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江南游记 南京夫子庙秦淮河 |
[游记]江南游记 南京夫子庙秦淮河 |
2008-05-22 sina.com.cn |
江南游记---南京夫子庙秦淮河 2007-12-15 14:41:53 大中小 标签:娱乐/八卦旅行 我们游完南京总统府后已经快12点了,到了总统府大门口因为我的相机有点毛病,我让锡林在大门前照了一张像,又让当地的商业照相花10元钱照了两张,一张是总统府大门,另一张是国民党时期的中央饭店。南京的小商贩真是回说话,也很有耐心,我在照相的时候一个50多岁的老娘门硬是向我推销南京的雨花石工艺品,说是10元钱两片。我当初是坚决不买的,可是这个老娘门老是缠着我,我实在是没办法,也为了脱身也只好不情愿的将那个雨花石工艺品买下。这时张导和周导招集全了我们的民警,我们一同上车前往夫子庙附近的都市客栈下榻,我和呼和一个房间,安排好房间后,我们不行到南京市气象台路孔府酒家就餐。这是我们下江南的第一次品尝江南风味,这里的南京盐水鸭大家吃后都说不错,鱼做的还算可以的,剩下的菜,都是南方口味,就是无味,甜巴拉几。主食以米饭为主,中午一人一个馒头,这对我还可以,因为我在家时天天吃米饭都行,可是对于其他的同事就不合口味了。再说南京的碗很小,象草原的小茶碗,我吃了四碗都没有饱,也可能是饿的缘故,再吃很不好意思了,最后只好用一碗汤添缝。吃完饭后我们到客栈休息,下午是自由游览南京夫子庙和秦淮河。 夫子庙秦淮河风景区地处南京城南,秦淮河东起东水关淮清桥秦淮水亭,越过文德桥,直到中华门城堡延伸直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地带。夫子庙始建于宋,位于市中心偏南,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是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人们通常所说的夫子庙,实际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三大建筑群。南临秦淮北岸,从文德桥到利涉桥,东起姚家巷,西至四福巷,北邻建康路东段。今天我们所见的夫子庙建筑,一部分为清末重建,一部分为近年重建。东西坊门所刻"德配天地"和"道贯古今"为曾国藩手迹。下午3点我、锡林、蔡金宝、吴耀恒、白乙拉和乌云巴特一起到夫子庙游览,并在摇钱树、夫子庙门口照相留念。 在我和锡林到秦淮河附近照相的时候,他们不知走到哪里,我和锡林只好两人浏览,当走到秦淮桥边时,锡林说尝尝南京的小吃臭豆腐,他买了一份,我们品尝后感觉还不错,说是臭豆腐,但是吃起来并不臭,味道鲜美,锡林只吃了两块,剩下的我全部灌下。秦淮河的风景确实不错,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古建筑群、白鹭洲、中华门城堡,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景观,可谓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河房厅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极富情趣和魅力。夫子庙就好像是秦淮皇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这里人文荟萃,商贾云集,素有“江南佳丽地”之美誉。 南京夫子庙是孔庙的俗称,是供奉和祭祀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其全称是“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庙”,简称“文庙”。孔子自古被人们尊称“孔夫子”,故其庙宇俗称“夫子庙”。南京夫子庙始建于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这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历经沧桑,几番兴废,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重建之后,于1937年遭侵华日军焚烧而严重损毁。1984年,市、区人民政府为保护古都文化遗产,经有关专家科学论证和规划,几度拨专款,历数年的精心维修和复建。如今的夫子庙已焕然一新,再展辉煌。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城南京的特色景观区,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1991年被国家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夫子庙正门叫棂星门,后为大成门。过大成门到大成殿,是专门祭祝孔子之处,东西有配殿和长廊。往后为崇圣殿,结构高大,过去是历代先贤祠。崇圣殿后为治山。山上有顾亭林饲。山顶上有敬一亭,可远眺钟山雄姿,近俯夫子庙全景。清末所建江宁府学在夫子庙之东,现大部分建筑已毁。大成殿后街北为学宫,门楣上原有朱红墨字“学宫”匾额,门外原有柏木牌坊,上书“东南第一学”。其后原有四书斋,为学子的自修室。再后为明德堂,建于南宋(1139年),现堂名为文天祥书写。明德堂东四原有一些建筑,有的已不复存在,有的已改作他用。学宫后有一土山名卫山,山上有敬一亭,亭畔种有梅花和翠竹。东吴后主孙皓结为颂扬自家四代之丰功伟绩,于天玺元年(276年)八月立天玺记功碑于此,碑上刻有《天发神文》,所以又叫《天发种规碑》。晋时,碑折为三段,后人称之为三段碑。据传此碑仍在卫山下,是江苏省见于古代史册的第一个著名书法家皇象所书,字体将篆书、隶书结合起来,写得气势雄伟,浑厚有力,开张舒展,别开生面。清康有为推崇此碑说:“笔力雄健冠古今。” “一带秦淮河洗尽前朝污泥浊水,千年夫子庙辉兼历代古貌新姿。”这里南京夫子庙重建的思乐亭石柱上镌刻的一幅楹联,它把秦淮河的清姿丽质和夫子庙的建设新貌含蓄而充分地展示出来,给我们来自北方的游客以无穷的回味和遐思。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f785501009ija.html161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