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南京游记:阅江楼

[游记]南京游记:阅江楼

2007-09-04    163.com

南京游记:阅江楼

南京阅江楼

阅江楼位于南京城西北,濒临长江。与其他名楼不同,别的名楼都是先有楼后有记,而阅江楼却是先有记后有楼。岳阳楼有《岳阳楼记》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黄鹤楼有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滕王阁有王勃的《滕王阁序》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先有记后有楼,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下诏在狮子山顶建造阅江楼,并亲自撰写了《阅江楼记》。六百年来虽有两篇《阅江楼记》流传于世,但终因种种原因而未建成楼。直到公元二○○一年,阅江楼终于建成并对外开放,终于结束了六百年来有记无楼的历史。

来到南京,不能不登狮子山。未入园,先见狮子山巨大的影壁,牌坊上卢龙胜境四字写得洒脱豪爽,颇有龙翔九天的意境。这狮子山本名为卢龙山,朱元璋打下江山后才改名,在其亲撰的《阅江楼记》中提到:“一峰突兀,凌烟而侵汉表,远观近视,实体狻猊之状,故赐名曰狮子山。”

山下有一尊威武的雕塑,朱元璋昂首立马做出征之态,烈马嘶风,英雄赫赫,身披战袍,反手握剑,大义凛然,傲视天下,表现出他成就伟业的雄心和志向。进入园内随路蜿蜒而上,明代古城墙、护城河及长江围绕着阅江楼,这便是广为称赞的山水城楼融于一体的秀美风光了。不知究竟是楼成就了山,还是山衬托了楼?

城墙主体为明代所建,但多经修葺,以青色巨砖填补,浸着沧桑之痕,隐见古战场的风火狼烟。从城墙垛口处可见护城河,杨柳依岸,细枝拂水;再远处的长江上巨轮艘艘,万里横烟浪。山路九折,绿树摇曳,穿行荫下,玉面映花。山腰处,尚存玩咸亭与明代城防巨炮等古迹。

从山下到山上,有一条青石铺就的台阶,很宽阔,很干净。登至山顶豁然开朗,孙中山阅江处、汉白玉碑刻、五军地道、阅江楼,依次展现。一座琉璃瓦碑亭,硕大的汉白玉碑上纂刻着朱元璋撰写的《阅江楼记》。这碑刻是全国最大的汉白玉碑刻,白底金字,素雅壮观。背面则是选入《古文观止》明朝大学士宋濂所作那一篇的《阅江楼记》。

卢龙胜景牌楼

朱元璋铜雕

阅江楼公园

处处是喜庆的红灯笼

玩咸亭

山间道路

明代城防古炮台

孙中山阅江处

江边风景

琉璃瓦碑亭

明代宋溓名篇《阅江楼记》

南京阅江楼 阅江楼高五十多米共七层。主体与两翼层次递减,重檐飞翘,高低起伏,跌宕多变,线条轮廊十分优美。每一层面均覆盖金色琉璃瓦,并以绿色琉璃瓦镶边,色彩鲜丽。檐下斗拱彩绘,精彩纷呈,暗红色的廊柱门窗,更显古色古香。“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年”。这副绝妙的对联,是阅江楼六百年风雨沧桑的真实写照。

走入楼内,第一层正面是金字大靠壁,靠壁上镂刻着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摆放在金字靠壁前的是一把仿制的龙椅,上等优质红木制成的,重量超千斤。龙椅靠背上雕着九条龙,刻工精细、形象生动。四周壁上还有治隆唐宋、得水载舟两块匾额,更记有明朝十六位皇帝的生平事迹与后人评价。

二楼有郑和下西洋的巨型瓷画,宽8米,高12.8米,是当今国内最大的景德镇瓷画。画面反映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详细描写了建造宝船,龙江始发,驾风驭帆,云驰星疾,荡舻九洲,朝觐天方,宣传文明,贸易互市,以及在海上遇到惊涛巨浪,逢凶化吉,安全返航,宣诏赏赐的盛况。壁画的基色是水绿色的,细细研读,百看不厌。

继续登红色的木质楼梯,三层大厅里摆放着宝船的模型,四层则有五色土及一排三层铜制的编钟,走走、停停、看看,很快就来到最高的七层。大厅正中有一套百狮红木桌椅,亦是世上珍宝。粗略一看,好像也不见得有多珍贵,但当你静下心来,仔细地观赏,越看越觉得这宝贝的确不简单。旁边有个屏风,上有刺绣四大名楼也很惹人注目。

更为奇特的是,在这一层的大厅正中的楼顶之上,悬有巨大的蟠龙藻井,这是我国传统建筑中一种室内装饰艺术。抬头仰望楼顶,只见一条金龙自上而下盘踞天穹,口含巨珠。这蟠龙是用整块香樟木雕刻而成,全身还覆盖了一层金箔,做工精细灵巧,使屋内平添了几分王者之气,大厅也显得金碧辉煌了。

据说像这样高雅华贵的绝世之作全国仅有三个:一在北京故宫,一在台湾故宫博物院,一个就在阅江楼。走出楼外极目远眺,南京城一览无遗。北面是黄涛滚滚的万里长江,南面是高楼林立的繁华市区,东面是湖光山色的玄武钟阜,西面是郁郁葱葱的淮山丘地。临栏四望心胸顿开,江流万古阅尽沧桑。

火红的阅江楼

金碧辉煌

金字大靠壁

重达千斤红木龙椅

明代皇帝像

治隆唐宋碑

巨型瓷画局部

五色土

楼顶蟠龙藻井

百狮台

屏风画四大名楼

阅江楼上望长江

政通人和

阅江楼高五十多米共七层。主体与两翼层次递减,重檐飞翘,高低起伏,跌宕多变,线条轮廊十分优美。每一层面均覆盖金色琉璃瓦,并以绿色琉璃瓦镶边,色彩鲜丽。檐下斗拱彩绘,精彩纷呈,暗红色的廊柱门窗,更显古色古香。“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年”。这副绝妙的对联,是阅江楼六百年风雨沧桑的真实写照。

走入楼内,第一层正面是金字大靠壁,靠壁上镂刻着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摆放在金字靠壁前的是一把仿制的龙椅,上等优质红木制成的,重量超千斤。龙椅靠背上雕着九条龙,刻工精细、形象生动。四周壁上还有治隆唐宋、得水载舟两块匾额,更记有明朝十六位皇帝的生平事迹与后人评价。

二楼有郑和下西洋的巨型瓷画,宽8米,高12.8米,是当今国内最大的景德镇瓷画。画面反映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详细描写了建造宝船,龙江始发,驾风驭帆,云驰星疾,荡舻九洲,朝觐天方,宣传文明,贸易互市,以及在海上遇到惊涛巨浪,逢凶化吉,安全返航,宣诏赏赐的盛况。壁画的基色是水绿色的,细细研读,百看不厌。

继续登红色的木质楼梯,三层大厅里摆放着宝船的模型,四层则有五色土及一排三层铜制的编钟,走走、停停、看看,很快就来到最高的七层。大厅正中有一套百狮红木桌椅,亦是世上珍宝。粗略一看,好像也不见得有多珍贵,但当你静下心来,仔细地观赏,越看越觉得这宝贝的确不简单。旁边有个屏风,上有刺绣四大名楼也很惹人注目。

更为奇特的是,在这一层的大厅正中的楼顶之上,悬有巨大的蟠龙藻井,这是我国传统建筑中一种室内装饰艺术。抬头仰望楼顶,只见一条金龙自上而下盘踞天穹,口含巨珠。这蟠龙是用整块香樟木雕刻而成,全身还覆盖了一层金箔,做工精细灵巧,使屋内平添了几分王者之气,大厅也显得金碧辉煌了。

据说像这样高雅华贵的绝世之作全国仅有三个:一在北京故宫,一在台湾故宫博物院,一个就在阅江楼。走出楼外极目远眺,南京城一览无遗。北面是黄涛滚滚的万里长江,南面是高楼林立的繁华市区,东面是湖光山色的玄武钟阜,西面是郁郁葱葱的淮山丘地。临栏四望心胸顿开,江流万古阅尽沧桑。

火红的阅江楼

金碧辉煌

金字大靠壁

重达千斤红木龙椅

明代皇帝像

治隆唐宋碑

巨型瓷画局部

五色土

楼顶蟠龙藻井

百狮台

屏风画四大名楼

阅江楼上望长江

政通人和

南京阅江楼

狮子山是一座海拔不到百米的小山丘,山巅的阅江楼也不过数十米之高,然则在燕落平沙的长江边上,这样突兀而起的高度足以感受连接云端、直上九天的升腾。登上阅江楼之巅,你会突然明白当年朱元璋丰富的想象力,怪不得当年朱元璋一挥笔就写下一千多字的阅江楼记,描述了他心目中的阅江楼。

登临狮子山,望江而眺,极目舒天,滔滔江水能让你顿思历史沧海桑田,居高临下能让你满怀指点江山的豪情与壮志,一股王者之气油然而生,让你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不得不惊叹建造者精湛的技艺,矗立在高高的狮子山上俯瞰长江,好一个阅江楼啊,阅尽长江滚滚的涌潮,阅尽千古历史的沧桑。

挂在楼宇飞檐上的风铃,在风中发出悦耳的声音,犹如九天之上的仙乐飘飘。在闹市繁华的中间,竟然有一个如此清净之处,山依旧,楼犹新,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没有完成的心愿终于了却,建造阅江楼的搁置不再成为大众的一个遗憾。然而朱元璋想象中“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廉风飞,彤飞彩盈”的阅江楼不知是否这般模样,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再望长江,它就像一条长长的蓝色带子,静静的、绵绵的流淌着,江面上平静的很,偶尔有轮船出现在江面上,发出呜呜的汽笛声。多少英雄豪杰,多少雄伟霸业,都随着时间的冲刷远远逝去,六百年的王朝更迭,六百年的生命更替,历史的烟云随着汩汩江水早已湮灭在烟波浩淼之中。

一代王朝的伟业像一场梦一样,灰飞烟灭,只留下些残垣断瓦的碎片,无尽的辉煌、无尽的屈辱、无尽的欢笑、无尽的血泪都成为了既往。岁月悠悠,时光流转,惟有这巍巍的狮子山依旧。一篇阅江楼记在虚拟中保存了六百年,这是一篇何等动人感怀的文章啊,竟然衍生出一座巍巍的高楼来,并遗留下一段几百年的历史。

如今,阅江楼已然屹立在了狮子山上,这里有中国最大的一对石狮,有中国最大的汉白玉碑,有中国最大的仿司母戊鼎,有中国最大的瓷画,有中国最大的青铜浮雕,有重达千斤的红木龙椅,有镶嵌着二十二斤纯金的香樟蟠龙……郑和当年启国门,艨艟鼓角气祥和。六百年后重开放,登楼再听盛世歌。阅江楼确实值得一游!

江南第一楼牌坊

重檐飞翘高低起伏

楼宇飞檐上的风铃

藏兵洞出口

长廊壁画

俯视南京城

可见远处长江大桥

望见长江大桥桥头堡

中国最大的一对石狮

仿司母戊鼎

青铜浮雕局部

转自:http://blog.163.com/xupeng_rg/blog/static/1077431720076219261767455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