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湖区生活状况研习旅行·玄武湖组 2007-11-12 15:03:38 大中小 金陵记 帝王的游乐园——玄武湖、庄严的中山陵、古老的明孝陵、悠然的秦淮河、繁华的夫子庙,还有、还有那色香味俱全南方小吃,在过去的一周里时时吸引着我们,使我们梦乡神往。 10月26日清晨,我们出发了。 一、你好,玄武湖! 抵达玄武湖已经是下午2点了,大家背负着本次南京之行的“政治任务”——MTV拍摄,因此大家一道玄武湖随便吃了一点东西就开始拍摄了。 南京的第一顿,著名的南京小吃“鸭血粉丝”(PS:此饭店的饭菜较为难吃) 本以为拍摄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没想到只拍摄7个镜头我们的NG次数达到了20多次,恐怕是本次巡湖之行NG次数最多的一组了。 不停的NG及周边围观的观众使得我们的拍摄工作在下午5:30才完成。还好总算可以赶在太阳落山之前及时完成,大家一阵兴奋后决定继续穿着白衬衣带着红领巾继续参观玄武湖。 二、玄武湖知多少 玄武湖位于南京市东北城墙外,由玄武门和解放门与市区相连。它在六朝以前称桑泊,晋朝时称北湖,是训练水军的场所。历史上除了训练水军之外,它一直是帝王大臣们的游乐地,1909年辟为公园。当时称元武湖公园,还曾称五洲公园、后湖等。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448)五月,因见湖中有黑龙,便改名为玄武湖。 六朝时,玄武湖是封建帝王的游乐之地。宋大明三年曾在湖上设立上林苑,,南岸还设立乐游苑、华林苑。齐大明年间,武帝常半夜出猎,或到钟山,或到幕府山,上万宫女严装陪同,天亮时回来刚刚听到鸡叫,“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之句源出于此,至今武庙闸附近还有鸡鸣埭的地名。历史上的玄武湖还是训练和检阅水军的中心基地。陈宣帝太建十年,阅军湖上,桅樯林立,旌旗蔽日,鼓角震天,雄兵十万,楼舰五百,雄伟壮观,后人歌曰:“五百楼船十万兵,登高阅武阵云生。定知战艇横瓜步,应有军牙拥石城。湖上秋空丝竹支,江头潮涌鼓鼙声。” 玄武湖历史上曾两度遭到浩劫,一次发生在隋文帝时,另一次则发生在宋神宗在位时。隋文帝灭了南陈之后,曾下令夷平南京城,玄武湖首度消失了两百多年;宋神宗时,王安石调任江宁府尹,倡行“废湖还田”,南京城遇雨成灾的恶梦从此挥之不去。 明朝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曾在玄武湖建黄册库,贮藏全国户口粮赋簿册。 玄武湖湖岸呈菱形,周长约10公里,占地面积437公顷,水面约368公顷。湖内有5个岛,把湖面分成四大片,各岛之间有桥或堤相通,便于游览。湖水深度不超过2米,湖内养鱼,并种植荷花,夏秋两季,水面一片碧绿,粉红色荷花掩映其中,满湖清香,景色迷人。 湖内的5个洲各有特色。先说环洲,环洲像两条巨大的手臂从南北两边伸向湖中拥抱着樱洲。环洲正对玄武门的拐角处有一座假山,假山旁有两块形状奇特的太湖石,一块形似观音,一块形似童子,名为童子拜观音。假山后小丘上有郭璞亭,此丘为东晋著名文人郭璞的衣冠冢。环洲的特色是沿湖岸一排排亭亭玉立的垂柳,清风拂过,婆娑飘舞,独具风韵,使人驻足。此景为金陵新四十八景,名为"玄武烟柳"。 由环洲向北过芳桥就是梁洲,洲东北有两层方型古建筑。楼北边有一平台,四周有铁栏杆围护,是古时点将台。楼西有友谊厅、闻鸡亭、湖神庙等建筑。该洲西北角是一个古典园林式花坛,由黄石叠砌而成,坛间有雨花石铺成的曲折小路,闻鸡亭即在花坛边。东南隅是一座色泽淡雅、设计颇具特色的两层建筑--白苑餐厅,每日供应湖中鲜活鱼餐、鱼宴。此洲的特色是菊、桂二美,每至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沁人心脾;菊花争妍,令人目迷,此景称"梁洲秋菊",此洲与南京火车站仅一水之隔,湖畔有游船可达,对外地旅客极为方便。 从梁洲向东过翠桥即到翠洲,该洲有露天剧场、翠洲舞台、翠虹厅等建筑。其特色为树多僻静,那巨伞般的雪松,宝塔形的松柏与成片的竹林,十分幽静,是情侣们的乐园,此景称"翠洲云树"。如今在旭桥南面水上仿傣族风情筑起了一座水寨,名"绿漪小榭",由20余间小竹屋组成,各屋间有竹桥相连,游人坐在屋中或品茗、或进餐、或弈棋、或高歌,如在舟中,情趣独特。水中还养着红鲤鱼供人观赏,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从环洲向东过菱桥可达菱洲,洲上有动物园。园内伺养着大熊猫、长颈鹿等珍稀动物数十种。该洲紧临钟山,钟山宛如游龙,气势雄伟,山顶常有紫金色云霞缭绕,从菱洲观赏千变万化的紫金云霞,神秘莫测,故称"菱洲山岚"。 从菱洲向南经台菱堤即可从解放门出玄武湖。樱洲上有500米长的曲折游廊,廊北有喇嘛庙一座,庙旁有七层宝塔,塔名为"诺那"。此洲广植樱桃树,近年又引种樱花,名种繁多,每年四月洲上一片灿烂,稍遇风雨便落英缤纷,迷人之极。此景名为"樱洲花海"。 根据我们现场访问及案头调研的情况,玄武湖目前水质污染就为严重,已达到严重富营养化程度,即将达到异常有机污染型湖泊,污染物有化学耗氧量、生化耗量、油、非离子铵、营养物氮、磷严重过剩,透明度低,叶绿素高;历史上玄武湖盛产鱼虾、菱、藕,水产资源十分丰富,作为南京的“活鱼库”,早在70年代初,就进行了大量的人工淡水养殖,鱼产量逐年上升。目前玄武湖人工养殖的鱼种有花白鲢、鲤、鲫、鳊,其中花白鲢占80%_90%。1988年产量为440t渔业收入占全湖收入的22.5%。自80年代初起,该湖就有死鱼现象发生,随着玄武湖富营养进程的加速,死鱼现象也由局部湖向逐步发展到全湖。 从90年代开始,玄武湖开始出现蓝藻,在2000—2005年开始出现集中爆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2002年开始,南京市对玄武湖实施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综合整治工程,投资1.2亿元,完成了全湖区75.5万立方米的清淤、环湖的污水截流和每日8万吨的引水补水工程。长江源水通过6.5公里的管道引入湖区,使全湖区的水60天即可更换一遍,实现死水变活,也为内秦淮河提供了源水的补充。同时投入70多万元修复玄武湖生物链,购买了400万尾花、白鲢等食藻类鱼苗;还向湖底投放河蚬、螺蛳等贝类10多种、几千公斤,可“吃”掉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 2005年,南京市启动了“7344”三年治水工程,包括整治外秦淮河等7条水系、玄武湖等3个湖泊,新扩建4类污水处理厂站,铺设400公里雨污水管道。 三年来,通过“7344”治水工程项目,将长江水经过上元门水厂沉淀后引入玄武湖,对缓解玄武湖的富营养化起到了明显效果。 市环境监测站的数据显示:目前玄武湖的水质已稳定在4类,能见度已达到70—100厘米。监测数据表明,今年是20年来玄武湖最清澈的一年。水体透明度比以前的30—50厘米提高了1倍。 治水工程的79个子项目已经完成了50项,龙腾路、小行等11座雨、污水泵站已建成,实施了外秦淮河、南河两岸污水截流、上元门引水厂扩建以及白鹭洲、莫愁湖、月牙湖环境综合整治等一批工程,埋设了300多公里雨污水管道,均已投入使用。南京市污水处理率目前已达83,位于国内同类城市前列,主城内河湖水质趋于好转,达到小康环保指标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