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毗卢寺 |
[游记]毗卢寺 |
2007-12-04 citsnj.com |
毗卢寺 毗卢寺在石家庄市西北郊上京村。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6),历代都曾重修。因殿内精美古代壁画而闻名于世。前殿为释迦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小式布瓦悬山顶,前有卷棚。殿内塑有释迦牟尼坐像一尊,四壁绘有佛教故事和民间神话内容的壁画83平方米。后为寺中正殿毗卢殿,谷称五花八角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后有抱厦,平面呈十字形,建在1米高的月台之上。殿堂中央供奉毗卢遮那(意译“大光明”、“遍照护”)塑像,四壁有元末明初所绘重彩壁画130平方米,分上、中、下三排,绘着天堂、地狱、人间三种题材。包括罗汉、菩萨、城隍土地、帝王后妃、忠臣良将、贤妇烈女等佛、儒、道多种故事122组,人物500余个。<BR><BR> 毗卢寺壁画绘画艺术精湛,达到登峰造极的艺术境界。一是人物形态各异。在毗卢寺508位人物神?菩萨中,每一位形象则具有与其身份相符的神态,有道貌岸然的君子、有面目狰狞的山神、有温柔善良的贤妇烈女、有悲切凄惨的产妇、有刚正不阿的护持、有咽细如针的恶鬼。每一种形象的刻画都突出形神兼备,具有形态的生命感,又通过神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二是作者运用工笔细描的技法把人物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如细如毫丝的眉毛、胡须根根可数,透过薄如蝉翼的胡须可看到人物的肌肤;自然飘逸的头发随风飘洒;人物服饰的衣纹绣花贴切纯真;在眼睛的刻画上,使我们能够分辩出瞳孔、眼黑、眼白。在人物衣纹上大量运用铁线描、钉头鼠尾描等技法,运用大手笔,使裙带飘舞洒拓,充分体现唐代吴道子的绘画艺术风格,“吴带当风”。三是作者大量运用沥粉贴金的技法,把人物形象刻画的更具有立体感。武士的盔甲、少女的耳环、手饰、发簪等均突出墙面,使这一古老的画法得以体现。四是作者运用朱-红、石绿、石黄、赭石矿物质颜料,从点到面、从面到片,颜色搭配达到和协统一。五是人物形象与其象征物相搭配,人物的身份特征一看明了,如:“主山主树主水主花”一组画面,主山的山神双手握一块石头;主树的树神手举一支松枝;主花的花神双手捧一束荷花;主水的水神是一位俊俏的女人,衣纹象波光粼粼的水面,同时也反映了没有水则没有生命,没有女人则没有世界,突出了女人的伟大。 <BR><BR> 再次,毗卢殿壁画,结构安排严谨,层次分明。从整体上说壁画分三层,运用左右对称的手法,将题材内容庞大的100多组壁画、508身帝君神仙各式人物均安排的井然有序杂而不乱。如东壁的“四海龙王”、“清源妙道真君”,“六甲将军”分别与西壁的“五湖龙神”、“崇宁护国真君”、“六丁神女”相对应。在每组画中,运用人体比例突出前后变化,站在前面的是重点人物,形象高大,之后比例缩小。同时在线条运用上远近也有很大变花,近的线条粗壮,远的线条较细。整体结构效应错落有致,杂而不乱,浑然一体,如临其境,呼之欲出。
|
转自:http://www.citsnj.com/forum/showtopic-2044.aspx26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