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望海游记走马观花钟山寺 |
[游记]望海游记走马观花钟山寺 |
2008-02-29 rongshuxia.com |
一直不知道有这座寺庙,默默地隐在黄山北麓,一处偏僻的山林之中。没去之前,打听它的名字,倒叫人如雷贯耳:钟山寺。这让人一下想到了南京,那座六朝的名山:紫金山。深山里这座无名的庙,是不可能有多少香火鼎盛的繁华。不抱太多的希望,全当是一次随意的休闲,在一个雪后的晴日,独自去往这陌生的庙宇。 由小城出发,一路颠簸,大约十多分钟,就见一座古朴的村庄,路边有一处高坡,爬上去朝南山一望,一排黄色的房舍,坐卧于半山腰间,想必那就是钟山寺了。 沿着一条蜿蜒小径,走在古色的村庄里,粉的墙,黛的瓦,石的路,少有现代的雕琢,斑驳岁月,悠悠流淌,不经意间,宛若回到久远的过去。这时候的乡村是寂静的,除了几声清亮的犬吠和鸡鸣,从一些不知名的角落里,随着风儿荡入耳际,似乎再无别的响动了。 又过了一座小石桥,就到山脚了。停下来,抬头仰望,钟山寺似乎近在咫尺,比起九华山的南天门,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山路有些泥泞,浸润着融化的雪水,走起来不由扭捏。山里的路是富有动感的,象蛇一样曲折盘桓,给人以不少想象的空间。这个季节,这里的山色,依然葱绿,泥土散发的气息,泛着幽幽的清香。 走进钟山寺,才发觉先前的错觉,三座庙舍并不成排,而是围成一个“]”形的布局。庙舍的建筑风格,除了黄色的墙面,和屋内供奉的佛像,无异于普通的农房。小庙不比一些佛教名地,香火的氛围清淡了很多,寥寥几个香客就可见一斑。对佛事知之甚少,烧香拜佛的兴致也就不高了,只是那么随意地观望了一通,与各路佛神打了个照面。他(她)们或许认识我,我却不认得他(她)们,又不免嘲笑起自己的无知了。几个转子下来,生了几许倦意。庙前一尊巨大的香炉里,袅袅上升着绵绵的青烟。这时候,山下的村庄里,有几户人家的炊烟也升起了。默默地,竟也顿悟了某种禅意:它们并不抵触,在各自的天地里,点燃、升腾、弥漫、消失,如同万物之间,该有的和谐与默契。可惜,现实远非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一位自称“X居士”的老者,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身边,催收起我的捐款来了。来时,就没有这样的预料,所带钱币少得可怜,只好再三说明。不料,竟引发了此公的大不快,转过身去,嘴里多有埋怨。一时尴尬,郁闷于心,想佛门是清净之地,也难免染了世俗的铜臭。一位香客似乎很有同感,走过来喋喋愤懑了一番。看来,这位冒牌的“居士”,定是一个在香火之地,骗吃骗喝的混世魔王了。于是,不由担心起来,佛门因了这类人的参与,还守得了一方清净么? 下山的时候,年轻的比丘尼赠送了两本佛书,一本名为《草根堂》,一本名为《竹窗随笔》,均是明代高僧的禅语。阿弥陀佛,就此谢过。 整个游程,大部分时间,均是一路散心,钟山寺倒成了配角,有些本末倒置了。但想,走马观花,随意而游,也是一种休闲的境界。 作者声明: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并且此作品系首发于榕树下网站。我同意榕树下作为此作品版权的独占代理人。在撤销本委托之前,我不再将此作品投给其他媒体,有关此作品发表和转载等任何事宜,由榕树下全权负责。未经榕树下转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编者按】跟着游览了一番钟山寺,文字细腻,感受着人间的真、善、美、丑,欣赏那种随遇而安的心境。(特约编辑:挽秋)
|
转自:http://article.rongshuxia.com/viewart.rs?aid=433924130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