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南京游:甘家大院 |
[游记]南京游:甘家大院 |
2008-05-22 msn.com |
7月12日 -- 第二天的行程是由南到北穿过南京城的。同行的两人因为头一天看球,早上就在住处补觉。出门,在头天晚上发现的夫子庙北门的回味鸭血粉丝汤店吃早饭。这一家店据说是最资格的一家鸭血粉线汤店了,连锁店也比较多,头天晚上在新街口也看到了。不过就我的感觉而言,这里的料给得多,碗相对就小了,汤显得很少,看上去稠稠的一堆,口感也不够爽滑。比平江府路上的毛记要差一点了。夫子庙门口还有推着早点车卖豆浆油条包子稀饭的,后来在小巷里遇到更多。也许南京人的一天就是在这样的小车旁开始的。不过我是没有更多机会来体验这些了。 一个人跑去了附近的甘家大院,或者叫甘熙故居,或是南京民俗博物馆。这三个地方就是一个,哪个找得到就找哪个好了。不过地图上标出的位置在评事街一带,坐7路跑过去,停在升洲路上,一点影子都找不到。问了n个街边的老太、大姐,穿过一条条小巷,才找到。发现原来从中山南路过去更容易找到,街边有显眼的大门的。不过穿街过巷也挺有意思的。穿过了评事街一带的众多小巷,体验到南京城中村清晨的生活。很多人家都大开着门。有一家人屋里,一个老爷子饶有兴致的修着一台吱吱呀呀的收音机。有人屋里有不知道多大年龄的老太在躺椅上扇着蒲扇。有些屋子的天井里还看得到有上了年岁的井台。甚至有一家人屋里堆了半屋子的木块。街边有人卖鱼,更多的是拿着前头漆黑的长筷子在冒着青烟的滚油里炸着油条。一般这个时候我都快步走开,总是担心油会溅到身上。巷子边有些地方还有公用的开水龙头可以打水,公厕门口则几乎都排着队。有一条街叫“平章巷”,不知道是哪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平章大人跟这里有瓜葛。穿过短短窄窄的平章巷,很快就看到有挂着红灯笼的甘家大院。却要等到9点才开门。8点多时正是在这里上暑假班的小朋友们到的时候,很多家长背着乐器啥的,领着小朋友进去。这样的暑假,不知道是幸福或是不幸。 短短窄窄的平章巷 甘家大院是南捕厅15、17、19号三个,15号主要是建筑和生活方面,17号有一些紫砂之类的展览,19号是民俗博物馆,也是小朋友们过暑假的地方。游客从15号进。先是友恭堂,取兄友弟恭之意。这应该是正堂吧,后面就是内厅,然后有布置成洞房、闺房、儿童房的,最后面是厨房。看了一下,这里的房子大部分是修复的,之前长期被挪作民房使用,破坏较大。不过修复的结果看起来还是不错。有一片还没开放,从栅栏里拍了一张类似废墟的东西。 兄友弟恭 洞房哦~ 木雕 继续木雕 这是瓦片~ 没有修复的部分 拐过来,有卖甘家小吃的,看了一眼,大概就是这一带常见到的一些东西。沿着有些青苔的备弄走下来,有书房,还有各色展览,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个紫砂展。是一个个人收藏捐出来后做的展览。我不懂欣赏这些,只是看个热闹,有些壶子和笔筒还是挺有意思的。有一个院子很有趣,堆了一座假山,假山穿过院墙,山底下有洞贯穿两个院子。园林的乐趣。 备弄 下面的洞可以穿墙而过 19号那边有一些画画写字的先生,大概是会现场写点画点东西卖给你的。还有带着小朋友抚琴的姑娘。小朋友们正看完了皮影戏,一些在玩着套圈等游戏,一些在老师带领下抖空竹。发现还准备了小人书给他们看。这个民俗或是传统暑期班真好玩。这边还有一个古建筑展。有一些建筑部件在展出。 漂亮的隔扇
|
转自:http://smthvivas.spaces.msn.com/Blog/cns%216B8E4440CE4A4ACA%21858.entry57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