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伊斯坦布尔游记之五(老皇宫等) |
[游记]伊斯坦布尔游记之五(老皇宫等) |
2008-06-27 sina.com.cn |
从征服者清真寺先回到宾馆,然后和同事一起去了Topkapi 皇宫的大门名为拯救之门,建于1525年。此门有两座高塔,过去是死刑犯的关押之处。当年只有苏丹方可骑马从门中穿过。 拯救之门囚禁犯人的高塔 穿过大门是一个庭院,在右侧有一片拥有二十个大烟囱的宫廷厨房,最多时有1000人在其间工作,现在则改为中国和日本瓷器的陈列馆。奥斯曼皇宫号称是中国之外拥有中国瓷器最多的地方,总量可能多达万件。这里展出的瓷器年代最早为元代,绝大多数是明清时期的,以青花为主,也有少量龙泉窑的青瓷。虽然是外销瓷,但花纹还是以中国式样为主。日本瓷器其实很少,但日本游客可能不少,所以专门注明有日本瓷器。 中国瓷器 在庭院的内侧,还有一个门,叫做幸运之门。从这门向里,就是苏丹的内廷了,不得允许是不可随便入内的。一进门是苏丹会见大臣和使节的房间,面积很小很普通,绝无金銮宝殿的威严气派。其后有一图书馆相连。内廷也有一个庭院,庭院右侧现有多个珠宝展室。这些价值连城的宝贝熠熠生辉,每一件都足以让人动容,不过集中放置在一起,不免又让人有些审美疲劳。和故宫的珍宝馆相比,奥斯曼帝王的珠宝似乎要多得多,而且更加奢华。当时我就想也许有几个因素,一则中国不是钻石、水晶、绿宝石等的产地,所以中国人拿玉当宝贝。二则奥斯曼是掠夺起家的国家,后来虽然败落了,却也还未曾被别人掠夺过,多年来横征暴敛,把拜占庭、阿拉伯的好东西占了不少。三则儒家的思想是诸侯不要宝珠玉,否则殃必及身,多少对帝王聚敛珠宝有所制约。 内廷还有供奉伊斯兰教圣物的房间,包括先知的斗篷、弓、剑、旗帜和青铜足印。在几大宗教的创立者中,穆罕默德是晚出的,或许他真的留下更多遗物。教士就在展室内念经,好奇的异教徒如我辈,懵懵懂懂地逛了一圈就出来了。 跑到海边坐了一回,起身去寻找著名的土耳其后宫。出乎意料,这个照理来说应当是藏在宫禁深处的禁区,入口却在拯救之门进来后的庭院左侧。由于未到开放时间,无暇等待,在后宫门口照了张相就离去了。不过我猜测这是后来为了方便游人参观作的改动。在帝国时代,后宫的门应当是只开在内廷。 和中国的后宫一样,这里完全是女人和太监的世界。在西方人眼中,苏丹拥有数百名后宫粉黛,无疑是极其香艳的,因之也对其充满了幻想,安道尔关于土耳其浴的绘画便是这种幻想的真实写照。事实上,宫闱也总是很淫荡和丑恶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权力几无幸免地产生着腐败。在奥斯曼历史上,后宫也屡次在政治上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奥斯曼帝国在继承人问题上有很残酷的“卡农”习惯法,新苏丹要屠戮掉自己的所有兄弟,以免威胁自己的王位,所以诸王子及其母亲之间的相互竞争是极其激烈的。后来,为了避免苏丹无子嗣的时候去世,这一习惯略作了一些改良,苏丹的兄弟不再被杀,而是被彻底隔离起来,软禁在宫廷之中。一些曾经长期与世隔绝的王子最终有幸当上苏丹,但却因为人格扭曲而格外残暴或无能,这也是导致帝国衰弱的原因之一。 门内就是神秘的后宫 从老皇宫出来,去了考古博物馆,这是一次让人震撼的参观。我还要再看些材料后才能落笔写它。 中午吃了一顿土耳其烤肉,是国内也常可看见的转烤,这在土耳其是非常大众的食物,感觉有些腻。在市中心的商业区逛了逛,买了些榛子之类的特产。又去了苏莱曼清真寺,路上还看见了Bayezid 苏莱曼清真寺是奥斯曼最著名的建筑大师锡南为威名赫赫的苏莱曼大帝建造的,气势宏大。在清真寺后,有苏莱曼大帝和他的宠妃洛克塞拉娜的陵墓。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fabab2010009v2.html84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