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昆明西山游记 |
[游记]昆明西山游记 |
2007-07-18 sina.com.cn |
读碑读到会心处 古藤下 石前小影 云华洞,烟波浩淼处即滇池也。 与献公途中小憩 昆明谚云:“三月三,耍西山。”现在已是阴历六月了,显然不是耍西山的绝好时节,但我将要离开滇地了,觉得还没有登临经常远眺的西山,日后想起来当然是一种憾事。人生贵在自己能悟到遗憾而及时补之,这样憾事就相对要少一些了。 于是和献公通电话,邀他同游西山,我们各携夫人一行四人往西山而来。 我不是智者,故虽喜水,往往敬而远之,但我属仁者,所以乐山。乐山的主要体验就是见奇山、颓峰、苍岩、绝壁、幽壑、深渊、险谷、秀峦,必携二三知己登临之,且每有诗作纪游。昆明滇越之地,以景色秀丽宜人著称,而西山龙门独能见雄浑博大的森然气象。游历山川,绝胜处往往就在意想不到处。所以人们才对塞上大漠之间的一泓清泉情有独钟;才对江南温软柔情之中忽见苍岩石壁噫嘘长叹。昆明的西山龙门正好符合这样的审美心理。所以不管是不是三月三,总是游人如织。 我游西山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看看那里的摩崖石刻,书法作品极多,一路看来,颇有目不暇接之感。云南明清以后书法首推钱南园了,刚进入山门就见到他题写的一幅对联。笔力还是堪可扛鼎,惟不足的是后人镌刻的技巧不济,字形微微变形,委屈了钱南园的毫博之气。在对联的附近有一反光镜,我初不知为何物,细一看,不觉发笑,原来是两山横亘一桥,游客站在桥上,自然看不见桥上的题字了,搞旅游的人就想此下招,在桥边立一反光镜,但滑稽的是镜中之字为正字,桥上真正的题字却反写了。真实与荒诞,存于一镜之间。 西山的石刻太多,内容我真的记不住,但有一个是记住了,叫“谁敢不低头”,因此处系人工开凿,仅可容一人通过,须低头弯腰,小心翼翼,“谁敢不低头”说得固然有道理,但词语的意蕴与西山的整个宗教气氛格格不入,却有绿林当道的火星气味。如果没有猜错,当为一武夫所作。低头对中国人来说是家常便饭,没有什么敢不敢的,倒是抬头需要勇气。 最遗憾的应该还是从龙门俯瞰滇池,水质和以前是不可同日而语了,解放后“愚公移山,围湖造田”的举措使得八百里滇池变得支离破碎,在滇池边这种感觉还不是很强烈,登上龙门,就感到犹如“美人之病一目”的惨劲儿。滇池是昆明的眼睛,然而这个美人的双目开始慢慢蒙尘。我就住在市区的河边,每日看乌黑的脏水注进美人之目,尤觉痛惜。 归来吟诗以纪行: 三月宜人六月游,西山入眼流波愁。 双目蒙尘叹美人,一峰突兀栖归鸥。 我今登临西山顶,龙门绝壁抚古藤。 藤花如雪照赫颜,旧字如苔映天青。 壁间漫漶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10a738010004r352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