,这里则提供各种基础设施,比如旅馆,餐厅,体育用品租另,体育咨询中心等等。我们沿街看到许多的商店出租滑雪器材,还有一些木制小拉车,是孩子们玩的。崔姐一直说要租那种,因为她觉得滑雪太难了,危险性太大,觉得自己只能玩玩那个。我就一直鼓励她,好歹尝试一下滑雪,不然白来了。记得以前在电视里总是听到富家子弟说要去瑞士滑雪来显示自己的富贵,其实现在才发现在瑞士滑雪也不是很遥远很承受不起的事情,至少对于欧洲人来说,来这里滑个雪花不了他们多少钱。我们穷学生也能try一下,这个信念要坚定。走了一圈,开始寻找缆车站,听说这里通往First的观光缆车很不错,风景很好,想去打探一下明天来坐。顺着指示牌走过了小镇的中心建筑群,走过了教堂,眼看着还要往山上走一些。咬咬牙走上去,遇到一个日本男孩,抱着一副滑雪装备,叫住我们,问我们从这里是否有车去火车站,那怕Taxi也行。我们说没有,只能走路,也不算太远,10分钟能到。看样子他实在是太累了,东西比较沉,奇怪的事他上哪里滑雪了?怎么从这个地方往下走,有点奇怪。问了他滑雪装备的租金,他说75法郎一天。缆车站已经下班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明天9点以后开放,到first往返49法郎,看来比一副滑雪装备也便宜不了多少。 返回往火车站的途中,拍了一些照片,记住这冰雪小镇的宁静美丽。一路走一路摧毁着路边厚厚的积雪,就是喜欢往雪厚的地方踩,就是喜欢把洁白无暇的雪掬在手中,享受着它的松软。想起小时候每到下雪时就搓着雪球在教室里砸来砸去,那种傻气到现在也还没有全部进化。我和崔姐尽也开始打起雪仗,可能因为我们两都没有在中国能看见漫天大雪的城市中生活过,看到这样的积雪特别的兴奋。快到火车站的街上,我们进了一家Intershop Rent-Network,问价钱,滑雪装备60法郎一天,半天课程170法郎。店主说着不错的英语很热情,还给了我们一张价目表,店员却是个日本MM,也不知道是我今天看到的第几个日本人了。又问了滑雪教练的情况,因为我们怕花了钱也听不懂,店主说有英语教练,一个从英格兰来的女教练,还有一个小男孩也说英语。我还真想问他有没有中文教练,不过我明白问了也就是一个joke而已。 打探完了这些情况以后,天也黑了,我们坐车回因特拉肯。一路上盘算着明天的活动计划,上哪滑雪,要不要滑雪教练,还要不要去坐缆车(为了弥补在彼得拉斯山没做到缆车的遗憾)。算算剩下为数不多的钱,估计教练是租不起了,就feel一下吧,也不祈求能滑得专业,有个experience就是我们的目的。不管怎么说,今天也是来到瑞士最高兴的一天了,终于亲近了雪山,登上了少女峰,体会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乐趣。也练历了自己的体力,耐寒力,高原生存能力等等,呵呵,长进不小,算是征服中成长了。 |
转自:http://fishi3.blog.hexun.com/10536854_d.html75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